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开源
-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经肛内括约肌技术联合外翻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采用经肛内括约肌切除技术(ISR)联合外翻技术切除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治疗组2010年5月-2013年2月实施腹腔镜下ISR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5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2例联合外翻技术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切除病灶,据齿状线切除范围分为A、B、C三亚组,对照组24例腔镜下用腔镜型直线切割吻合器断病灶下缘;其后均配合管型消化道吻合器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回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2个月均行造口还纳术。结果:两大组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术后直肠吻合口漏1例,研究组无直肠吻合口漏;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均无吻合口漏、直肠吻合口狭窄、出血病例;术后随访38个月,研究组无局部复发,对照组1例局部复发;两大组术后肝转移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大组2个月后肛门功能,3年生存情况相近;造口还纳术后研究组A、B、C三亚组比较肛门功能,特别是控便功能,术后6、9、12个月,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ISR技术联合外翻技术切除可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回肠造口术中应用,具有根治性好,操作简单、费用更低等优点,直视下切除能保证足够的下切缘并尽可能保留齿状线(特别病灶对侧),从而尽量保留肛门功能,特别是控便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方艺聪曾群章姚开源杨愈刚王希平
- 关键词: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 直肠全系膜切除下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按直肠全系膜切除原则下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3.3%),吻合口出血2例(3.3%),无吻合口狭窄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6年,局部复发2例(3.3%)。结论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能降低局部复发,而双吻合器的应用能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 方艺聪姚开源王希平郭银枞
- 关键词: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双吻合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 经腹经括约肌间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21例保肛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对于病灶距离肛门5cm以内的超低位直肠癌,传统上采用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式),其结肠造口严重影响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经腹经括约肌间技术并按直肠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及配合双吻合器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对经过选择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21例行保肛手术,现报告如下。
- 姚开源王希平郭银枞方艺聪
- 关键词: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括约肌直肠全系膜切除双吻合器技术
- 从还纳术中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预防性造口的选择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比较回肠造口还纳术与横结肠造口还纳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6例因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并预防性造口术后行造口还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回肠造口还纳术与横结肠造口还纳术两组的差异。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还纳时限、还纳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流质时间、还纳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方面,回肠造口还纳组均优于横结肠造口还纳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造口还纳术术后恢复快,更经济、安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需要预防性造口时,优先考虑预防性回肠造口术。
- 曾群章方艺聪郭银枞姚开源杨愈刚
- 关键词:预防性回肠造口术低位直肠癌
- 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80例报告被引量:2
- 2013年
- 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我院为80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本文通过对该80例患者合并症、手术时间、出血、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日、术后并发症、病理结果分析,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
- 姚开源郭银枞曾群章杨愈刚冯杰鑫王希平
- 关键词:结直肠癌手术腹腔镜术后排气时间病理结果分析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
- 腹腔镜下经括约肌间切除部分内括约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经括约肌间切除部分内括约肌治疗结肠息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12月共7例F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吻合口离肛缘1.8~3.2 cm,肛管无息肉残留,术中出血30~150 mL.本组7例均随访至2013年12月,排便次数平均3~8次/d,肛门无漏便和漏气,手术后短期内排便次数较多,随着时间推移,术后一年控便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经盆腔途径经括约肌间切除部分内括约肌、S型储袋回肠-肛管吻合治疗FAP技术上是可行的,短期疗效好.
- 郭银枞王希平姚开源杨愈刚曾群章
- 关键词:家族性结肠息肉病腹腔镜
- 肠梗阻导管治疗高龄左半结肠癌性肠梗阻2例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的高龄患者,经肠梗阻导管肠道准备后一期行根治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收治因左半结肠癌并急性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的2例高龄患者,在X线及肠镜辅助下留置肠梗阻导管,并由此导管行肠道准备后,一期行根治切除吻合术。结果 2例均成功完成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如期出院。结论由肠梗阻导管肠道准备后限期一期行根治性切除肠吻合术是治疗高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曾群章王希平韩琳方艺聪郭银枞姚开源
- 关键词:高龄左半结肠癌肠梗阻肠梗阻导管一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