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红梅 作品数:35 被引量:123 H指数:7 供职机构: 重庆市血液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 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重庆市渝中区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重庆市无偿献血者ALT筛查标准调整前后情况分析 目的对本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发现ALT筛查标准调整后对血液采集的影响,寻找献血者ALT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调整献血者征询的策略提供支持。方法分别对2013年6月-2014年5月(献血... 廖红梅 欧阳熊妍 张春红 卿芸 毛伟关键词:ALT 不合格率 无偿献血者 筛查标准 文献传递 重庆市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用血情况分析 目的准确掌握重庆市不同性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差异及趋势,通过有效的库存管理,调整采集及成分血制备计划,全面掌握血站血液供应能力;同时对比不同性质医院的临床用血管理策略,学习优秀管理经验,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 廖红梅 邹晓萍 蒋玉林 毛伟关键词:临床输血 库存管理 血型血清学和PCR-SSP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互补性研究 目的探讨传统血型血清学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互补性应用。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14例ABO疑难血型样本进行鉴定,同时采用PCR-SSP方法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谭茜茜 何涛 邹海曼 廖红梅 毛伟关键词:疑难血型 PCR-SSP ABO 文献传递 联合抗体抗E、抗Fy^b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 被引量:3 2013年 体内抗体的特异性是针对自身的抗原,该类抗体称之不规则抗体[1]。由于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轻则影响治疗效果,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临床交叉配血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不规则抗体的检出。 朱素敏 王芳 毛伟 黄霞 李小红 廖红梅关键词:交叉配血不合 不规则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抗E 特异性 抗体缺失致血型鉴定困难1例 被引量:1 2021年 临床上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常见原因有红细胞抗原减弱和血清抗体减弱[1]。血清抗体减弱或缺失多见于新生儿、老年人、ABO亚型或免疫低下的患者。健康成年人缺乏相应ABO抗体的情况比较罕见,机制尚不明确[2],但在某些疾病或生理情况下会有抗体减弱或缺失,在这种情况下,ABO基因检测就显得尤其重要[3]。最近笔者发现1例因抗B抗体(抗-B)缺失导致ABO血型鉴定困难者,现报道如下。 蒋玉林 毛伟 刘不尽 张涛 王栋芳 廖红梅 邹海曼关键词:ABO血型 抗体缺失 RhD阴性受血者输注DEL型血液诱发抗-D 1例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通过血型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出1例RhD阴性受血者输注DEL型血液后诱发抗-D产生。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抗原及抗体检测,PCR-SSP法进行RhD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受血者ABO血型为A型,Rh分型为ccdee,直抗阴性。受血者随机输注的3位供者均为DEL RhD1227A纯合型,且受血者输血后2周抗体筛查为阳性,并鉴定为抗-D。结论 RhD阴性受血者输注DEL RhD1227A纯合型血液后可以引起初次免疫反应,并产生不规则抗-D。所以对于RhD阴性供血者应加强阴性确认,必要时可以增加RhD的基因检测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蒋玉林 毛伟 刘不尽 黄文娟 卿芸 王栋芳 廖红梅 张涛 邹海曼关键词:RH血型 抗-D 重庆市无偿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19的感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无偿献血者中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状况,评估B19病毒的流行病学情况,为本市乃至中国未来制订实施更为科学合理的输血安全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ELISA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B19IgM和IgG抗体筛查。结果1 104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中,B19IgM和IgG阳性率分别为5.07%和36.68%(P<0.05)。女性B19IgM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而在男性和女性中B19Ig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中B19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9IgG阳性率随着年龄升高而升高(P<0.05)。不同血型人群比较、不同季节献血者B19IgM和Ig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HIV阳性样本与阴性样本中B19IgM、B19Ig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献血者中,仍有少部分人群感染B19病毒,在尚未开展B19病毒筛查的情况下,存有输血传播该病毒的风险。 秦伟斐 廖红梅 谭茜茜 田耘博 黄霞 李亚斐关键词:献血者 抗体 流行病学 初筛血常规检测时间对单采血小板采集的影响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初筛血常规检测时间对单采血小板采集的影响。方法收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初筛血样44(人)份,分别在采样后5、10、30 min时运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对各组Hb、Hct、Plt和MPV数据做统计分析。结果采集献血者初筛血样后5、10及30 min分别检测:Hb(g/L)分别为149.98±12.98 vs 149.73±13.18 vs 147.93±13.67,Hct(%)分别为46.07±3.91 vs 46.00±3.94 vs 45.52±4.18,Plt(×109/L)分别为189.43±43.09 vs 192.84±44.03 vs 196.73±45.82和MPV(f L)分别为7.94±0.74 vs 8.13±0.89 vs 8.36±0.73(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初筛血样采集后5-30 min,Hb、Hct、Plt和MPV检测结果均无明显变化,但Plt呈现检测时间延后而有所增长;为降低献血者流失提高献血体验,建议初筛血样采集后放置10 min检测为宜。 李军 杨培 廖红梅 夏代全关键词: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血常规检测 临床用血季节性特征分析及未来用血趋势预测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本地区2011—2016年临床用血情况,了解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的季节性用血特征,通过建立模型对未来用血趋势进行预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2016年本地区12家具有代表性的医院临床用血资料,分析季节性特征,并利用指数平滑法模型预测2017年1—6月份的临床血液需求量。结果各个血液成分在4个季度的临床用血量均较平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的指数平滑法模型很好地预测了临床血液需求量,2017年1—6月份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实际值在预测值95%的置信区间内,相对误差在10%以内。结论临床各成分用血趋势可予以科学预测,应在不断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及时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安排好采供血计划,从而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何涛 毛伟 余泽波 张涛 廖红梅 谭茜茜 刘不尽 卿芸 邹海曼 邹晓萍 欧阳熊妍关键词:临床用血 指数平滑法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身心健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7年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是宝贵的临床医疗资源。虽然科学在不断的进步,但是目前血液只能来源于献血者。保护献血者的健康和安全是确保血液安全的基础,也是输血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临床常见的大出血、化疗、放疗等各种因素造成的血小板数量或者功能下降的患者,均需要进行血小板输注。 廖红梅 李军关键词:单采血小板 献血 献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