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玲

作品数:22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心肌
  • 12篇干细胞
  • 9篇间充质干细胞
  • 8篇骨髓间充质
  • 8篇骨髓间充质干...
  • 8篇充质干细胞
  • 7篇梗死
  • 7篇骨髓
  • 6篇心肌梗死
  • 6篇细胞
  • 5篇心律
  • 5篇心律失常
  • 4篇抗心律失常
  • 4篇抗心律失常药
  • 4篇间充质
  • 4篇分化
  • 3篇心肌样细胞
  • 3篇心内膜
  • 3篇缺血
  • 3篇自体

机构

  • 1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作者

  • 22篇孟玲
  • 12篇裴雪涛
  • 9篇曹丰
  • 8篇李艳华
  • 6篇李小鹰
  • 6篇王韫芳
  • 5篇王士雯
  • 5篇程芮
  • 4篇徐勇
  • 4篇张友荣
  • 4篇赵连旭
  • 4篇牛丽丽
  • 3篇王从容
  • 3篇史扬
  • 3篇刘国树
  • 2篇宋立功
  • 2篇单兆亮
  • 2篇鲍卫东
  • 2篇高艳红
  • 2篇丛玉龙

传媒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现代康复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第十四届长城...
  • 1篇第九届全国实...

年份

  • 1篇2007
  • 5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自制心内膜注射导管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心内膜注射导管应用于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将移植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自制的心内膜注射导管梗死心肌内移植体外扩增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和无血清培养,移植前后、6周及3个月超声评价左心功能,3个月时取梗死周围心肌组织冷冻切片,免疫荧光法鉴定结蛋白(desmin)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结果自制的可调节注射导管,制作方法简单,安全有效;MSCs移植数量平均为(3.81±0.09)×107个;左室射血分数正常为(69.3±2.5)%,心肌梗死后降为(34.9±0.9)%,移植后3个月升至(56.7±0.8)%,超声提示室壁运动增强;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左室收缩末压、左室舒张末压及左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改善更明显(均为P<0.01),荧光显微镜下可见DAPI标记胞核为蓝色荧光的移植细胞,免疫组化提示结蛋白及cTnI表达阳性。结论实验用注射导管可以完成细胞的心内膜移植,移植的MSCs体内定位明确,移植后心功能改善,并有心肌相关蛋白的表达。
程芮王士雯曹丰张友荣徐勇孟玲王韫芳李艳华卢才义裴雪涛
关键词:骨髓移植干细胞心肌梗塞心内膜
体外化学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被引量:14
2004年
为了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培养及化学诱导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过程及条件,我们用1.073g/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传代培养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在完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3、5、10μmol/L的5氮胞苷(每组n=5)进行化学诱导分化,阴性对照组采用完全培养基培养,诱导后21天细胞爬片免疫荧光法鉴定,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显示人MSCs为形态均一的梭形细胞,生长旺盛时呈旋涡样分布,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44阳性,CD34、CD45阴性;5、10μmol/L的5氮胞苷进行化学诱导后细胞形态变长,诱导后14天时20%-30%细胞融合形成多核肌管样结构,3μmol/L组MSCs未出现肌管结构,诱导后21天5、10μmol/L组MSCs中desmin、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心肌特异性cTnI及闰盘蛋白connexin43的表达阳性,10μmol/L组cTnI阳性染色细胞数目(65.3±4.7%)高于5μmol/L诱导组(48.2±5.4%)(p<0.05);3μmol/L组及阴性对照组无心肌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细胞诱导后28天透射电镜下可见肌丝形成。本实验说明,人MSCs在体外经化学诱导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而且5-氮胞苷对于心肌相关蛋白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正相关。
曹丰牛丽丽孟玲赵连旭郑敏白慈贤岳文贾国良裴雪涛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分化化学诱导心肌梗塞
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MS-551对犬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研究
MS-551(MS),1,3 二甲基-6 [2-(N-2羟乙基-3-4硝苯丙氨基)乙氨基]-2,4(H,3H)-盐酸嘧啶二酮,是90年代初日本人工合成的一种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该实验研究MS对犬心脏的电生理作用和对缺...
孟玲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药物钾离子通道心律失常
