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翔羽 作品数:35 被引量:180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III型干扰素受体基因敲除的人结肠腺癌细胞系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III型干扰素受体基因敲除的人结肠腺癌细胞系构建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IFNLR1基因敲除的Caco‑2细胞系,并通过外源性IFN‑λ刺激实验验证,与野生型Caco‑2细胞比较,I... 庞立丽 段招军 孔翔羽 刘欣奕 王铭月 王怡鹏 张锦华 郑港我国诺如病毒GII.6[P7]重组株基因组进化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明确我国诺如病毒暴发GII.6[P7]基因组进化特征和关键位点变异情况。方法对2018—2021年来自中国诺如病毒暴发监测网络(CaliciNet China)监测获得的46个GII.6[P7]阳性样本进行基因组扩增和测序,同时整合GenBank数据库中的所有ORF1(GII.P7)和ORF2(GII.6)序列,进行贝叶斯进化分析,并利用Simplot软件进行重组分析。结果根据贝叶斯进化分析,GII.P7聚合酶具有时间进化特性,平均碱基替换速率为2.067×10^(-3)核苷酸替换/位点/年,与4种不同的VP1基因型发生重组(GII.6、GII.7、GII.14和GII.20)。GII.6型诺如病毒在衣壳区进一步分为GII.6a、GII.6b和GII.6c亚型。本研究46个毒株属于GII.6a亚型,与2015年中国GII.6[P7]参考株NHBGR59为一簇。Simplot分析确定本研究GII.6[P7]毒株重组位点在ORF1-2连接处。VP1氨基酸位点变异主要发生在P1.1末端以及P2区域,与GII.6a亚型参考株相比,受体结合位点均未发生变异。结论我国2018—2021年诺如病毒暴发的GII.6[P7]重组株均属于GII.6a[P7]亚型。 韦杏燕 朱曦 章青 孔翔羽 王萌璇 杨艳辉 靳淼 段招军关键词: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 基因型 进化 热力及紫外线对鼠诺如病毒的消毒作用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检验热力及紫外线对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的消毒效果,完善预防人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HuNV)感染的消毒措施。方法通过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检测在不同温度、不同作用时间等条件下热力及紫外线对MNV的消毒效果。结果MNV在4℃、25℃下可以稳定存在14 d,在37℃下可以维持5 d。在56℃下30 min、58℃下5 min、60℃下1 min作用MNV均可达到消毒效果。在距离紫外光源15 cm或30 cm处辐射7.5 min,以及在距离紫外光源1 m或2 m处辐射60 min,均可对MNV产生消毒效果。结论通过热力及紫外线均可对MNV进行有效消毒,为消毒和灭活HuNV提供了参考方法和依据。 李伯阳 李慧莹 章青 孔翔羽 庞立丽 裴银辉 段招军关键词:诺如病毒 紫外线 热力 GII.3型诺如病毒GZ31597株变异情况及与受体组织血型抗原结合模式分析 被引量:4 2019年 诺如病毒(Noroviruses,NoVs)是引起非菌型胃肠炎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为了解我国GII.3型NoVs毒株的变异以及受体结合模式,本研究对来自2015年一起中国广州NoVs胃肠炎暴发的GII.3型毒株GZ31597株进行聚合酶区和完整VP1区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序列分析,并表达VP1突出区蛋白(P蛋白),通过P蛋白与不同血型唾液样本的酶免疫分析法(EIA)测定实验确定其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结合模式。GZ31597株聚合酶和VP1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Z31597株为GII.P12/GII.3-SubD基因型(聚合酶/衣壳区),该毒株较先前的GII.3毒株相比,在既是抗原表位又是HBGAs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385残基发生了氨基酸转换。根据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P蛋白成功表达。唾液结合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P蛋白与A、B、AB、O型分泌型以及O型非分泌型唾液均可以结合,但结合值相对低。本研究表明该GII.P12/GII.3-SubD亚型的GII.3毒株在长期的流行过程中,通过氨基酸的转换,改变抗原性和受体结合活性,使GII.3型毒株在人群中继续流行。通过探索GII.3型NoVs在人群中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为GII.3型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王婧 张会芳 靳淼 谢华萍 孔翔羽 冯微宏 李宇宁 胡贵方 何雅青 段招军关键词:进化 我国人罕见G9P[6]基因型A组轮状病毒LL51695株VP7、VP4、VP6和NSP4编码基因的分子特征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对存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性腹泻室的一例人罕见G9P[6]型A组轮状病毒腹泻标本(LL51695)的主要基因片段进行扩增,确定该毒株的分子特征及其进化方式.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LL51695标本的VP7、VP4、VP6及NSP4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进行序列测定.应用A组轮状病毒自动分型工具(RotaC v2.0)对所测基因进行分型.应用DNAStar和MEGA5.0软件与GenBank上的参考株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确定卢龙猪LL51695为罕见的基因型G9-P[6]-15-E1,四个主要基因片段均为猪来源.结论 该毒株极有可能为猪的轮状病毒直接感染人. 李丹地 孔翔羽 马鑫 郭建辉 于秋丽 段招军关键词:轮状病毒属 北京2008-2009年成人急性胃肠炎病例中札如病毒的检测和分型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2008-2009年成人急性胃肠炎病例中札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519例14岁以上急性胃肠炎门诊病例粪便标本和流行病学资料,利用RT-PCR方法检测札如病毒,测定所有阳性毒株序列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札如病毒的检出率为3.7%(19/519),主要在20 -39岁年龄组中检出,5月检出率最高,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Ⅳ札如病毒为主要毒株,其他基因型包括GⅠ.2和GⅡ.3型.