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贺
- 作品数:27 被引量:18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我生病,丢了谁的面子?以“脸面”为路径的叙事分析与病耻感的转化机制被引量:2
- 2023年
- 本研究以“深度疾病”患者的叙事分析为方法,以中国本土社会学的“脸面”模型为框架,尝试从面子折损与获得的社交情境出发,探究以白化病为代表的这类“被看见”的病症,其患者从感知污名到污名内化为耻感的转化机制。研究发现,“月亮孩子之家”微信公众号的患者叙事呈现了“脸面”传导的三种效应:一致效应,家庭对“面子”的无视成为污名内化为耻感的重要“防线”;混合效应,白化病患者在获得社会支持后努力通过个人进取、为自己“挣脸”的方式以“回馈”帮助者、维护帮助者的“面子”,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病耻感的内化;异质效应,社会关系中的他人要求患者维护“面子”时,来自家庭与社会他者的双重压力使患者陷入习惯性自我怀疑与否定,污名转化为病耻感。在理论与方法层面,本研究尝试勾连中国本土面子理论与健康叙事的内容与结构分析;在应用层面,希望藉此唤起健康干预对患者因面子问题而陷入社交、失业等恶性循环困境的关照,亦探讨了研究对患者群体的意义、局限性以及可能进路。
- 宫贺宫贺熊慧林一洲
- 关键词:污名耻感白化病疾病叙事
- 公关语艺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 2008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创造了一次难得的机遇,然而从最近的国际舆论来看,特别是自拉萨“3·14”事件、“圣火传递风波”以来,北京奥运会遭遇了巨大挑战。挑战与期待之间的鲜明落差促使人们对海外媒体的“奥运...
- 宫贺
- 关键词:国家形象
- 建设地方的“可对话性”——基于自然灾害中多元主体议程属性网络的关系探究
- 2024年
- 社交媒体时代,自然灾害情境产生的“信息赤字”以及溢出属地边界的舆情关切,对地方政府和地方媒体的对话能力提出了不同于常态情境的要求。本研究以网络议程设置作为理论框架,以“可对话性”作为理论指导,补充多元主体视角,在控制了中央媒体的影响下,将地方政府、地方媒体与公众三大主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与二次程序指派法,探查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中三类主体议程属性(实质与情感)网络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自然灾害中,公众侧重“求救”的情感性议程,地方政府侧重“施救”的实质性议程,二者能够实现“求-救”的对应,但地方政府还需注意与公众共情;地方政府与地方媒体议程属性网络相互正向影响,然而,地方政府未对公众议程属性网络产生显著影响。地方媒体在第一阶段(爆发期→下降期)正向影响公众的议程属性网络,然而第二阶段(下降期→消退期),这种影响不再显著,且此时公众对地方媒体的议程属性网络产生了负向影响。本文初步探讨了上述发现的可能解释、地方政府与媒体“可对话性”能力建设的可能方向。
- 董旭宫贺
- 关键词:自然灾害媒体议程社交媒体网络议程设置
- 网络信任对信息传递与意见寻求的影响——基于微信用户与微信群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4
- 2018年
- 以微信用户为研究对象,考察微信使用、微信群网络的大小以及网络信任三个因素对信息传递与意见寻求的影响。与此前研究关注的普遍的社交媒体使用不同,这一研究聚焦在微信这一特殊的互动情境,并尝试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微信群聊构成的群网络对人们的网络传播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构方程模型呈现出五个变量之间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微信群网络的大小与网络信任呈显著的负相关,即当用户的微信群网络越大,用户对其关系网络持有更低的信任度;然而,用户对微信的使用程度与网络信任却呈显著的正相关。研究模型还呈现了网络信任显著的中介影响。用户对微信的使用程度越高,越倾向于信任微信构成的社交网络关系,进而更倾向于在这一社交网络中寻求意见与传递信息。
- 宫贺
- 关键词:网络信任信息传递电子口碑
- 公共关系的文化分析路径
- 公共关系不是只有实用、理性、工具的一面,公关还有情感、价值、象征性表达的一面。本文是对公关理论与方法的探索性研究,以期在功能主义视角之外寻找另一种界定公共关系,解释分析公关实践的研究路径。 由于功能主义主导范式对人文属...
