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 作品数:42 被引量:202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星火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6个栽培类型药用菊花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为了揭示药用菊花6个栽培类型的遗传多样性,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不同栽培类型药菊进行S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6个栽培类型药菊共得到9条SOD同工酶酶谱,其中4条是各栽培类型在4个时期共有的特征酶谱;各栽培类型药菊的SOD同工酶均在8月份表达量最大,酶带总数最多,其中异种大白菊、大洋菊、小洋菊的酶带总数最多,均有8条,贡菊的酶带总数最少,仅有4条;异种大白菊、大洋菊、小洋菊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贡菊仅与黄金菊亲缘关系较近。6个栽培类型药菊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SOD同工酶遗传变异丰富。8月份是采集样品分析SOD同工酶的最佳时期。利用SOD同工酶谱特征可以找出各栽培类型药菊间的差异。
- 张景景高致明张红瑞夏至王旭马彦秋
- 关键词:菊花栽培类型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
- 河南荨麻科(Urticaceae)一些类群的订正被引量:2
- 2009年
- 根据对河南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HEAC)、西北植物标本馆(WUK)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标本馆(PE)收藏的荨麻科植物标本的研究,结合野外调查,报道了《河南植物志》荨麻科中未记录的植物1种和1变种,并订正一些类群的分类学问题.
- 李家美鲁银银张云霞谷志云夏至
- 关键词:荨麻科
- 河南植物染料开发应用初探被引量:5
- 2005年
- 指出了植物染料的优劣势,介绍了植物染料研究的现状,探讨了河南省植物染料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及优势。
- 孙华夏至高致明
- 关键词:植物染料
- 一种鲜地黄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地黄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天然药物和天然药物提取技术领域。所述鲜地黄多糖中的单糖单元包括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其分子量为17.1KDa。其中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的摩尔比为2...
- 周艳黄勇张红瑞张江山夏至李贺敏
- 文献传递
- 地黄属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及地黄栽培起源研究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评价DNA条形码通用序列对地黄属植物Rehmannia Libosch.ex Fisch.et Mey.的鉴定作用,探讨中药地黄R.glutinosa的栽培起源。方法对地黄属物种的ITS、psb A-trn H、rbc L和mat K序列扩增和测序,比较各序列在种内和种间变异。采用最近距离法、相似性搜索法、构建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等方法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对比地黄属各种的rbc L和mat K序列,结果显示rbc L序列完全一致,mat K序列同源性为99.9%~100%。ITS和psb A-trn H序列的平均种间变异均大于平均种内变异,且2条序列的种间最小变异均大于种内最大变异。在ITS系统树上,地黄的所有样品与茄叶地黄聚在一支,支持率为96%;psb A-trn H和联合树上,地黄的所有样品聚为一单系分支(支持率为55%和58%)。地黄与茄叶地黄聚在的这一分支分别与裂叶地黄和高地黄聚在一支(在ITS和联合树上支持率为55%和68%),与裂叶地黄和天目地黄聚在一支(在psb A-trn H树上支持率为80%)。ITS和联合树支持栽培地黄的3个品种与来源于河南温县、郑州、南阳和北京野生地黄居群聚在一支,支持率为51%和69%。结论叶绿体基因rbc L和mat K不适合作为条形码对地黄属进行鉴定,ITS和psb A-trn H序列可以作为中药材地黄与同属近缘种进行鉴定的条形码序列。裂叶地黄和天目地黄可能是四倍体地黄的2个亲本来源,栽培的地黄品种可能起源于河南温县区域的野生群体。
- 夏至王璐静黄勇李贺敏张红瑞高致明
- 关键词:ITSPSB地黄DNA条形码
-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斑地锦叶片和乳汁成分分析
- 2024年
- 为比较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L.)叶片和乳汁所含活性成分的差异,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进行相关代谢物数据采集,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对斑地锦叶片和乳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差异代谢物,通过文献检索归纳比较叶片和乳汁主要差异代谢物的药理活性。结果表明,在斑地锦叶片和乳汁中共鉴定出1229种代谢物,主要为生物碱(217种)、苯丙素及其衍生物类(178种)、脂类(147种)、萜类(137种),黄酮类(113种)等化合物。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859种差异代谢物,有466种代谢物在乳汁中高表达,其中3-脱氢莽草酸(酚酸类)、山梨酸(萜类)、原儿茶酸(酚酸类)、肉桂醛(苯丙素及其衍生物类)、橙皮苷(黄酮类)、川芎内酯(萜类)、α-细辛脑(苯丙素及其衍生物类)、水杨酸(酚酸类)、D-樟脑(萜类)、蒙花苷(黄酮类)、反式阿魏酸(苯丙素及其衍生物类)、姜黄素(酚酸类)、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脂类)、β-石竹烯(萜类)等14种代谢物首次在斑地锦中被报道。斑地锦黄酮类活性成分在叶片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乳汁;没食子酸乙酯、原儿茶酸乙酯、反式阿魏酸在乳汁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叶片,其中反式阿魏酸在乳汁中的表达量为叶片的57.74倍。综上,斑地锦叶片和乳汁中代谢物成分和含量具有显著差异。
- 马良周艳高起黄勇夏至李贺敏
- 关键词:地锦草叶片乳汁活性成分
