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静珠
- 作品数:39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反光核燃料棒表面线结构光中心提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光核燃料棒表面线结构光中心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核燃料棒检测设备都核燃料棒进行扫描拍摄获取线结构光二维图像。利用基于线结构光光条纹能量分布的近似高斯分布特性,对待处理图像进行高斯滤波。对像素灰度值...
- 胡俊咸凯强庞静珠
- 核燃料棒反光表面条纹自适应中心提取方法被引量:4
- 2021年
- 针对水下检测中激光条纹中心难以准确提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水下核燃料棒反光表面的条纹自适应中心提取方法。根据检测环境中存在水体散射及物体表面高反光的特点,去除水下噪点、反光噪点,实现激光条纹分割提取;充分利用BP神经网络曲线拟合及由光条几何信息生成的自适应卷积模板,实现反光区域的轮廓与灰度分布修正,使光条截面灰度分布符合高斯分布;经灰度重心法在光条截面方向实现激光条纹中心的亚像素精度定位与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被测物体反光表面光条中心线不连续、噪点多的问题,点云三维重建误差在0.2 mm以内,保证了条纹中心提取的精度与稳定性,满足核燃料棒水下检测工程要求。
- 陈宏远许小进庞静珠李康妹
- 关键词:BP神经网络
- 高速磨床电主轴热刚度耦合模型的分析与优化被引量:2
- 2012年
- 提出了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的主轴刚度与热的耦合模型,基于有限元方法,通过研究电主轴主要结构参数与润滑方式对主轴刚度和前轴承温升的影响,模拟了主轴的刚度与热性能,给出了高速电主轴系统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油气润滑方式,当滚珠直径为10.25mm、主轴直径为100mm时,优化后前轴承的温升从优化前的26.2℃降低至22.0℃,相应地,主轴刚度从195N/μm增加至220N/μm.
- 庞静珠李蓓智杨建国邬舟平
- 关键词:高速电主轴刚度热性能
- 一种回转体零件的高速磨削特性分析测试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分析回转体零件高速磨削特性的测试方法及其装置,其主要包括高速砂轮主轴系统、工件主轴系统、用于测试外圆磨削力的测力装置、外圆磨削工件及其温度测试装置、用于分析研究磨削力、热及其耦合效应的计算方法及其软件系...
- 李蓓智倪嘉铭庞静珠杨建国吴重军
- 文献传递
- 曲面针刺机构及含有其的三维针刺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曲面针刺机构及含有其的三维针刺装置,所述曲面针刺机构可自动对曲面进行针刺加固,因此,通过该曲面针刺机构可以实现纤维复合材料预制体曲面部分针刺加固的自动化,提高了含曲面的纤维复合材料预制体加工的整体自动化程...
- 庞静珠蔡浩楠李姝佳王金灿刘庆龙王玉照
- 一种刀柄式温度监测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柄式温度监测装置,主要包括温度感应模块、无线供电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信号采集系统,其主要特征是温度感应模块中的热电偶嵌入到制有孔的刀具或搅拌工具中,并通过信号放大与转换单元处理后转为数字量信号。无线供电模...
- 王庆霞王铭庞静珠赵慧慧张华德王慕帆
- 文献传递
- 一种大尺寸圆盘刀具双端面磨削集成装备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尺寸圆盘刀具双端面磨削集成装备,包括左工位磨床、右工位磨床、在制品存储单元、上下料单元、管控系统和成品存储单元,其中左、右双工位磨床的端面砂轮组件和圆工作台均呈卧轴安装形式,右工位磨床上设计有倾角调整机构...
- 王庆霞胡俊吴重军庞静珠杨荣辉
- 文献传递
- 数控加工过程监测中的信号采集及其预处理方法研究
-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加工过程监测系统,介绍了机床信号采集方法及采集装置的硬件配置,探讨了信号预处理方法及其参数处理。通过采集和分析机床工作时的电流、电压、振动、声发射等信号,提取信号特征值,进而寻找信号的变化规律...
- 张华德李蓓智杨建国庞静珠
- 关键词:机械加工数控机床数据处理
- 文献传递
- 一种引导交换介质湍流流动方向的定形机烘箱风道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导交换介质湍流流动方向的定形机烘箱风道,包括: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的一端设有进风口;引流喷嘴,所述引流喷嘴的内部为引流通道,引流喷嘴的一端为连接口,引流喷嘴的另一端为出风口;引流喷嘴设于风道本体的底面...
- 季霞李凯庞静珠闫红霞
- 基于切削力实时测量的弱刚性件加工变形控制被引量:7
- 2019年
- 针对整体多框弱刚性件切削易变形之问题,提出了基于切削力实时测量的进给速度实时调整方法。根据铣削变形仿真数据建立了加工过程中进给速度、切削力与工件最大变形之间的非线性数值模型,并通过非线性求根算法求解最大变形和切削力约束下的进给速度最优解,并在开放式数控系统中开发了相应的控制模块。利用所开发的无线轴式测力装置和控制模块开展了铝合金薄壁框切削变形控制实验,结果说明数值模型预测精度在90%以上,实施进给速度优化功能优化后,切削力和工件最大变形分别降低23%和12.3%左右。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切削力实时约束和弱刚性件加工进给速度自适应调整,可将薄壁框件侧壁变形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 王庆霞胡晓伟庞静珠吴重军侯春杰
- 关键词:在线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