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佳琳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男乳癌与AR基因CAG重复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外显子CAG重复频数多态性与男性乳腺癌(男乳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4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和40例男性健康者,从外周血提取DNA,对AR基因外显子CAG编码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和计算GAG重复频数,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AR基因CAG重复频数长度对男乳癌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男性乳腺癌病例组和对照组CAG重复频数长度存在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AG重复频数长度超过22男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是重复颇数长度少于21的3.52倍(OR=3.52,P=0.036)。结论AR基因CAG重复频数长度是预测男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指标,较长(超过22)的CAG重复序列可增加男乳癌的发病风险。
- 崔佳琳黄睿姜永冬韩继广牛明魏巍郑伟宋燕妮
- 关键词:男性乳腺癌多态性
- 乳腺癌钼靶征象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征象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经过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62例,观察62例乳腺癌患者钼靶影像征象,采用下列5项指标进行分析:(1)病灶的形态;(2)病灶的边缘是否有毛刺;(3)病灶内或病灶邻近是否有钙化;(4)病灶的直径;(5)病灶的位置。统计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2例乳腺癌病例中,病灶边缘毛刺、病灶直径在淋巴结是否转移不同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的形态、病灶钙化及病灶位置在淋巴结是否转移不同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常见的钼靶影像表现中病灶边缘有毛刺、病灶的直径大于等于2cem的患者常出现淋巴结转移,有临床诊断意义;而病灶的形态是否为肿块、病灶内是否有钙化及病灶的位置对于乳腺癌患者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无诊断意义。
- 耿佳时周洋李鹏飞黄可金崔佳琳郑建张修石
-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结
- 术前人文关怀对肺癌手术患者全麻诱导心理和生理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为探讨术前进行人文关怀式沟通和健康教育对肺癌手术患者全麻诱导后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将83例非同期别的肺癌手术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双腔管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分成两组。观察组进行人文关怀式沟通,对照组采用普通沟通。判定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根据焦虑评分反映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及手术前的心理变化情况,监测全麻诱导即刻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5min患者平均动脉压(MBP)的波动、心率(HR)的变化,用两个时间段两个变量的差值来反映两组患者全麻诱导期发生心理和生理反应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院即刻焦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SAS评分两组患者较入院即刻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患者MBP波动无统计学意义(P>0.05)、HR波动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证实人文关怀式沟通和健康教育能够减轻肺癌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对麻醉和手术产生的不良反应。
- 魏娜王国年张桂玺崔佳琳
- 关键词:医学人文沟通全麻诱导
- 3种指标联合检测胆管细胞癌的价值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与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胆管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胆管细胞癌患者22例设为观察组,以上患者均为胆管阻塞症状收入消化科,通过内窥镜胰胆管造影手术治疗,经手术和术后病理最终诊断为胆管癌。从该院健康体检者中选取2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清晨空腹情况下采集静脉血,血液标本经高速离心处理,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的AFP、CEA与CA19-9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的AFP水平低于对照组,CEA、CA19-9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AFP、CEA与CA19-9水平,对鉴别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具有准确性和特异性,可大大提高临床中对于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准确度,并可检测整个治疗过程中疾病的发展情况,随访患者愈后癌细胞复发情况,对于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治疗、愈后随访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徐征崔佳琳杨丹金富国张欢
- 关键词:胆管细胞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
-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在血小板输注无效预防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观察研究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在血小板输注无效预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输血科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出现无效血小板输注的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配型血小板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随访并记录2组患者血小板(PLT)、血小板增加修正值(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和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PLT均升高,但对照组下降较快,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PLT为(30.16±2.83)×109/L,高于对照组(17.82±2.51)×109/L(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 h和24 h CCI值分别为(33.28±7.19、25.06±5.41)×109/L,均优于对照组(18.20±3.21、11.82±2.36)×109/L(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CI有效率和临床好转率分别为(47.06%、64.71%),高于对照组(14.71%、38.24%)(P〈0.05)。结论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在血小板输注无效预防中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 金富国刘杰崔佳琳徐征
- 关键词: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血小板输注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