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喜燕
- 作品数:25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青岛市海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从体和用的角度探讨辨脏论脑在脑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从中医五脏体和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脑以"髓"为体,以"主神明"为用的观点,探讨了五脏与脑的关系,强调了合理地辨脏论脑在脑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陈杰秦秀德周喜燕朱磊黄燕
- 益气活血养阴法治疗中风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秦秀德王换新周喜燕朱磊陈杰路永坤黄燕
- 关键词:中风
- 益脑康对AS基础AIS大鼠血脂及血清ox-LDL、ICAM-1、VEGF的影响
- 目的 研究益脑康对AS基础上的AIS SD大鼠AS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部分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15只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15只;B、C、D、E、F组共100只大鼠,在第8天开始复制AS模型,第65天,除C组外...
- 秦秀德陈杰周喜燕朱磊黄燕
- 关键词:OX-LDLVEGFICAM
- 黄燕教授防治中风病经验介绍被引量:3
- 2009年
- 黄燕教授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脑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负责“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高血压性中、大量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的临床研究;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前期重点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研究”;目前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缺血性中风综合防治方案和疗效评价的示范研究”;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国家重点“973”课题各1项,主要参与国家、部省级课题10多项,获得厅局级成果奖3项。
- 秦秀德陈杰周喜燕黄燕
- 关键词:中风未病
- 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方药分析论其证型分布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以方药分析为基础探讨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证候分布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中风病临床及科研组方用药。方法通过对从维普数据库检索的1990~2008年中医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379篇文献的用药分析,探讨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证候分布规律。结果①用药频次较多的有活血药、平肝熄风药、补气药、补阴药、化痰药;②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证型以血瘀、内风、气虚及阴虚证为主。结论现代文献所用药物的分析基本体现了现代中医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用药特点及规律,也由此揭示了其证型分布规律,从而更有助于指导临床、科研及中医中风二级预防。
- 秦秀德王换新朱磊周喜燕陈杰路永坤黄燕
- 关键词: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方药分析证型分布
- 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方药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为了更好地指导中风病临床和科研组方用药。方法:从维普数据库共检得1990~2008年中医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的文献379篇,对其用药进行了分析。结果:用药频次较多的有活血药、平肝熄风药、补气药、补阴药、化痰药。结论:对现代文献关于中医药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方药的分析,基本上反映了现代中医治疗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用药特点及规律。
- 秦秀德张新春周喜燕陈杰朱磊路永坤黄燕
- 关键词:中风中医药疗法方药分析文献计量学
- 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糖尿病基础急性缺血中风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探讨
- 背景: 中风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脑血管病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其中1/3的患者死亡,另1/3的患者终身残疾,给社会...
- 周喜燕
- 关键词:中医综合治疗急性缺血中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
-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针药结合法治疗,对照组予巴氯芬治疗,30 d后两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Ashworth评级变化以及副作用发生率的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及Ashworth评级的改善稍差于对照组,但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方法可有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且副作用少。
- 周喜燕王雁慧
- 关键词:中风痉挛性瘫痪针药结合巴氯芬
-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脂联素及其组织表达的研究
- 2012年
-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及其组织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急性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复制模型前后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及采集颈动脉检测其组织表达。结果复制模型后血浆脂联素水平及其组织表达均较复制模型前降低。结论脂联素在脑梗死发生中可能有重要作用,低脂联素水平可能参与脑梗死的发病过程。
- 周喜燕吕以静李宁逄世敏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脂联素
- 甘麦大枣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观察甘麦大枣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服用中药甘麦大枣汤(甘草、淮小麦、大枣、郁金、合欢皮),对照组28例服用盐酸氟西汀胶囊20mg。治疗4周后两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及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改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甘麦大枣汤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能促进中风后神经功能的康复,且副反应少。
- 周喜燕秦秀德耿丽芳
-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症甘麦大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