结论 札如病毒是北京地区成人急性胃肠炎的病原之一,GⅣ基因型是主要流行型别. 靳淼 李慧莹 孔翔羽 刘娜 章青 田耕 李全瑞 康利红 段招军关键词:札如病毒 胃肠炎 基因型 2015年我国17省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星状病毒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了解2015年我国17省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星状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我国17省市4672份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腹泻粪便样本和相应病例临床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布特征。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反应进行星状病毒检测,对其中部分星状阳性PCR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星状病毒检出的阳性率约为3.40%(159/4672)。星状病毒感染阳性的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0~2岁,占85.53%(136/159);季节高峰在1月;流行地区主要位于西部及北部地区。选取52份星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测序,获得32株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l株为经典HAstV-1型星状病毒,同时检测到1株HAstV-5型星状病毒。结论星状病毒是我国17省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经典的HAstV-1型是我国星状病毒流行优势株。 张会芳 孔翔羽 靳淼 章青 刘娜 李静欣 李宇宁 段招军关键词:腹泻 儿童 星状病毒 基因型 2015-2018年兰州市5岁以下住院腹泻儿童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2015—2018年兰州市5岁以下住院腹泻儿童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兰州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粪便标本和相应临床信息,采用RT-PCR方法进行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其中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分析2015—2018年兰州地区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特征。结果诺如病毒的检出率为14.27%(112/785),2015—2018年的检出率为7.8%~17.6%,不同年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季节高峰分别出现在1月、5月和10月。1岁检出率最高,2岁检出率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基因分型结果,GII.4 Sydney[P31]和GII.3[P12]为主要流行基因组合,分别占54.5%(61/112)和36.6%(41/112)。结论兰州市急性胃肠炎患儿诺如病毒基因型具有多样性,其中以GII.4 Sydney[P31]和GII.3[P12]为主要流行株。 闫玉晓 周永康 张会芳 王芳 靳淼 章青 孔翔羽 李慧莹 李静欣 刘娜 李金松 李宇宁 段招军关键词:诺如病毒 基因型 流行病学 重组呼吸道合胞病毒G蛋白保守域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究 2024年 目的以非复制型的5型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type 5,Ad5)为载体,构建重组呼吸道合胞病毒G蛋白(RSV-G)保守域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利用小鼠评价其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插入能串联表达A亚型和B亚型RSV-G保守域(Gbcc和Gacc)的重组Ad5载体质粒(Ad5-Gbcc-Gacc)并转染HEK293A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Ad5-Gbcc-Gacc;通过多酶切鉴定病毒Ad5-Gbcc-Gacc的基因组,用Western blot验证Gbcc-Gacc基因的表达水平;重组腺病毒通过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1次,在第6周用RSV Long毒株对小鼠以滴鼻的方式进行攻毒。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和评价免疫小鼠血清IgG及抗体亚型,用微中和检测的方法测定中和抗体水平,同时每天记录小鼠攻毒前后的体重,并检测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肺和鼻组织中RSV病毒拷贝数。结果Western blot及多酶切鉴定结果与预期相符,表明重组腺病毒拯救成功。Ad5-Gbcc-Gacc在小鼠体内可以诱导较高滴度的特异性IgG、中和抗体水平及Th1/Th2平衡的免疫反应。与未免疫小鼠比较,经Ad5-Gbcc-Gacc免疫小鼠攻毒后肺部只有轻微病理损伤,且肺部及鼻甲的病毒拷贝数降低。结论Ad5-Gbcc-Gacc具备良好的免疫原性,并能对RSV感染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制基于G蛋白的RSV疫苗奠定了基础。 石艺 柴鹏弟 段招军 章青 孔翔羽 王宏 庞立丽 李丹地关键词:腺病毒载体 呼吸道合胞病毒 G蛋白 疫苗 热力及紫外线对轮状病毒的消毒作用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检验热力及紫外线(ultraviolet,UV)辐照对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消毒效果,为环境消毒RV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计算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检测在热力及紫外线处理后RV的滴度变化,判断消毒效果。结果RV在37℃下24 h内病毒活性无明显变化。在56℃及以上温度下对RV作用10 min即可达到消毒效果。在距离紫外光源15 cm、30 cm处辐射7 min均可对RV产生消毒作用,分别辐射10 min、15 min可达灭活效果。在距离紫外光源1 m处辐射30 min或距离紫外光源2 m处辐射60 min以上均可以达到消毒作用。结论通过56℃及以上温度、近距离UV辐射可对RV进行有效消毒,但距离UV光源较远时则需更长时间的辐射达到消毒作用,为消毒和灭活RV提供了参考方法。 李伯阳 李慧莹 章青 王萌璇 孙晓曼 孔翔羽 王宏 李丹地 庞立丽 裴银辉关键词:轮状病毒 紫外线 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