5-氮胞苷浓度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5-氮胞苷(5-aza)体外诱导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及其对细胞扩增速度的影响。方法 10 ml骨髓,1.077g/ml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第2代传代细胞分别加入3,5,10μmol/L浓度5-aza化学诱导24 h,与对照组连续培养4周,细胞爬片免疫荧光法鉴定结蛋白desmin及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电镜观察诱导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5-aza化学诱导后MSCs形态变长、增大,排列更加紧密、整齐,5和10μmol/L组可见较多的多核细胞,部分管状结构,诱导率分别为36%和31%,无显著性差异;3 μmol/L组上述变化的细胞极少,3种浓度及对照组4周后细胞扩增数量分别为(3.81±0.40)×10~6、(3.76±0.62)×10~6、(3.67±0.80)×10~6及(2.90±0.21)×10~6,10μmol/L组增殖速度明显减慢(P<0.05)。各组诱导后的细胞均未见自发搏动。免疫组化提示desmin及cTnI表达阳性,5和10μmol/L组电镜下出现肌丝样结构、心房颗粒及细胞间的缝隙连接。结论 小型猪MSCs经5、10μmol/L 5-aza化学诱导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其中5 μmol/L 5-aza不仅可以诱导心肌样细胞而且对细胞增殖速度影响小。
程芮王士雯曹丰孟玲王韫芳李艳华李泱裴雪涛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5-氮胞苷
低分子量肝素对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出凝血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2
2000年
李小鹰孟玲王从容史扬刘志英丛玉龙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疗法低分子量肝素
乌拉地尔治疗高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病人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高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静脉滴注乌拉地尔的临床疗效。方法 乌拉地尔自 2μg· kg- 1 / min开始 ,心衰严重者自 4μg· kg- 1 / min开始持续静滴 ,每隔 2 0 min增加 2μg· kg- 1 / min至心衰控制 ,维持用药 5 d。结果 静滴乌拉地尔可有效缓解心衰的临床症状 ,降低过高的血压及心肌耗氧量 ,伴有低血压状态者 ,合用多巴胺安全有效 ,1 7/ 2 0例病人有效治疗剂量范围为 4~ 6μg· kg- 1 / min。结论 静脉滴注乌拉地尔对高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王从容卢丽华李小鹰张波孟玲史扬
关键词:乌拉地尔高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导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赵连旭张杰孟玲曹丰王冬梅南雪李艳华王韫芳徐小虎裴雪涛
关键词:神经细胞分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转导MSC胶质细胞
骨髓干细胞移植修复梗死心肌的最新进展
2004年
孟玲刘国树裴雪涛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
MS-551抗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研究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MS 5 5 1,即 1,3二甲基 6 [2 (N 2羟乙基 3 4硝苯丙氨基 )乙氨基 ] 2 ,4(1H ,3H) 盐酸嘧啶二酮 (MS) ,对麻醉犬心肌的电生理作用和对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效果。方法 :测定用药(MS首剂 0 5mg/kg于 5min内静推 ,维持量 0 5mg/kg静滴 30min)前后正常犬心肌房室不应期 ,并观察MS[首剂 0 3mg/kg于 5min内静推 ,维持量 0 5mg/ (kg·min)静滴 30min]对程序刺激诱发梗塞后犬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结果 :MS显著延长麻醉犬心房和心室有效不应期 (ms) (12 8.6± 6 7vs 15 5 7± 4 8和 12 2 9± 7 5vs 143 6± 5 0 ,P均 <0 .0 1) ,以及QTc间期 (10 4± 0 4vs 12 0± 0 6 )。 7只梗塞后犬中有 5只经程序刺激诱发出室颤 ,用MS后无 1例再发室颤。未见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 :MS可考虑作为防治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选择用药之一 ,对预防室颤具有一定意义。
孟玲李小鹰单兆亮宋立功
关键词:有效不应期
经静脉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梗死心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经静脉注射移植同种异体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修复损伤心肌是否可行和安全,观察移植MSC在宿主的归巢与组织学分布。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正常大鼠MSC移植组,急性心肌梗死MSC移植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同种大鼠骨髓MSC,于建立心肌梗死模型24h给各组大鼠经静脉输注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MSC,4周后处死、摘取心脏等脏器,行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在急性心肌梗死MSC移植组,梗死区及其周边部位可见到DAPI标记的MSC;(2)在梗死心肌周边区,移植的MSC胞浆心肌特异性蛋白肌钙蛋白I和转录因子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3)在各组大鼠其他脏器,移植的MSC主要分布在肺脏、脾脏和肝脏;(4)细胞移植大鼠心肌组织切片未见淋巴细胞增殖,各脏器没有肿瘤形成。结论经静脉移植的MSC可归巢至大鼠梗死心肌部位,并分化为心肌细胞表型,该方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安全、可行。
孟玲刘国树曹丰牛丽丽高艳红张鹏赵连旭李艳华裴雪涛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静脉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