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苏敏
- 作品数:21 被引量:128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科学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影响婴幼儿听力测试准确性的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03年
- 姜苏敏
- 关键词:婴幼儿听力测试
-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前庭功能评价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对半规管功能的影响及SOM儿童的前庭功能。方法选取分泌性中耳炎患儿24例(中耳炎组),中位年龄8岁5个月,病程3~18个月,正常儿童12例(对照组),中位年龄8岁4个月,两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及声导抗、前庭功能检查(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凝视试验、自发性眼震、冷热气试验),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中耳炎组患儿均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其中,轻度听力损失11例,中度听力损失13例,正常对照组纯音听阈及声导抗均正常;两组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凝视试验、自发性眼震结果均正常,冷热气试验结果示中耳炎组半规管轻瘫8例(33.33%,8/24),正常对照组0例,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耳炎组中,半规管功能正常与否患者在性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伴与不伴眩晕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半规管功能受影响,且与性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伴或不伴眩晕无明显关系。
- 刘冰张杰陈敏崔春梅张莉姜苏敏
-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前庭功能儿童
- 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幼儿的听力损失及治疗探讨
- 目的:为观察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的听力损害的程度及恢复情况,探讨有效地治疗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住院治疗病人55例,进行ABR测试.分析比较治疗前后ABR阈值变化及...
- 刘世琳陈敏刘卫一姜苏敏王桂香张亚梅张莉焦雪梅刘薇胡艳潘岳松
- 关键词:听力损失婴幼儿患者
- 文献传递
-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被引量:4
- 1998年
- 近年来文献已报道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大剂量使用普遍存在对前庭和耳蜗功能的损害,小剂量呈现耳毒易感性的遗传因素[1],并发现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aminoglycosideantibioticinducedeafnes,AAID)家系成员的线粒体DNA...
- 柯肖枚戚豫顾之平张正国张伍玲姜苏敏刘洁芬
- 关键词:耳毒性线粒体基因突变
- 儿童前庭神经炎的前庭功能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前庭神经炎患儿的前庭功能特点和前庭神经受累情况及其相关病因学特性和预后。方法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儿童医院25例诊断为前庭神经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14岁,中位年龄9.8岁。总结患儿的临床表现、听力学和前庭功能检查结果特点,通过病原学检查分析其发病前相关风险因素及预后。结果25例患儿均有旋转性眩晕症状,其中伴恶心、呕吐17例(68%,17/25),伴平衡障碍19例(76%,19/25)。20例患儿行病原学检测,12例阳性(60%,12/20),其中流感病毒B型6例、单纯疱疹病毒4例、巨细胞病毒1例、柯萨奇病毒1例。听力学检查:25例患儿纯音测听或游戏测听听阈均正常。前庭功能检查:冷热试验、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异常者分别为22例(88%,22/25)、12例(48%,12/25)和5例(20%,5/25),其中冷热试验+oVEMP+cVEMP均异常者4例(16%,4/25),冷热试验+oVEMP异常者7例(28%,7/25),仅冷热试验异常者11例(44%,11/25),仅oVEMP异常者1例(4%,1/25),仅cVEMP异常者1例(4%,1/25)。治疗后随访:1个月内眩晕、平衡障碍等症状及前庭功能检查完全恢复者21例,2个月内恢复者3例(年龄8~14岁),6个月恢复者1例(年龄13.9岁)。结论儿童前庭神经炎的临床症状以旋转性眩晕为主,多伴有呕吐和平衡障碍;其发病可能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患儿听力正常,前庭检查中冷热试验、oVEMP的异常率较高,推测病变主要累及前庭上神经。小龄患儿前庭功能恢复快,大龄患儿前庭功能恢复较慢。
- 刘冰刘冰张莉李蓓陈敏张莉刘海红姜苏敏
- 关键词:前庭功能检查前庭神经炎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检测
- 儿童突发性耳聋病例分析
- 1999年
- 突发性耳聋是原因不明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成年病人多能及时发现并能准确主诉症状。临床对其诱因、治疗多有分析报道,但儿童主动叙述差,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多为家长发现听力障碍而就诊,在病因上也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1临床资料耳科门诊就诊的33例突发性耳聋...
- 刘世琳张振英姜苏敏
-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病因病例分析儿童
-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7
- 2006年
- 目的分析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相关因素,以便及时明确诊断、早期干预。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139例除外外周听力障碍的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生长发育史、既往史、家族史以及母亲孕期和围产期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患儿的运动发育/语言环境与语言发育有明显相关性(r=2.480,P<0.01)。母亲孕期及围产期高危因素与语言发育明显相关(r=0.882,P<0.01)。剖宫产作为非正常分娩与语言发育迟缓也有一定的相关性(r=0.712,P<0.05)。结论出生前后的不利因素与儿童语言发育相关,特别是宫内及围产期高危因素明显相关。语言发育迟缓的先天因素可能不仅包括遗传基因,还包括母亲孕期及围产期的不利因素。后天的语言环境对儿童的语言发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伴有运动发育落后和精神发育障碍的儿童应重视观察其语言发育情况。
- 刘世琳姜苏敏张莉
- 关键词:儿童语言发育
- 氨基甙类抗牛素耳毒性与线粒体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6
- 1999年
- 进一步证明遗传因素对氨基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的作用,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PCR-限制性酶切方法分析了9个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中62个成员线粒体DNA。结果:发现5个家系中20例线粒体DNA125rRNA基因第1555位A→G点突变。结论:该突变是氨基甙类抗生素耳毒性遗传易感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可能有其他线粒体DNA基因突变与氨基甙类抗生素耳毒性有关。
- 柯肖枚戚豫顾之平张正国张伍玲姜苏敏刘洁芬
-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耳毒性线粒体DNA
- 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的听力损失及治疗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听力损失程度及恢复情况,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住院治疗的55例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进行ABR测试,比较抗病毒治疗前后ABR阈值变化及后期语言发育情况。结果 55例中双耳ABR阈值正常37例,异常18例,其中,单耳异常11例、双耳异常7例,听力受损率占总例数的32.73%(18/55),中或重度听力损失率16.36%(9/55)。治疗后复测ABR 7例,阈值恢复正常或改善。初次电话随访23例,其中,听力语言发育好16例,一般4例,发育差2例,死亡1例。第二次随访21例,17例语言发育与同龄儿无差异,正常入托或上学前班,3例语言发育较同龄儿差,1例死亡。结论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幼儿听力损失发生率较高,抗病毒治疗对听力损失的恢复有一定效果。
- 刘世琳陈敏刘卫一姜苏敏王桂香张亚梅张莉焦雪梅刘薇胡艳潘岳松
- 关键词:婴幼儿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听力损失
- 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儿GJB2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对散发聋病患儿进行GJB2基因突变检测,探究其在遗传性聋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方法收集门诊139例散发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及150例听力正常个体的外周血DNA样本共289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方法扩增GJB2基因片断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139例病患组中发现GJB2基因突变31例,占22.30%。其中235delC纯合突变9例;235delC与299-300delAT复合突变9例;235delC与176-191del16复合突变5例;235delC与257C>G复合突变1例;235delC与35insG复合突变1例;5例为235delC携带者;95G>A纯合突变1例。235delC等位基因频率患病组为14.03%,正常对照组为1.00%(χ2=36.35,P<0.01)。结论 GJB2基因突变在散发的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中有着较高的携带率,在临床工作中将GJB2基因作为常规检测有重要意义。
- 郝津生张亚梅戴朴张杰姜苏敏张莉焦雪梅康东阳张昕
- 关键词:连接蛋白类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