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娜
- 作品数:46 被引量:154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酮康唑治疗特发性真性性早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1996年
- 酮康唑治疗特发性真性性早熟的疗效观察潘惠茹张丽娜龚海红吴升华陈家伟我们从1989~1993年用酮康唑治疗特发性真性性早熟(ICDP)患儿24例,随访1~4年,报告如下。1.对象:为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患儿,男5例,女19例,发病年龄11个月~9岁;根据...
- 潘惠茹张丽娜龚海红吴升华陈家伟
- 关键词:性早熟药物疗法酮康唑疗效
- F124.CD20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中的意义
- 张丽娜徐卫范磊方成朱丹霞邹志建王银花刘玲李建勇
- 文献传递
- CD20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低表达机制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CD20在慢性淋巴白血病(CLL)中低表达的可能机制.方法:①针对CD20基因编码区的外显子3~8分别设计6对引物,通过PCR扩增技术检测92例初诊CLL患者CD20基因,后行基因序列检测.同时提取外周血标本总...
- 方成徐卫范磊张丽娜朱丹霞邹志建王银花刘玲李建勇
- 关键词:蛋白水平
- 文献传递
-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5年
- 张丽娜
- 关键词:ITPCMV感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细胞病毒感染风疹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生长激素缺乏症血液中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nsulinlikegrowthfactor 1、IGF 1)在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 ,HIE)、生长激素缺乏症 (growthhormonedificiency ,GHD)发病机制中作用及其间相关性。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新生儿窒息、HIE、GHD患儿血浆IGF 1及GHD患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r hGH)治疗后血浆中IGF 1的变化。结果 新生儿窒息脐血IGF 1比正常儿明显下降 ,P <0 0 1,提示IGF 1参与新生儿窒息的病理过程。HIE极期IGF 1显著下降 ,恢复期上升 ,提示IGF 1参与HIE的发病机制 ,病情越重血中IGF下降越明显。GHD(出生时均有难产窒息史 )外周血中IGF 1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0 1。用r hGH治疗 3个月、6个月后血中IGF 1水平上升 ,提示IGF在人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结论 早期检测窒息儿、HIE、GHD等患儿IGF 1,早期干预 ,提高IGF 1水平 ,防止生长障碍 ,减少伤残。
- 潘惠茹陈吉庆吴升华高燕勤邵小松张丽娜龚海江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生长激素缺乏症新生儿
- 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为评价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 (r hGH)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 (GH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用国产r hGH对 6 2例GHD患者进行了为期 6个月的临床治疗。结果 患儿平均身高从治疗前 116 .2 3±15 .5 4cm增加至 12 2 .5 3± 15 .30cm ,平均 6个月净增高数为 6 .3± 1.79cm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生长速率从 2 .46± 0 .87cm/a提高至 12 .6 1± 3.5 8cm/a,净生长速率为 10 .15± 3.31cm/a,较治疗前明显增高 (P <0 .0 1) ,提示r hGH治疗GHD的促身高增长效果显著。完全性GH缺乏者治疗 6个月身高净增高了 6 .5 8±1.6 8cm ,较部分性GH缺乏者治疗 6个月身高净增高了 5 .2 8± 1.91cm ,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r hGH治疗完全性GH缺乏者较部分性GH缺乏者更为有效。结论 r hGH治疗GHD的疗效确切 ,有明显的促身高增长的作用 ,而对骨龄成熟无明显加速影响 ,该药使用安全 ,无明显副作用。
- 潘惠茹陈吉庆张丽娜龚海红陈凤生朱逞郑足珍沈永年林汉华
- 关键词:生长激素缺乏症重组人生长激素疗效儿童
- IgM型多发性骨髓瘤转为浆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14年
- 患者女,76岁.因“腰背部疼痛2个月余”于2012年2月15日入院.患者2011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疼痛,休息不能缓解,影响夜间睡眠,在外院按“骨质疏松症”治疗1个月效果欠佳.入院体检:体温36.6℃,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胸椎3~6椎体及肩胛间区压痛,腰椎2~4椎体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4.69×109/L,中性粒0.48,淋巴0.40,单核0.10,Hb 98 g/L,PLT 185×109/L;尿常规正常;血生化:总蛋白79.9 g/L,白蛋白30.8 g/L,球蛋白49.1 g/L,TBil 5.7 μmol/L,DBil 1.7 μmoL/L,ALT 14.0 U/L,AST 1.2 U/L,乳酸脱氢酶(LDH) 121 U/L,尿素氮(BUN)5.75 mmol/L,肌酐50 μmol/L,尿酸184 μmol/L,钾4.1 mmol/L,钠141 mmol/L,氯106mmol/L,钙2.66 mmol/L,β2微球蛋白3.27 μg/L;免疫全项:IgA 120 mg/L,IgG4 340 mg/L,IgM 48 300 mg/L;血清蛋白电泳:检出M蛋白.外周血细胞形态: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4,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8,淋巴细胞0.31,单核细胞0.07;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血小板易见,形态正常.
- 闵凤玲翟丽佳周玮高小惠张丽娜
- 关键词:IGM型浆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文献复习Β2微球蛋白浅表淋巴结
- 成人全血细胞减少1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成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外周血、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的意义。方法:对初诊15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予血细胞形态、骨髓、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测定等进行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血液系统疾病占73.3%,巨幼细胞性贫血占16.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占15.3%,急性白血病占14.6%,再生障碍性贫血占12.6%,多发性骨髓瘤占2.7%,淋巴瘤占4.0%,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占1.3%,EVENS综合征占0.6%,缺铁性贫血占5.3%。非血液系统疾病占26.7%,其中风湿系统疾病12.0%,脾功能亢进6.6%,感染3.3%,内分泌疾病2.0%,药物性占1.3%,肿瘤骨髓转移占1.3%。血细胞形态可对近一半血液系统疾病初步诊断,骨髓检查进一步明确。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复杂,多为血液系统疾病,血涂片结合骨髓检查对诊断全血细胞减少有重要意义。
- 翟丽佳闵凤玲周玮高小惠张丽娜
-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涂片骨髓检查
- 低T3综合征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低T3综合征(LT3S)与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诊治的211例初诊MM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甲状腺功能检查以评估是否合并LT3S。分析LT3S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11例患者中男119例、女92例,中位年龄60(33~86)岁。与不伴LT3S患者相比,伴LT3S组患者初诊时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01),血红蛋白、血小板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1、0.018、<0.001),ISS分期Ⅲ期比例更高(P<0.001)。伴LT3S组较不伴LT3S组具有更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16个月对30个月,P=0.003)和总生存(OS)期(57个月对75个月,P=0.004)。在多因素分析中,LT3S是影响患者PFS(HR=2.114,95%CI 1.271~3.516,P=0.004)和OS(HR=2.231,95%CI 1.088~4.577,P=0.029)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LT3S和初诊MM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
- 张珏张丽娜夏园金媛媛沈旭星陈丽娟
- 关键词:低T3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 骨桥蛋白在钠磷协同转运子基因敲除鼠模型中肾结石及肾钙质沉着症发生的作用
- 李毓雯张丽娜龚海红凌岚胡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