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桂生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俯卧位与仰卧位肺复张对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患者疗效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对比分析俯卧位与仰卧位联合肺复张对治疗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78例确诊为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取俯卧位肺复张,对照组38例采取仰卧位肺复张。比较两组的基础指标、氧合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相对于治疗前均显著提升,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及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复张后,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心脏指数、全心射血分数、每博指数均显著降低,而全身血管阻力显著增加(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体位结合肺复张均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氧参数和呼吸功能,且俯卧位肺复张的治愈效果更优且安全性高。
- 陈卫民黎银焕廖桂生
- 关键词:低氧血症肺复张俯卧位仰卧位重症肺部感染疗效
- 改良逆行气管插管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
- 2014年
- 目的:分析改良逆行气管插管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呼吸衰竭伴有困难气道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逆行气管插管法进行救治,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逆行气管插管法进行抢救,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插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插管成功率(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插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逆行气管插管法能够明显缩短插管时间,减少插管并发症,明显提高插管一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卫民廖桂生曾衍亮孟令儒
- 关键词: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应用的意义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接诊并行院前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观察组33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进行监测,估算两组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转归。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收缩压以及心肌耗氧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率、死亡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救阶段实施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 廖桂生陈卫民赖志君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无创正压通气院前急救
- 改良逆行气管插管在呼吸衰竭中的综合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改良逆行气管插管在呼吸衰竭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2年8月于广东医学院附属石龙博爱医院采用改良逆行气管插管法进行抢救的30例呼吸衰竭伴困难气道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传统逆行气管插管法进行抢救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第1,2,3次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插管前及插管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第1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插管中的SBP、DBP、HR及MAP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逆行气管插管在呼吸衰竭中的综合应用价值较高,对患者的不良刺激更小。
- 廖桂生陈卫民曾衍亮
- 关键词:呼吸衰竭
- 过度换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过度换气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4—2010年收治的256例过度换气综合征的临床病例。结果:60例患者经过使用心理疏导、暗示疗法、增加吸入二氧化碳浓度治疗方案后均痊愈出院,其中196例患者予以药物治疗均临床治愈。结论:过度换气综合征是综合医院常见的精神科急诊,提高对该综合征临床特点的认识,可以避免诊疗过程中不必要的紧张,减少误诊和过度治疗。
- 廖桂生巫金雄卢换香
- 关键词:过度换气综合征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