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明
- 作品数:60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君本与民本的纠结--董仲舒的生态政治哲学新探
- 董仲舒生态政治哲学的第一个基本论点是人上有天,整合孟子和墨子的思想资源,提出天、君王、臣民三维组成的政治架构。第二个基本论点是以天论政,整合儒法两家的思想资源,倡导“任德不任刑”的施政原则。第三个基本论点是天人感应,表达...
- 宋志明
- 关键词:儒学思想
- 儒家群体共识理论的养成
- 2022年
- 关于儒家的群体共识,在中国建立大一统社会之前,孔子表述为仁学。孟子和苟子从不同角度证明设置仁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大一统社会建立之后,董仲舒概括为三纲五常,相当长时间内为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同。宋明理学家分别建构气本论、理本论和心本论,从形而上学高度给予证明,最终实现“以儒治国、以儒治身、以儒治心”的大目标。儒家群体共识理论同爱国观念息息相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宝贵资源。
- 宋志明
- 关键词:三纲五常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心本论气本论以儒治国
- 中国哲学精神
- <正>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中国哲学的精神》,这是一个挺蹩脚的词。实际上它是冯友兰先生一本书的书名。冯先生在1946年写了这本书,叫《原道》。这本书讲了对道的研究,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后来书名翻译成英文,叫...
- 宋志明
- 文献传递
- 从当代的维度看——关于孔学架构的新理解
- 孔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谓是中国文化的主干。孔学不是僵化的教条,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统,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孔学。我们生活在当今时代,无疑应当从现时代出发,同孔子进行"视界交融",形成我们关于孔学的新理解。笔者觉得,我们当...
- 宋志明
- 文献传递
- 儒学的核心是个"仁"字
- 对于孔子来说,礼学是一个如何继承的问题,而仁学才是一个如何创新的问题。在孔子思想体系中,"仁"和"礼"无非是两个基础性观念,但孔子的重视程度毕竟有所不同。"礼"...
- 宋志明
- 关键词:人性善价值观
- 文献传递
- 贺麟对黑格尔哲学的会通被引量:2
- 1996年
- 现代新儒家贺麟一生中与黑格尔结下不解之缘。他致力于黑格尔哲学著作的绍述与翻译,把自己的学术事业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注重中国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比较,以便找到一条使二者融会贯通的道路,把黑格尔哲学变成促进中国哲学发展的有用的思想材料。绍述与研究黑格尔哲学为贺麟创立新心学思想体系作了理论准备,而新心学反过来又成为他理解黑格尔哲学的理论基础。
- 宋志明刘喜君
- 关键词:黑格尔哲学《精神现象学》新心学唯心主义中国传统哲学
- 论三教并立——中国古代哲学展开期脉络
- 2024年
- 先秦哲学家提炼出天人之辨辩,并赋予其哲学内涵,这是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的根基。奠基期的哲学家时刻关注乱世的出路,探讨天人之辨不能不将重点放在人上,这在情理之中。中国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治乱问题作为探讨的重点之一,故带有浓重的政治哲学色彩。
- 宋志明
- 关键词:中国古代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内涵情理之中哲学家
- 孔学钩玄
- 国哲学发展演进的视角看,孔子对老子的第一点推进,在于把话题由天道转向人道,确立了中国哲学以人生哲学为主导的风格;第二点推进则是由“无知之行”转向“有知之行”,首先涉足知识论领域。孔子提出礼学、仁学、中庸之道三个要点,勾勒...
- 宋志明
- 关键词:人道思想仁学思想礼学中庸思想
- 荀学辨惑
- 2023年
- 许多年来,由于受“左”的风气的影响,有三股迷雾在荀学界飘荡着:一部分学者认为,荀子是“性恶论者”;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荀子是“天人相分”论者;还有人认为,荀子应当归属法家。对于这三股迷雾,很有澄清的必要:荀子既承认“人性有恶”,也承认“人性有善”,与“性恶论”无涉;荀子既有见于天人之分,也有见于天人之合,不是“天人相分”论者。荀子接着孔子讲,强调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并重,非但不是法家,而且对“以儒治国”有重大贡献。
- 宋志明
- 关键词:荀子性恶论天人相分法家
- 张载与此岸性认定
- 2024年
- 张载率先改变儒释道三教并用格局,告别宗教时代,推进中国哲学史进程,揭开宋明理学新篇章。他站在儒家立场上回应佛教,创立气本体论,证明此岸世界的唯一性和真实性,重申一元世界观,迈出了宋明理学思潮的第一步。他提出的太虚即气说和天人合一说有新意也有局限。由于气在价值上中立,限制张载的视野,难以对儒家伦理提供本体论担保,不得不让位于天理本体论。
- 宋志明
- 关键词: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