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越红

作品数:18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血栓
  • 5篇凝血
  • 4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聚集
  • 3篇弹力
  • 3篇血管
  • 3篇血栓弹力图
  • 3篇血小板聚集率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聚集率
  • 3篇抗凝
  • 3篇狼疮
  • 3篇狼疮抗凝物
  • 2篇血红蛋白
  • 2篇预后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卒中
  • 2篇疗效
  • 2篇淋巴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作者

  • 18篇孙越红
  • 12篇李虓
  • 12篇张丽敏
  • 12篇王丹
  • 10篇张国军
  • 7篇赵晖
  • 4篇姜华
  • 4篇王平
  • 3篇康熙雄
  • 3篇李玉文
  • 2篇吴静
  • 1篇宋蓓
  • 1篇龚晨
  • 1篇司学众
  • 1篇史从宁
  • 1篇吕虹
  • 1篇周景儒
  • 1篇王苏平
  • 1篇岳秀玲
  • 1篇王雅杰

传媒

  • 6篇国际检验医学...
  • 4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07
  • 1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尿中血红蛋白临床应用初探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应用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尿中血红蛋白 ,探讨鉴别尿中血红蛋白的准确而简便的方法 ,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测定单克隆抗体法及邻联苯胺法检测血红蛋白的灵敏度 ;应用单克隆抗体法及邻联苯胺法测定 30例健康者及 1 0 5例患者尿液。结果 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尿血红蛋白最低检出浓度为 0 2 1 μg/ml,邻联苯胺法为 1 66μg/ml。 30例健康者尿液单克隆抗体法及邻联苯胺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 0 5例患者尿液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结果 97例阳性 ,8例阴性 ;邻联苯胺法检测结果 49例阳性 ,56例阴性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尿血红蛋白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作为鉴别尿中有无血红蛋白的准确而简便的方法 。
岳秀玲孙越红王苏平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法血红蛋白尿液分析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3-10月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年龄≤45岁80例卒中患者作为青年卒中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同期住院的年龄>45岁117例卒中患者作为中老年卒中组,对比两组患者间血液检测指标水平,并且纳入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病史等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结果中老年卒中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蛋白S、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分别为(29.73±3.40)s、(105.58±27.23)%、(297.29±85.99)μmol/L、(17.58±14.45)μmol/L及(2.75±3.08)mg/L,青年卒中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1.51±6.75)s、蛋白S(115.20±26.97)%、尿酸(326.82±93.51)μmol/L、同型半胱氨酸(22.63±16.98)μmol/L、D二聚体(1.19±2.88)μ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7、2.01、2.20、2.14、2.13,P值分别为0.032、0.046、0.029、0.039、0.034)。青年卒中组狼疮抗凝物阳性率为12.5%(4/32),高于中老年卒中组的1.8%(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P=0.035)。青年卒中组吸烟、饮酒比例分别为63.8%(51/80)、62.5%(50/80),均高于中老年卒中组的49.6%(58/117)、47.9%(56/1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6、4.09,P值分别为0.04、0.04);青年卒中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分别为48.8%(39/80)、17.5%(14/80),均低于中老年卒中组的63.2%(74/117)、30.8%(36/1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8、4.56,P值分别为0.043、0.033)。根据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青年卒中划分为不同亚组并进行比较,高尿酸水平组(≥416μmol/L)患者肌酐水平高于正常尿酸水平组(<416μmol/L),分别为(90.08±28.46)mmol/L与(63.37±22.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3,P值为0.046)。高同型
张丽敏史一凡王丹孙越红李虓刘紫薇许惠文王冬至张国军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青年卒中狼疮抗凝物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新生儿体重关系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其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31例为GDM组,血糖正常的健康孕妇89例为对照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酶法检测GA。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HbA1c、GA与GDM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Alc预测巨大儿的最佳临界值。结果:GDM组HbA1c、GA水平、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发生巨大儿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HbA1c呈正相关(r=0.342,P<0.05),与GA无相关性(r=0.045,P>0.05)。巨大儿发生率HbA1c低组最低(12.5%),中组次之(14.3%),高组最高(29.2%)(P<0.05)。GDM组HbA1c水平诊断巨大儿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CI分别为0.684和(0.554~0.767),当截断点为6.3%时,诊断灵敏度75.9%、特异度60.3%。结论:GDM孕妇HbA1c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HbA1c水平越高分娩巨大儿概率越高,其水平对巨大儿预测有一定指导意义。
陆逊陈希罕朱根华孙越红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体重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某院狼疮抗凝物检测阳性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狼疮抗凝物(LA)检测阳性人群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该院就诊并行实验室LA检测人群的信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谱及阳性检出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共纳入3403例患者(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LA检测分别采用二氧化硅凝固时间(SCT)法和改良的稀释蝰蛇毒时间(dRVVT)法并根据其阳性检出情况分为dRVVT阳性,SCT阳性及双阳。结果两组LA检测人群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出LA阳性患者384例,检出率为11.28%,对照组检出LA阳性患者146例,检出率为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A阳性患者的男性占比为45.57%,低于对照组LA阳性患者的男性占比(8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LA检测阳性人群分布特征对患者病因学探索及进一步预防血栓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姜华黎浩然王丹孙越红韩平张晨曦龚晨李虓李芬芬张丽敏