- 宫贺
- 关键词:公共关系社会结构
- 公共健康话语网络的两种形态与关键影响者的角色:社会网络分析的路径被引量:13
- 2016年
-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以埃博拉病毒为主题的公共健康话语网络进行了研究。发现两个网络呈现了稠密与稀疏的相对差异。相比于≠≠CDCCHAT,≠≠EBOLA表现了较为离散的结构,较为稀疏的关系,较弱的双向对话性,以及较低的集群化程度。此外,本研究在对"意见领袖"经典文献的梳理基础上,尝试从关系结构角度界定本文的"关键影响者"及其测量纬度。进而在两个网络中确认了18个"关键影响者"并分析了她们的结构,身份特征,及其在双向对话中的作用。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发现之于我国本土健康传播的实践意义。
- 宫贺
- 关键词:集群意见领袖
- 新冠疫情中科普网红的说服机制与反思: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的两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 2022年
-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伊始,一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论文引发了关于“科学家应先防控疫情还是先发论文”的公共讨论,一位“科普网红”先后采取了两种信息呈现方式(长文章和视频),以相同内容分别在微信公众号和视频网站哔哩哔哩进行了科学回应,并指出“实验室,同样是他们拯救生命的战场”。本研究即以此为背景,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ELM)通过两组实验分别对“信源身份”和“信息呈现方式”的调节作用进行检验,以探究面对不同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受众,信息呈现方式与信源身份是否对科普信息的采纳程度产生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长文章形式对于电子健康素养越高的参与者说服效果更强,而视频形式对于电子健康素养与信息采纳意愿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较以往研究更进一步,本研究从中介路径检验中发现对于电子健康素养较高的参与者,长文章(相比于视频)更能显著提高他们对于内容本身的信任,进而提升科普信息采纳度。此外,与传统ELM理论不同的是,在电子健康素养对信息采纳度的影响中,网络科普意见领袖的信源专业身份显露与否没有显著区别。本文进而从公共突发事件中科普辟谣的现实情境出发,探讨对上述“信源悖论”的可能解释,亦探讨了研究的局限性,理论与应用价值。
- 宫贺徐莹黄苗红
- 关键词:信息呈现方式
- 公共关系的范式竞争与“文化分析”路径的提出被引量:4
- 2015年
- 本文通过梳理公关的理论范式,呈现公关理论的两幅面孔:其一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功能逻辑,以秉持系统思维,效率导向为特点;其二为近十年来显现的"社会一文化"逻辑,以倡导人文思维,意识形态与权力分析为特点。基于文化研究与公关理论的文献整理,笔者尝试提出公关"文化分析"路径的假设:"象征性表达"可以成为公关与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接合点"。此假设下公关或可被定义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互动主体通过象征性符号系统生产意义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进而提出"文化分析"路径下公关研究的可能模式。公关的文化分析路径即用文化分析的手段针对公关主体的身份建构、情感互动以及象征性表达体系,依次借助情境分析、仪式分析与修辞分析予以研究。
- 宫贺
- 关键词:文化分析修辞
- 社交媒体情境下中国健康传播研究的路径与挑战
- 2019年
- 社交媒体情境下的健康传播研究:全球视域社交媒体的发展为健康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与地方性的对话平台。随着越来越多的公众将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他们获得健康知识的首要渠道,健康传播组织与公众的对话能力显得愈加重要。
- 宫贺
- 关键词:社交媒体健康知识全球视域
- 中国社交媒介情境下“官民对话”的理论建构与初步检视被引量:4
- 2021年
- 本研究在原有的"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二分法基础上,引入基于社交媒体情境而提出的"大众人际传播"概念,并将上述三种类型的传播功能与广义的"对话功能"进行理论勾连,尝试将社交媒介情境下的"官民对话"界定为,社交媒介中介下如何实现并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关系以及意义的协商性互动。这一概念体系涵盖三个理论维度:针对目标公众的"有用信息发布";模拟人际传播但携带着大众传播目的的"类社交卷入";以及一对一的、但不一定"面对面"的对话互动,并将这一对话体系置于中国政务微博情境予以初步检视。研究结果显示,政务微博平台运营普遍缺乏对话功能的有效利用,对"话题标签"的使用停留在"档案分类",对话题主持人的技术可供性认知不够,对私信功能重视不足。本文亦针对上述问题尝试提供建设性方案。
- 宫贺孙赫宁顾纯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