- 秋水仙素处理对牛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秋水仙素处理对牛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以牛至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ck)、0.01%、0.05%、0.10%、0.50%)秋水仙素处理牛至种子,分别测定牛至种子萌发期、幼苗生长期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升高,牛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0.05%秋水仙素处理下,牛至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达到最高值,与对照差异显著,是对照的1.3倍;0.50%秋水仙素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牛至幼苗根长逐渐降低,根粗和叶厚逐渐增加。在0.01%的秋水仙素处理下,牛至幼苗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达到最大值,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牛至幼苗株高、叶宽等生长指标降低,POD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ck,均在0.01%时达到最高值。对牛至种子测定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0.01%秋水仙素处理下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排名第一。综合分析得出,0.01%秋水仙素浸种24 h是促进牛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处理。
- 张依琳于婵夏至周艳李贺敏黄勇
- 关键词:秋水仙素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理指标
- 基于ISSR的地黄栽培品种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基于ISSR分子标记研究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栽培品种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构建它们之间亲缘关系,为地黄种质资源保护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地黄栽培品种,野生群体及其近缘种106个样品进行分析,利用POPGEN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 7条引物在所有取样群体中,共检测到8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3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65%。地黄栽培品种与野生群体及其近缘种的种群间H值为0.265 9,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12 5。地黄栽培品种的多态性位点26个,PPB为30.59%。河南省地黄野生群体多态性位点71个,PPB为83.53%。ISSR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地黄栽培品种,野生群体及其近缘种共分成7个组。结论 ISSR分子标记揭示地黄野生群体比栽培品种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河南分布的野生地黄群体的遗传多性高于其他地区,与其作为栽培地黄的道地产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地黄野生群体间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格局并无明显相关性。
- 李翠翠胡赛文夏至
- 关键词:地黄栽培野生群体ISSR
- 河南省牛至及其近缘种甘牛至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指纹图谱构建
- 2025年
- 探讨河南省不同区域分布的牛至(Origanum vulgare)及其近缘种甘牛至(Origanum majorana)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牛至及甘牛至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方法,选取牛至野生居群(7个)、栽培居群(1个)及甘牛至栽培居群(1个)共9个居群77份牛至和甘牛至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9对引物共扩增出98个条带,多态性条带9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5.92%,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0.89条。等位基因数(Na)为1.9592、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19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32、Shannon’s指数(I)为0.4119。基于SRAP分子标记数据建立的UPGMA亲缘关系聚类图,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6~0.95。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6时,将牛至和甘牛至分为2个单独分支。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5时,不同区域牛至分为5个分支。综上,SRAP分子标记可以有效鉴别牛至与甘牛至;河南省南阳牛至种群遗传多样性高于其他区域;筛选出了5对SRAP引物(Me1/em6、Me1/em11、Me3/em4、Me3/em11、Me5/em3)构建牛至和甘牛至种质DNA指纹图谱。
- 田慧鑫于婵杨帆苏亚楠王晓东周艳李贺敏黄勇梁妍夏至
- 关键词: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DNA指纹图谱
- 白花蛇舌草居群AFLP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利用筛选出6对多态性较强的引物组合,构建了白花蛇舌草25份种质的AFLP指纹图谱.6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88条谱带,其中多态带661条,占7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源地相同的白花蛇舌草居群多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不同来源地的白花蛇舌草居群间遗传差异相对较大,其中海南白花蛇舌草独自呈类,与其它省份的亲缘关系较远.
- 李贺敏夏至李潮海
-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种质资源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