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雅丽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锰酸钾
  • 4篇活性炭
  • 4篇高锰酸钾
  • 3篇混凝
  • 3篇混凝去除
  • 3篇粉末活性炭
  • 2篇原水
  • 2篇铅污染
  • 2篇微污染
  • 2篇污染
  • 1篇嗅味
  • 1篇嗅味物质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炭吸附
  • 1篇土臭素
  • 1篇强化混凝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形态
  • 1篇活性炭吸附

机构

  • 5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5篇庞雅丽
  • 4篇杨艳玲
  • 3篇李星
  • 2篇李圭白
  • 1篇陈炜
  • 1篇陈炜
  • 1篇赵亮
  • 1篇郭利霞

传媒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第四届中国城...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锰酸钾与粉末炭联用强化混凝去除水中镉试验研究
采用实验室配制含重金属Cd2+水样,考察聚铝混凝除Cd2+效能,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高锰酸钾与粉末炭联用强化混凝的最佳投加位置及投加量。结果表明,对于Cd2+浓度为O.95mg/L的原水,聚铝投量为10mg/L时,对浊度...
庞雅丽杨艳玲陈炜李星李圭白
关键词:高锰酸钾粉末炭强化混凝活性炭吸附
文献传递
复合除藻剂灭藻效能及其机理被引量:5
2010年
以高锰酸盐、氯化铝、氯化钠及酸溶氯化亚铜制取复合除藻剂,研究了其对藻类的去除效果以及对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影响,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拍摄图片观察其对藻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除藻剂除藻效果显著,对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9.81%和97.87%;能有效控制富营养盐,总氮和总磷最低残余量为1.010 mg/L和0.021 mg/L;光学显微摄影图片表明,细胞壁没有破裂,内部细胞质聚集,细胞出现收缩、干瘪情况;藻体细胞黏结吸附在一起,下沉到底部形成密实的沉淀层.该复合除藻剂具有良好的增效杀藻作用.
李星赵亮杨艳玲郭利霞庞雅丽
关键词:除藻细胞形态
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去除水中嗅味物质
近年来,事故性嗅味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生活饮用水安全性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水厂目前使用的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去除嗅味物质,在发生持续高含量和突发性嗅味物质污染时,无法有效的处理,因此有必要研究快速有效地去除水源水中嗅...
庞雅丽
关键词:饮用水土臭素二甲基异冰片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
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组合强化混凝去除水中铅污染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实验室配制含铅的微污染原水,研究高锰酸钾氧化和粉末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强化混凝对铅的去除效果,确定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的最佳组合参数。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最佳投量下沉淀出水的浊度、UV254和Pb2+分别为0.164NTU、0.0099cm-1和0.1692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48%、71.71%和82.69%;确定出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强化混凝的最佳组合是粉末活性炭投加40mg/L吸附120min,高锰酸钾投加2.0mg/L预氧化2min,组合工艺明显提高了传统混凝沉淀工艺除污染效果,对浊度、UV254和Pb2+去除率平均提高了0.57、14.86和17.08个百分点。通过小型在线处理工艺试验系统研究动态工艺的除污染效果,综合评价其应对水中突发性铅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组合工艺沉后水浊度平均为0.206NTU,UV254为0.0045cm-1,Pb2+均未检出。
陈炜李星庞雅丽杨艳玲李圭白
关键词: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原水微污染
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组合强化混凝去除水中铅污染
采用实验室配制含铅的微污染原水,研究高锰酸钾氧化和粉末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强化混凝对铅的去除效果,确定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的最佳组合参数.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最佳投量下沉淀出水的浊度、UV254和pb2+分别为0.164N...
陈炜李星庞雅丽杨艳玲李圭白
关键词: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原水微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