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平
- 作品数:22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丹参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评价丹参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的疗效。方法 80例DPN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依帕司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50%,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要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患者疗效佳,而且也较安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郑淑莺姚建平周晓慧
- 关键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丹参注射液依帕司他
- 性功能减退 阵发性心悸
- 2013年
- 1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因'性功能减退20年,阵发性心悸4~5年,发现垂体占位1周'于2012-11-17入院。患者20年前出现性功能减退,未就诊。4~5年前出现阵发性心悸,伴少量出汗,持续1~2 h。1个月前当地医院诊为阵发房颤,行垂体平扫MRI:鞍区占位,考虑垂体腺瘤(3.3 cm×2.4 cm×2.5 cm)(见图1)。门诊拟'垂体占位'收入院。既往糖尿病史18年,胰岛素治疗,高血压病2年,服药控制。
- 陈适姚建平顾锋
- 关键词:垂体瘤性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
- 初诊断暴发性1型糖尿病11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FT1DM)以胰岛B细胞超急性破坏、急进性血糖升高、酮症酸中毒进展迅速而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阴性为特征,病情危重,预后凶险,由日本学者Imagawa等[1]于2000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首次报道,后逐渐被临床医师所认识和关注。
- 金月萍钟晓敬姚建平
- 关键词:暴发性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阴性胰岛B细胞酮症酸中毒血糖升高病情危重
- 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D-D水平在冠心病中的表达及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 2023年
- 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脉粥样硬化,导致单支或多支血管阻塞或狭窄,诱发心肌细胞缺氧缺血的一种心脏病[1]。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以心悸、胸闷及心绞痛等为主,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炎症反应、纤溶-凝血系统异常等密切相关[2]。
- 蒋国平姚建平
- 关键词:冠心病侧支循环形成
- NK细胞和Th17细胞在1型糖尿病儿童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1型糖尿病儿童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儿46例作为研究组,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获得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样本,测定并比较NK细胞、Th17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分析NK细胞、Th17细胞在1型糖尿病儿童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NK细胞比例、NK细胞因子NKp46、perfpr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K细胞比例:(5.12±0.94)%vs.(15.43±1.32)%;NKp46:(0.70±0.11)vs.(1.32±0.39);perfprin:(0.65±0.08)vs.(1.26±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740、10.400、18.500,均P<0.05)。研究组Th17细胞比例、Th17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h17细胞比例:(2.34±0.32)%vs.(1.12±0.10)%;IL-17A:(6.88±1.12)pg/ml vs.(3.85±0.93)pg/ml;IL-23:(28.32±3.42)pg/ml vs.(17.85±2.11)pg/ml;IL-1β:(9.13±1.72)pg/ml vs.(7.65±1.0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40、14.460、22.640、5.204,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NK细胞与Th17细胞呈负相关(r=-0.78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GAD-Ab,NK细胞,NK细胞因子NKp46、perfprin,Th17细胞,Th17细胞因子IL-17A、IL-23、IL-1β均为影响儿童1型糖尿病发生的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与单项检测相比,多项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最优,曲线下面积为0.949(95%CI:0.877~1.021,P<0.05),灵敏度为88.90%,特异度为80.51%。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NK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降低,Th17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可用于疾病预测。
- 沈思思姚建平薛芳
-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辅助性T细胞17儿童1型糖尿病
- 发热、腹痛、血糖升高1例报告
- 2013年
- 患者男,35岁,因“胰腺炎后发现血糖升高3年半,口干、多饮3年”于2012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2009年5月28日因“发热4d.上腹部疼痛3d”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住院前体质指数(BMI)29kg/m^2,无糖尿病史。
- 姚建平陈适李玉秀
- 关键词:血糖升高发热腹痛上腹部疼痛无糖尿病史体质指数
- 医院内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与管理对策被引量:4
- 2020年
- 职业倦怠是在服务行业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形性耗竭症状,尤其是在医疗服务行业中最为常见,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会影响自身健康及工作质量,还不利于医患关系的建立,临床应针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情情况实施相应的对策。文章从职业倦怠的概念、职业倦怠的症状与表现、医院内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管理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
- 吴国庆姚建平李顺斌
- 关键词:内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
- 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病原菌分布,并对其临床耐药性进行相关分析,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医院就诊的178例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患者的溃疡物或脓性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病原菌培养严格按照临床操作流程逐步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178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2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4株占57.9%,革兰阳性菌65株占30.4%,真菌25株占11.7%;病原菌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普通变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类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5.4%、9.8%、8.9%、8.4%、6.1%;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阿米卡星以及头孢拉定较为敏感,敏感率>75.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以及庆大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85.0%;真菌对氟康唑以及伏立康唑较为敏感,敏感率>81.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以促进溃疡早期愈合。
- 郑淑莺姚建平李顺斌邱蔚
- 关键词:糖尿病足病原菌敏感性
- 阿法骨化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COPD合并OP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法骨化醇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肺功能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水平、骨代谢指标及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腰椎BMD、股骨颈BMD水平上升,骨钙素(BG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下降,且观察组腰椎、股骨颈BMD水平较高,BGP、β-CTX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第1秒用力呼吸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合并OP患者采用阿法骨化醇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BMD,改善骨代谢。
- 姚建平钟晓敬金月萍毛伟高丽亮姬亚锋邱蔚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骨密度骨代谢肺功能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低血钾纠正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低血钾纠正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经标准75g葡萄糖耐量试验证实存在糖耐量异常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伴低血钾患者42例,予口服或静脉补充氯化钾纠正低血钾,分析患者低血钾纠正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差异。结果与低血钾纠正前相比,纠正后血钾水平明显升高(P<0.01);空腹血糖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及血浆醛固酮水平低血钾纠正前后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钾纠正后空腹血胰岛素水平、HOMA-β较纠正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低血钾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胰岛素分泌减少的重要因素,高醛固酮水平是导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
- 施万春王文华邱蔚李顺斌郑淑莺姚建平周晓慧
-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低血钾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