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顺日
-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龙眼体胚发生中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植物体胚发生的中期(球形胚至子叶胚)是体胚发育过程中形态建成的重要时期,体胚在中期经历一系列剧烈的形态变化。本文进行了龙眼体胚发生中期蛋白质组分析,共鉴定了4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本研究鉴定了多个参与抗氧化胁迫的蛋白,6个...
- 方智振赖钟雄赖呈纯姜顺日
- 关键词:龙眼体胚植物蛋白氧化胁迫蛋白鉴定
- 文献传递
- 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了解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球形胚至子叶形胚)蛋白质组的变化,为进一步阐明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进行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的同步化调控,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对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的蛋白质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表达蛋白的种类随着体细胞胚的发育逐渐减少,但在鱼雷形胚阶段其种类数量有所回升,且增加的蛋白分子质量小于66.0 kD,pI主要集中在5.00—7.00。成功鉴定了35个差异蛋白,发现了多个与体细胞胚发生密切相关的蛋白。1/2以上的蛋白与代谢途径有关,多个蛋白与氧化胁迫有关。RAN2和GTPase ObgE在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发生了活跃的变化。【结论】随着体细胞胚的发育,细胞不断分化,体细胞胚中表达的蛋白种类减少。氧化胁迫相关蛋白、RAN2和GTPase ObgE与龙眼体细胞胚发生的调控有关。
- 方智振赖钟雄赖呈纯姜顺日
- 关键词:龙眼体细胞胚发生蛋白质组学
- 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的蛋白质组学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通过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体细胞胚发生早期5个阶段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为植物胚胎发育相关蛋白基因分离和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相关机制等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已建立的龙眼体细胞胚发生再生系统,经同步化培养获得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5个阶段胚性培养物,并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对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的蛋白质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5个阶段的蛋白质2D表达谱可检测到1 203—1 798个蛋白点,其在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各阶段大部分具有阶段差异表达特性,有小部分是阶段特异表达,根据其蛋白数目、表达丰度、分子量和等电点等变化,确定了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的ECII到CpECGE阶段是体细胞胚发生早期的关键性阶段。成功鉴定45个差异蛋白,成功率为37%,其中以能量、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蛋白和氧化胁迫反应相关蛋白占多数,分别为22%和27%;通过其功能分析可以推断出,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能量和糖代谢是体细胞胚发生的基础,而氧化胁迫反应是体细胞胚发生的先决条件,并通过参与细胞骨架的稳定、氮代谢、信号转导、基因调控、蛋白质的翻译加工修饰和定位等功能的蛋白,构成一个庞大的龙眼体细胞胚发生蛋白质调控网络系统,保证体细胞胚的正常发育。【结论】对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过程的蛋白质表达变化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蛋白质表达数量呈先减低后升高再减低的趋势,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能量和糖代谢旺盛,氧化胁迫反应相关蛋白对体细胞胚早期的发生和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赖呈纯赖钟雄方智振何园姜顺日
- 关键词:龙眼体细胞胚发生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质谱
- 孔雀草试管开花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 本研究以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试管苗为试验材料,对孔雀草的再生体系、试管开花、蛋白质组及孔雀草亲环蛋白基因的克隆进行如下研究:①建立孔雀草再生体系;②进行了孔雀草试验开花研究,建立了孔雀草高效开花体...
- 姜顺日
- 关键词:孔雀草试管开花蛋白质组学基因克隆
- 龙眼TPI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RT-PCR结合RACE法,通过T/A克隆测序,获得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TPI)两个类型的全长序列TPIⅠ(GenBank登录号:FJ595244)和TPIⅡ(GenBank登录号:GU073294),序列全长分别为1084bp和1113bp,其ORF都由765bp核苷酸组成,编码254个氨基酸,与其它植物的TPI在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较高。qRT-PCR结果分析表明,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TPI在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阶段的转录水平比较低,在胚性愈伤组织Ⅱ阶段转录水平急剧升高,并一直持续到胚性紧实球形结构阶段,球形胚阶段大幅下调,之后至子叶形胚阶段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初步证明TPI及其编码蛋白在龙眼启动体胚发生和早期体胚发育中行使重要的功能。
- 赖呈纯赖钟雄方智振林玉玲姜顺日
- 关键词:龙眼体胚发生磷酸丙糖异构酶实时荧光定量PCR
- 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线粒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克隆及其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23
- 2010年
- 【目的】克隆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胚性愈伤组织线粒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mitochondrial F1-ATPase beta subunit gene),并分析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结合RACE法,通过T/A克隆测序,获得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线粒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全长序列;随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研究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成功克隆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线粒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完整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FJ222749),该序列全长2099bp,由1677bp核苷酸组成的ORF,编码558个氨基酸。该基因与其它植物的线粒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在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方面相似性较高。对来源于动、植物的28条线粒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编码区序列所构建的进化树分析表明,由线粒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编码区序列所建立的系统关系树与真实的动、植物进化基本一致,龙眼处在双子叶植物中,由于该基因在龙眼同科属的植物中为首次克隆,所以有自己单独的分支。qRT-PCR结果分析表明,随着龙眼体胚的发育,线粒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转录水平逐渐升高,到球形胚阶段达到最高,而后又急剧下降,到鱼雷形胚阶段降到最低,子叶形胚阶段略有升高。【结论】龙眼线粒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与其它植物相应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在龙眼体胚发育过程中,以球形胚阶段的表达最高。
- 赖呈纯赖钟雄方智振林玉玲姜顺日
- 关键词: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基因克隆实时荧光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