关键词:狼疮抗凝物脑梗死血栓凝血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ACE2、suPAR水平与氧化应激损伤及不良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suPAR)与氧化应激损伤及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2年9月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ACS患者作为ACS组,并选取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0例冠脉造影结果完全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ACE2、suPAR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水平,并分析血清ACE2、suPAR与氧化应激、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组ACE2、suPAR、MDA、LPO升高(P<0.05),SOD下降(P<0.05)。轻度病变、中度病变、重度病变患者ACE2、suPAR及冠脉狭窄Gensini评分显著上升(P<0.05)。ACS患者ACE2、suPAR与MDA、LPO、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SOD呈负相关(P<0.05)。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预后不良患者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Gensini评分、ACE2、suPAR、MDA、LPO升高(P<0.05),LVEF、SOD降低(P<0.05)。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Gensini评分、ACE2、suPAR、MDA、LPO是AC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LVEF、SOD为其保护因素(P<0.05)。血清ACE2联合suPAR预测ACS预后不良的效能较高,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4。结论 ACS患者血清ACE2、suPAR高表达与氧化应激损伤、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李攀程国杰田苗苗孙越红李彦卓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氧化应激损伤不良预后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48例CHF合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访5年,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预后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再根据NLR四分位水平分为4组,即NLR<1.92组(A组)、1.92≤NLR<2.95组(B组)、2.95≤NLR<4.68组(C组)和NLR≥4.68组(D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4组MACE的发生时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LR越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越小,伴有糖尿病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Ⅳ级)是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不同NLR分组患者中,MACE发生率随NLR的升高而增加,4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MACE的平均时间分别为A组49.31个月,B组45.27个月,C组43.63个月,D组40.34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对预测CHF合并房颤患者发生MACE的最佳截断值为3.12,灵敏度为72.39%,特异度为86.18%。结论NLR水平可作为老年CHF合并房颤患者预后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
孙越红张丽敏李虓王丹吴静李玉文张国军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预后
血栓弹力图指标与DIC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相关性和及其对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监护室发生DIC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无DIC发生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常规凝血指标检测与TEG指标检测,对比研究组中死亡患者与非死亡患者TEG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常规凝血指标及TEG指标诊断DIC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采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判断各指标对DIC诊断的影响。结果研究组TEG指标中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形成速率(α)、凝血最终强度(MA)及凝血综合指数(C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DIC生存患者相比,DIC死亡患者R、K均显著延长(P<0.05),α、MA及CI均显著降低(P<0.05)。DIC死亡患者各项常规凝血指标与DIC生存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凝血指标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低于TEG各指标。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R、K、α、MA、CI、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均为DI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EG指标与常规凝血指标均可用于预测DIC发生的风险。TEG指标诊断DCI的特异性更高,对DIC早期诊断及预后预防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孙越红张丽敏李虓王丹吴静李玉文张国军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凝血指标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天坛医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60例。患者均行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均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根据血栓弹力图所测得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将患者划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非抵抗组,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可能的风险因素。结果氯吡格雷非抵抗组患者白细胞计数(6.58±1.4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01±1.05)×10^(9)/L、淋巴细胞计数1.83(1.49,2.23)×10^(9)/L、胆固醇(3.63±0.8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93(1.53,2.31)mmol/L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4.3(11.80,17.00)μmol/L。氯吡格雷抵抗组患者白细胞计数(7.19±1.5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40±1.05)×10^(9)/L、淋巴细胞计数2.03(1.63,2.58)×10^(9)/L、胆固醇(4.02±0.9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4(1.68,2.78)mmol/L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5.90(12.25,22.20)μmol/L,两组比较,氯吡格雷抵抗组上述指标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7、t=2.867、Z=2.457、t=3.409、Z=2.705、Z=2.220,P值分别为0.001,0.004、0.014、0.001、0.007、0.0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OR=1.031,95%CI 1.006~1.057,P=0.015)构成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存在高白细胞计数、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等临床特点,血清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是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风险因素。
张丽敏王冬至孙越红李虓王丹王平赵晖张国军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氯吡格雷抵抗血栓弹力图
光学比浊法与血栓弹力图评价阿司匹林疗效的一致性研究及阿司匹林抵抗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以血栓弹力图法(TEG)为比对方法,研究光学比浊法(LTA)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在阿司匹林疗效评价方面的作用,观察二者是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根据LTA检测结果,对影响阿司匹林疗效的可能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患者240例,均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其中有165例同时进行了TEG和LTA检测,采用Kappa值(κ)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并对相关参数进行相关分析。240例患者中有146例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根据LTA检测结果将这部分患者划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和阿司匹林非抵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阿司匹林抵抗可能的风险因素。结果LTA及TEG在评价血小板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κ=0.543,P=0.000),且LTA检测的由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AA%)与TEG检测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A%)呈负相关(r=-0.557,P=0.000)。与阿司匹林非抵抗组比较,阿司匹林抵抗患者D-二聚体水平较高,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OR=4.436,95%CI:1.810~10.868,P=0.001)和MPV(OR=2.687,95%CI:1.038~6.954,P=0.042)构成阿司匹林抵抗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LTA可作为早期评价阿司匹林疗效的有效可靠的检测方法。高水平的D-二聚体及MPV构成阿司匹林抵抗的独立风险因素。
孙越红张丽敏张丽敏李虓王丹李虓赵晖王丹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
短绒毛毛细胞白血病一例报道
2007年
周景儒赵晖张元珍孙越红
关键词:多毛细胞白血病B淋巴细胞系全血细胞减少慢性病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