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道萍

作品数:30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细胞
  • 10篇造血
  • 9篇造血干
  • 9篇造血干细胞
  • 9篇干细胞
  • 8篇淋巴
  • 7篇基因
  • 7篇骨髓
  • 6篇造血干细胞移...
  • 6篇急性
  • 6篇干细胞移植
  • 6篇白血
  • 5篇调节性
  • 5篇多发
  • 5篇多发性
  • 5篇多发性骨髓瘤
  • 5篇异基因
  • 5篇异基因造血干...
  • 5篇节性
  • 5篇骨髓瘤

机构

  • 20篇济宁市第一人...
  • 9篇苏州大学
  • 5篇济宁医学院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山东第一医科...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湘南学院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山东省济宁卫...

作者

  • 30篇孙道萍
  • 10篇孙忠亮
  • 9篇陈文明
  • 7篇李彩霞
  • 7篇吴德沛
  • 6篇刘跃均
  • 5篇李建勇
  • 5篇徐卫
  • 4篇岑建农
  • 4篇王莉
  • 4篇范磊
  • 3篇郝云良
  • 3篇朱明清
  • 3篇常伟荣
  • 3篇杨明珍
  • 3篇邱桥成
  • 2篇许戟
  • 2篇夏奕
  • 2篇梁金花
  • 2篇吴佳竹

