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敏毅
- 作品数:69 被引量:18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口腔锥形束CT影像的存储传输与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0年
- 背景:口腔锥形束CT具有图像精度高、扫描时间短、辐射剂量小、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它应用于口腔临床至今约10余年,但发展迅速,现已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临床。目的:介绍锥形束CT的数据处理特点、工作站配置、数据存储传输,及其在口腔临床医疗科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查阅有关CT影像存储与传输的文献资料,结合口腔锥形束CT数据的特点,举例说明锥形束CT工作站的设计与配置、影像存储架构的设计、诊断工作站软件和硬件的配置。采用锥形束CT对口腔临床患者进行CT扫描,分析锥形束CT在口腔临床的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口腔锥形束CT影像的数据量较大,宜采用存储区域网存储架构进行影像资料的存储:诊断工作站电脑的配置应高于CT设备厂家的推荐参数,同时应配备激光干式打印机等设备以便图像输出。口腔锥形束CT可以提供口腔颌面部硬组织结构的三维影像及任意层面的断层影像,有利于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影像诊断。提示口腔锥形束CT影像对于口腔临床医疗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 吴志玲曾东林崔敏毅温奕雄
- 关键词:锥形束CT口腔
- PBL教学模式在口腔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被引量:3
- 2007年
- 口腔影像诊断学强调培养学生对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综合诊断能力及对各种影像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我们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到2003级口腔七年制学生的口腔影像实验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 古向生崔敏毅曾东林
- 关键词:PBL教学改革口腔医学影像医学
- 早期摘除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对邻近恒牙的影响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探讨儿童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早期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术后牙(?)畸形自行调整的效果。【方法】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患儿63例,作术前X线三维精确定位后施行埋伏牙摘除手术,术后追踪观察手术区邻近恒牙胚生长发育情况及原有牙(?)畸形自行调整情况。【结果】63例患儿共有埋伏多生牙76个,手术摘除过程中对邻近恒牙(胚)有程度不同的挤压伤(轻度50.8%,中度20.6%,重度7.9%),但术后随访1-3年,无1例发生恒牙生长受阻与坏死等不可逆反应;原有的部分牙(?)畸形也得到较好的自行调整,其中阻生切牙自行萌出的达76.9%,切牙间隙明显关闭缩小的达75%。【结论】由骨埋伏多生牙引起的牙(牙合)畸形应尽早手术治疗,摘除多生牙后邻近恒牙的牙(牙合)畸形可望得到较好的自行调整。在作好术前精确定位与术中不损伤恒牙(胚)完整性的前提下,早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古向生赵继刚崔敏毅贾淑娟
- 关键词:恒牙埋伏多生牙上颌牙HE畸形切牙摘除
- 关节造影锥形束CT影像检查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研究关节造影锥形束CT影像检查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影像诊断中的意义,为TMD的影像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44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关节上腔造影锥形束CT影像检查病例,分析患者年龄分布特点,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穿孔、关节囊扩张与撕裂等疾病分布情况及关节造影锥形束CT影像特点。结果448例TMD关节造影患者均为关节上腔造影,其中女性384例,男性64例,中位年龄31.5岁(14~81岁)。患者年龄分布显示,≤20岁者63例,>20且≤30岁者150例,>30且≤40岁者86例,>40且≤50岁者59例,>50且≤60岁者58例,>60岁者32例。影像诊断分布显示,关节盘前移位356例,其中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328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28例;关节盘穿孔152例;附着松弛或撕裂12例。结论关节造影锥形束CT影像检查对于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类疾病有明确的诊断意义。
- 曾东林刘依张志光崔敏毅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前移位关节造影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增感屏牙片成像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 2004年
