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楠
- 作品数:40 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可充气式双开叶保护型胸腔镜用穿刺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充气式双开叶保护型胸腔镜用穿刺器,包括一中空管体,所述中空管体端部设置一绕固定轴转动的一对夹臂及驱动夹臂夹持胸腔镜镜头的气囊机构,所述夹臂由长活叶和短活叶组成,所述长活叶和短活叶内侧面及中空管体端部表面...
- 姜超姜格宁宋楠
- 文献传递
- 多功能电凝吸引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电凝吸引管,包括座体,在座体内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进吸水接口,连接管的另一端与一冲吸电凝管连接,冲吸电凝管的外周套有绝缘管,冲吸电凝管前端为不被绝缘管包覆的冲吸电凝头,座体的一侧设置...
- 宋楠姜格宁许唯伟
- 文献传递
- 胸腔镜下肋骨咬骨钳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胸腔镜下肋骨咬骨钳,包括固定手柄、活动手柄、下钳片、上钳片、压簧,所述压簧连接在所述固定手柄、活动手柄之间,所述固定手柄、活动手柄的上端部通过铰接部件铰接,所述固定手柄的顶部与所述下钳片一体成型,所述活动...
- 宋楠姜格宁姜超许唯伟郁永梅张鹏何文新刘明朱新生
- 文献传递
- IA期二次原发肺癌的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价外科治疗IA期二次原发肺癌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IA期二次原发肺癌患者资料,收集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男43例(63.2%),女25例(36.8%);吸烟史31例,无吸烟史37例;首次手术时年龄33~76岁,平均56岁。发现二次肺癌年龄为35~79岁,平均59.6岁;肿瘤间隔2~186个月,中位时间34.6个月。结果手术并发症22例(32.4%),手术死亡1例(1.5%),肺叶/余肺切除并发症16例(44.4%,16/36),亚肺叶切除并发症6例(18.8%,6/32),P=0.037。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65.2%。5年生存率肺叶/余肺切除患者71.1%,亚肺叶切除患者58.O%,两种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4)。年龄〉70岁(P=0.006)、肿瘤〉2cm(P=0.00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治疗IA期二次原发肺癌安全、有效,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65.2%。亚肺叶切除手术并发症率低,术后生存率与肺叶切除无明显差别,可治疗IA期二次原发肺癌。年龄〉70岁和肿瘤〉2cm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宋楠杨洁何文新张鹏刘明姜格宁丁嘉安
- 关键词:肺肿瘤外科治疗生存率
- 复发性胸腺瘤的诊治进展被引量:4
- 2014年
- 胸腺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约占成人纵隔肿瘤的20%,通常生长缓慢,但具有侵袭和复发的特性,手术切除是胸腺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据统计,胸腺瘤完全切除后复发率为5%~50%[1-3],平均复发时间为(34.6±25.7)个月[4],有15%的患者可能在术后10年甚至更长时间复发[5]。
- 戴洁姜格宁宋楠陈岗
- 关键词:胸腺瘤复发性诊治纵隔肿瘤手术切除复发时间
- 双拉钩悬吊胸骨剑突下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和围手术期疗效
- 目的 讨论利用双拉钩悬吊胸骨,剑突下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和围手术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 年10 月至2018 年12 月间,就诊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手术,且术后病理为...
- 宋楠李好范江姜格宁
- 关键词:纵隔肿瘤剑突下拉钩胸腔镜胸外科手术
- 可充气式双开叶保护型胸腔镜用穿刺器
- 本发明公开了可充气式双开叶保护型胸腔镜用穿刺器,包括一中空管体,所述中空管体端部设置一绕固定轴转动的一对夹臂及驱动夹臂夹持胸腔镜镜头的气囊机构,所述夹臂由长活叶和短活叶组成,所述长活叶和短活叶内侧面及中空管体端部表面设置...
- 姜超姜格宁宋楠
- 文献传递
- 新型医用微损伤活体采血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医用微损伤活体采血装置,包括空心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前端设有采血针组件,所述连通管的尾端设有带孔密封塞,所述连通管的侧面设有与所述采血针组件联通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针组件包括针头套筒及同心...
- 宋楠王尧徐勇姜格宁刘丹驰
- 113例纵隔畸胎瘤的外科治疗
- [目的]总结纵隔畸胎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 1980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纵隔畸胎瘤113例,男48例,女65例,平均年龄32.6±7.3岁.体检发现36例,77例(68.1%)均因各种症状就诊;病程3天...
- 谢冬包敏伟谢惠康郑卉姜超黄威杨洋宋楠段亮王海峰朱余明费苛陈昶姜格宁
- 终末期肺病患者等待肺移植期间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总结单中心终末期肺病患者等待肺移植期间的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等待期患者排序的参考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83例等待肺移植的终末期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26.5%)患者死于等待期,41例(49.4%)接受同种异体肺移植,20例(24.1%)仍在等待供肺。相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等待期间死亡率较高,死亡率分别为39.1%和15.6%(P=0.09)。存活患者的等待期存活时间为(377.5±527.6)d,死亡患者的等待期存活时间为(181.7±196.9)d(P=0.016)。存活的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力为(38.8±14.1)mmHg(1mmHg=0.133kPa),死亡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力为(54.3±25.9)mmHg(P=0.08)。死亡病例中,IPF患者的存活时间为(137.8±199.6)d,其他疾病患者为(212.1±196.9)d(P=0.397)。等待期需要常规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的死亡率为23.9%,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率为41.7%(P=0.287)。结论原发疾病的类型、肺动脉高压和机械通气可能是影响终末期肺病患者等待期预后的主要因素,拟定肺移植等待排序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 何文新夏琰刘明宋楠郁永梅王海峰陈乾坤姜格宁
- 关键词:肺疾病肺移植预后肺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