传媒

  • 4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诊断学电...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上清骨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上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检测12例MDS患者骨髓上清的SDF-1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MD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组患者骨髓上清的SDF-1α水平明显低于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MDS患者骨髓上清的SDF-1α水平和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585,P=0.046),并和其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积分呈负相关(r=-0.657,P=0.02)。但MDS患者骨髓上清的SDF-1α水平和其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浓度均无明显的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MDS患者SDF-1/CXCR-4系统存在着异常,检测SDF-1α水平是否有助于MDS的诊断、了解发病机制、判断其预后及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还需进一步探讨。
陈文明孙道萍岑建农何军焦雪丽潘金兰陈子兴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微环境
多发性骨髓瘤MRI骨髓浸润模式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RI骨髓浸润模式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以25例初诊M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传统影像学、血清肌酐、血清蛋白、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等检测,并根据Durie-Salmon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对骨髓瘤患者在初诊及治疗之前行脊柱T1WI、STIR和常规的T1WI增强扫描,分析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的浸润模式。对照组包括非恶性血液病患者10例,其骨髓涂片及活检检查均证实为正常骨髓象。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进行骨髓活检及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测定微血管密度(MVD),以CD34单抗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另外,采集骨髓后分离上层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VEGF蛋白浓度,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治MM患者骨髓上清VGEF水平及MVD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RI骨髓弥漫性浸润的MM患者骨髓上清VGEF水平及MVD高于MRI骨髓成像正常或局灶性浸润的患者(P<0.05)。结论:MRI骨髓弥漫性浸润模式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孙忠亮孙道萍贾焕香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RI骨髓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多发性骨髓瘤MRI骨髓浸润模式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MRI骨髓浸润模式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以25例初诊M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传统影像学、血清肌酐、血清蛋白、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等检测,并根据Durie-Salmon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对骨髓瘤患者在初诊及治疗之前行脊柱T1WI、STIR和常规的T1WI增强扫描,分析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的浸润模式。对照组包括非恶性血液病患者10例,其骨髓涂片及活检检查均证实为正常骨髓象。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进行骨髓活检及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测定微血管密度(MVD),以CD34单抗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另外,采集骨髓后分离上层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VEGF蛋白浓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治MM患者骨髓上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GEF)水平及MVD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RI骨髓弥漫性浸润的MM患者骨髓上清VGEF水平及MVD高于MRI骨髓成像正常或局灶性浸润的患者(P<0.05)。结论 MRI骨髓弥漫性浸润模式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孙忠亮孙道萍贾焕香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RI骨髓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利妥昔单抗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由于毒性较低且具有抗淋巴瘤活性,利妥昔单抗被纳入淋巴瘤的移植治疗中.其不仅可提高疗效,减少移植后疾病复发,还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有利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防治.文章对利妥昔单抗在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孙道萍徐卫李建勇
关键词:淋巴瘤利妥昔单抗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Castleman病合并贫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astleman病(CD)合并贫血的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33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贫血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探讨贫血类型及其治疗和疗效。结果:13/33(39%)例CD初诊时有贫血表现,多为轻度,正细胞正色素型。多中心CD(multicentric CD,MCD)贫血发生率高于单中心CD(unicentric CD,UCD)(85%vs 10%)(P<0.001)。与无贫血者相比,CD合并贫血者多具有系统性表现,且血沉、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及自身抗体阳性的发生率均升高(P均<0.05)。进一步分析贫血类型发现,除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1例脾亢继发贫血外,余10例均具有慢性病贫血(ACD)的特征,其血红蛋白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917、-0.717,P均<0.001)。UCD合并贫血者经肿瘤切除后治愈,MCD合并贫血者经免疫和/或化疗治疗后贫血好转。结论:贫血为MCD常见的系统性表现,亦可见于UCD。除少数表现为AIHA外,多数具有ACD特征。CD合并贫血的治疗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孙道萍王莉张闰许戟田甜范磊徐卫李建勇
关键词:CASTLEMAN病贫血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CXCR_4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CXCR4(SDF-1/CXCR4)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表型检测分析CD3+4细胞上CXCR4的表达;ELISA方法动态分析患者造血干细胞动员过程中血浆中SDF-1水平的变化。结果①采集物中CD3+4CXCR4+细胞较动员前外周血和骨髓中CD3+4CXCR4+细胞均显著减少,分别为:(22.4±10.92)%,(32.09±12.71)%,(59.07%±26.98)%,P(0.01;动员好的组CD3+4CX-CR4+细胞数(20.11±8.87)%较动员差的组CD3+4CXCR4+细胞数(27.79±12.71)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1.21)②血浆SDF-1至采集干细胞时显著降低;动员好的组血浆SDF-1平均含量显著低于动员差的组(P(0.001)。结论在造血动员过程中,SDF-1/CXCR4信号的表达是逐渐下调的,血浆SDF-1含量显著降低者动员效果好。
李彩霞吴德沛孙道萍刘跃均曹俊杰于葛华张学光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CXCR4造血干细胞动员
成人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胸腺反应性增生在CD4+T细胞重建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结合胸腺影像及输出功能指标信号接合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sjTREC)和CD31+胸腺近期输出细胞(CD31+RTE)评估成人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胸腺再生情况及其在CD4+T细胞重建中的作用.方法:纳入成人淋巴瘤患者5...
孙道萍梁金花吴佳竹夏奕王莉范磊徐卫李建勇
Castleman病合并贫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深入分析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合并贫血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贫血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探讨贫血类型及其治疗和疗效。结果113/33(39%)例CD初...
孙道萍王莉张闰许戟田甜范磊徐卫李建勇
关键词:CASTLEMANMCD
文献传递
伊马替尼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及转归。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的初诊Ph^+-ALL患者30例。诱导化疗均采用CDOLP方案,其中16例化疗不敏感者联合伊马替尼治疗。11例进行allo—HSCT,19例采用大剂量的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巩固治疗。维持化疗采用VP方案联合伊马替尼。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WBC〉30×10^9/L;29例细胞免疫学标记为B系表达;1例为T系表达;24例伴附加染色体异常。诱导化疗总完全缓解(CR)率96.7%,中位CR时间9(2~20)个月。1年和3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64.7±9.8)%和(30.0±12.4)%;1年和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28.8±9.5)%和(19.2±10.1)%。30例中13例bcr—abl融合基因持续转阴,持续bcr—abl阴性者较持续阳性及复发者OS率高(70.7%对61.3%,P=0.267)、EFS率高(61.7%对17.3%,P=0.01)。移植与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5~36)个月和14(4~22)个月;移植组比化疗组OS率高(71.6%对58.8%,P=0.189)、EFS率高(36.4%对21.8%,P=0.045)。高白细胞组患者和非高白细胞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4~18)个月和29(5~36)个月。高白细胞组比非高白细胞组OS率低(46.9%对83.1%,P=0.003)、EFS率低(15.5%对50.8%,P=0.009)。结论伊马替尼能够显著提高Ph^+-ALL患者的CR率和bcr—abl融合基因的转阴率,延长非移植患者的缓解期。伊马替尼联合allo—HSCT有望提高Ph^+-ALL患者的治愈率。
李彩霞吴德沛刘红刘跃均马骁吴小津陈晓晨孙道萍
关键词:费城染色体伊马替尼造血干细胞移植
调节性B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骨髓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免疫抑制性微环境是导致MM患者抗肿瘤免疫监视功能受损,恶性浆细胞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调节性免疫细胞被认为是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调节性B细胞(Breg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B细胞,可通过分泌多种抑制性可溶性细胞因子及与细胞间直接接触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MM骨髓微环境中Bregs的比例升高,可能通过分泌IL-10、抑制自然杀伤细胞功能等机制参与免疫抑制性骨髓微环境的形成,进而影响MM的治疗反应和预后,Bregs有望成为MM的潜在免疫治疗靶点。笔者主要就Bregs的表型、来源、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MM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陆天孙道萍
关键词:B淋巴细胞调节性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微环境免疫调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