- 目的通过对比测试,探讨增感屏牙片成像效果不佳的原因,以便更好地使用增感屏牙片。方法将增感屏牙片和常规无增感屏牙片各1000张,以常规分角线投照技术完成照片,用以测试两种牙片在影像清晰度、颗粒性、伪影等成像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增感屏牙片明显比无增感屏牙片成像效果差,从成像效果来看,部分是受了伪影的影响。结论增感屏的荧光扩散、屏胶接触不良、X线斜射效应、屏结构斑点、摄片技术及暗室操作方式等,是引起增感屏牙片影像清晰度降低、颗粒性变差、伪影增多等成像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 涂之平古向生贾淑娟崔敏毅郑军华
- 关键词:X线机摄片技术
- 叶酸介导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标记舌癌细胞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叶酸(FA)介导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PEG-PCL-SPIO)对于人舌癌细胞Tca-8113的靶向性及磁共振成像(MRI)的可行性。方法制备PEG-PCL-SPIO探针及FA靶向修饰的探针PEG-PCL-FA-SPIO,通过MTT试验验证其细胞毒性,并分别用PEG-PCL-SPIO(非靶向组)、PEG-PCL-FA-SPIO(靶向组)与人舌癌细胞Tca-8113(1×106)共同培育0.5、1、2 h后做细胞悬液的MRI检查,测量横向弛豫时间(T2值)变化。采用普鲁士蓝染色观察SPIO进入细胞内的情况。结果 MTT比色试验培养液中不同浓度的PEG-PCL-FA-SPIO的细胞活性,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98,P=0.676)。两种探针分别与Tca-8113细胞培育后0.5、1、2 h后MRI检查,两组细胞悬液的T2加权成像信号均下降,以2 h后更明显,靶向组在各时间段T2值下降的百分比均高于非靶向组(F=518.064,P=0.000)。普鲁士蓝染色显示,两种标记的细胞内均可见蓝色颗粒,靶向组中的蓝色颗粒比非靶向组的蓝色颗粒更多。结论 PEG-PCL-FA-SPIO对Tca-8113细胞有良好的靶向性,对舌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应用潜力。
- 崔敏毅蔡华崧董帜刘依黄岗洪庆奋曾东林
- 关键词:叶酸纳米粒超顺磁性氧化铁
- 锥形束CT用于诊治颌骨内埋伏牙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用于颌骨内埋伏牙定位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用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定位片无法清楚判断埋伏牙形态、大小及与邻牙位置关系的颌骨内埋伏牙患者28例。所有患者行CBCT扫描,对所得数据处理后获得牙体表面三维立体图像及任意平面图像和任意曲面断层图像。结果 CBCT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形态、大小、萌出方向、唇腭侧位置及与邻牙位置的关系。根据CBCT图像,18例26颗埋伏牙采用相应的手术进路拔除,10例10颗形态正常且非倒置的埋伏牙采用去骨开窗正畸治疗。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前诊断与术中判断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邻牙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BCT可直接、准确地反映埋伏多生牙的位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 匡世军崔敏毅张志光曾东林
- 关键词:埋伏牙锥形束CT三维成像
- 如何确定下颌神经管位置?
- <正>在口腔临床工作中,我们常需确定下颌神经管的位置以便于诊断治疗的需要,通常采用颌骨曲面体层片显示下颌神经管,然而,曲面体层片上显示下颌神经管的比率有限,据我们前期研究发现,曲面体层片上下颌神经管显示比率为52.2%左...
- 曾东林刘依崔敏毅
- 文献传递
- 锥形束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处理钙化根管效果评价
- 目的 根管钙化是影响根管治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具有分辨率高,能够重建直观的立体图像等优点,本研究应用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处理钙化根管...
- 毛学理凌均棨林正梅张旭芳崔敏毅
- 关键词:根管钙化锥形束CT根管显微镜
- 锥形束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处理钙化根管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处理钙化根管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钙化根管患牙,采用CBCT扫描,处理所得数据,获得牙体和根管的三维立体图像以及任意平面图像,确定根管形态、根管钙化段的位置、钙化长度等,在牙科显微镜引导下使用超声器械疏通根管,统计成功率。结果 CBCT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根管形态及走向、钙化部位、钙化部分的长度及变化趋势;36例钙化根管中,成功疏通的根管有34例,成功率为94.4%;另有2例为根管全段钙化。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根管治疗,术前诊断与术中判断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结论 CBCT可直观准确地反映钙化根管的位置,根管形态及走向,为根管治疗提供可靠信息。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是处理钙化根管行之有效的方法。
- 毛学理凌均棨林正梅刘伟山崔敏毅张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