张予辉 作品数:21 被引量:160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风险创新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化学工程 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烷基咪唑类室温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溶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2003年 考察了6种烷基咪唑氟硼酸盐室温离子液体的溶解性能,并通过量子化学计算阐明该离子液体的溶解性、电导率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_1R_2Im]^+[BF_4]^- 和油品中的脂肪族烃类组分不互溶,但对部分含硫含氮组分均有一定的溶解度,同时还能溶解具有 Lewis 酸性的盐类,如杂多酸。[R_1R_2Im]^+[BF_4]^-的阴离子相同时,N-烷基咪唑阳离子的体积越小,对应的离子液体的电导率越大,对杂多酸络合物的溶解度越大。 叶天旭 张予辉 刘金河 孙在春关键词:离子液体 量子化学 杂多酸 N-甲基咪唑 相转移催化剂催化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将磷钨杂多酸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双氧水(Q3[PO4(WO3)4]/H2O2)体系应用于FCC汽油的液-液高效催化氧化降烯烃。结果表明,在H2O2用量2.5ml、剂/油质量比1∶40、pH值3.33、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h的条件下,FCC汽油烯烃体积分数下降了23.56%,而汽油辛烷值基本保持不变。处理后的FCC汽油完全符合我国清洁汽油规定的烯烃体积分数低于35%的新标准。对FCC汽油加入催化剂前后烯烃含量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FCC汽油在该催化体系中烯烃含量的下降主要集中在C5、C6、C7等低碳烯烃上。另外,还对该催化氧化体系脱除FCC汽油中的硫含量进行了初步探讨。 张予辉 叶天旭 孙颖关键词:FCC汽油 烯烃 脱硫 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2 2010年 针对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提出引入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凸显物理化学的哲学内涵和科学方法论背景,适度引入人文元素,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是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叶天旭 张予辉关键词:物理化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结构》与《量化》中的态迭加问题和模型问题的探讨 2010年 关于"态迭加问题"和"模型问题"可以说是在《结构化学》与《量子化学》课程中都要涉及到的,笔者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后,觉得就"态迭加问题"和"模型问题"进行探讨,澄清其中的模糊概念(尤其初学者),是很有必要的,以供讲授《结构化学》与《量子化学》课程的教师参考和讨论借鉴。 张在龙 张予辉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研究 锰改性聚硅硫酸铝铁絮凝剂PSAFMnS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复合法将锰元素引入聚硅硫酸铝铁对其进行改性制得一种新型絮凝剂PSAFMnS,考察了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PSAFMnS絮凝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①稳定硅溶胶中硅含量(以SiO2的质量分数计)≈2%,pH值≈5.0;②Si、Al、Fe、Mn摩尔比≈6∶8∶4∶3,反应体系的pH值≈1.5,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选取30 min为宜。对高岭土自配水样,加药量为5 mg/L时浊度去除率高达75%;对于油田污水,PSAFMnS整体絮凝性能明显优于工业聚合铝,且在PSAFS的基础上浊度除去率提高17.96%。 郭明红 李秀妹 叶天旭 张予辉 张丽华关键词:絮凝剂 聚硅硫酸铝铁 硫酸锰 浊度 杂多酸复配型离子液体降烯烃催化反应 2005年 研究了[Bmi m]Cl-AlCl3离子液体催化体系的FCC汽油降烯烃性能。结果表明,在40℃、20min和剂/油体积比为1∶10的反应条件下,FCC汽油的烯烃体积分数下降了14.70%,辛烷值基本不变,并且离子液体可重复使用。由于杂多酸复配型离子液体具有超强酸性,因此可同时催化FCC汽油中的低碳烯烃与异构烷烃的烷基化、与芳烃的烷基化以及自身的二聚反应,达到降烯烃的目的。FCC汽油中的含氮组分是导致该离子液体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含硫组分的影响不大。 叶天旭 张予辉 刘金河 李玉珍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 烯烃 离子液体 室温离子液体系的FCC汽油催化降烯烃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06年 烷基咪唑氯铝酸盐型室温离子液体[BmIm]Cl-AlCl3催化体系具备良好的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性能。离子液体的超强酸性可以同时催化FCC汽油中的低碳烯烃与异构烷烃的烷基化、与芳烃的烷基化以及低碳烯烃自身的二聚反应,达到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目的。在40℃、20min和剂油体积比1∶10的条件下,FCC汽油烯烃含量下降14.70个百分点,辛烷值基本不变,处理后的汽油烯烃含量符合我国车用汽油的使用标准。离子液体可重复使用。 叶天旭 张予辉关键词:催化裂化 汽油料 烯烃 离子液体 一种阳离子絮凝剂聚季铵盐/丙烯酰胺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以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为原料合成出了聚季铵盐(PEM),然后以过硫酸铵和异丙醇氧化还原体系引发聚季铵盐与丙烯酰胺(AM)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得到一种新型阳离子絮凝剂PEM/AM。对PEM/AM接枝效率、电荷密度、特性黏度以及絮凝性能进行了测试,并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PEM/AM的最佳合成条件为:m(AM)∶m(PEM)≈5∶1,异丙醇浓度为50mmol.L-1左右,反应温度为70℃左右,反应时间约为4h。絮凝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相同加量情况下PEM/AM絮凝剂除油、除浊及降低CODCr效果明显优于实验所选用的3种市售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 李秀妹 叶天旭 郭明红 张予辉 张丽华 曹成关键词:絮凝剂 聚季铵盐 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 [bmim]Cl-AlCl_3离子液体对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性能的研究 2006年 研究了[bmim]Cl-AlCl_3离子液体催化体系的FCC汽油降烯烃性能。结果表明:在40℃、20 min和V (催化剂):V(汽油)=1:10时,FCC汽油烯烃体积分数下降14.70%,辛烷值基本不变,处理后的汽油烯烃体积分数完全符合我国新配方汽油的使用标准。离子液体可重复使用。离子液体能催化FCC汽油中的低碳烯烃与异构烷烃和芳烃的烷基化以及低碳烯烃自身的二聚反应,从而达到降烯烃的目的。实验表明,FCC汽油中的含氮组分是导致离子液体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而含硫组分的影响不大。 叶天旭 张予辉 李玉珍 刘金河关键词:催化裂化 汽油 烯烃 离子液体 烷基咪唑氟硼酸盐离子液体的合成与溶剂性质研究 被引量:37 2004年 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和溶剂等对烷基咪唑氟硼酸盐室温离子液体[R1R2Im]BF4产率的影响,考察了该离子液体溶剂的性质。结果表明,[R1R2Im]BF4与油品中的脂肪族烃类组分不能互溶,但对部分含硫含氮组分均有一定的溶解度,同时还能溶解具有Lewis酸性的AlCl3和杂多酸络合物以及具有加氢活性的无机盐,这为开发Lewis酸催化或加氢催化等离子液体油品液/液双相催化体系奠定了基础。运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考察了[R1R2Im]BF4的电导率与离子液体的分子结构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当阴离子相同时,N 烷基咪唑阳离子的体积越大,对应的离子液体的电导率越小。 叶天旭 张予辉 刘金河 张在龙关键词:氟硼酸盐 LEWIS酸 溶剂性质 室温离子液体 脂肪族 量子化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