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文忠

作品数:34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宜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9篇骨髓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8篇多发
  • 8篇多发性
  • 8篇贫血
  • 7篇多发性骨髓瘤
  • 7篇淋巴
  • 7篇骨髓瘤
  • 6篇急性
  • 5篇淋巴瘤
  • 4篇再生障碍性贫...
  • 4篇障碍性贫血
  • 3篇地西他滨
  • 3篇血清
  • 3篇慢性
  • 3篇老年
  • 3篇环孢素
  • 2篇雄激素

机构

  • 31篇宜兴市人民医...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张家港市第一...
  • 2篇江苏省荣军医...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无锡市第三人...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常州市第二人...
  • 1篇淮安市第一人...
  • 1篇江阴市人民医...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作者

  • 31篇吴文忠
  • 17篇周志刚
  • 15篇张云平
  • 13篇陈亚峰
  • 11篇黄文娟
  • 10篇童来根
  • 6篇许欢
  • 5篇陈思思
  • 5篇金玲
  • 4篇苏倩倩
  • 3篇李皎
  • 2篇徐敏
  • 2篇张学俭
  • 2篇李建勇
  • 2篇沈云峰
  • 2篇朱彦
  • 1篇于亮
  • 1篇吴正东
  • 1篇钱思轩
  • 1篇吴雪梅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现代康复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外医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199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诱导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47例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方案诱导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中国贫血东部协作组接受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39例及CMML患者8例。地西他滨20 mg/(m^2·d)联合亚砷酸0.15 mg/(m^2·d),治疗5 d,4~6周1个疗程,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者进入巩固周期,分析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中位疗程为2个疗程(1~12个疗程),31例(66.0%)获得了临床反应,中位疗效持续时间16周(2~52周)。CR 8例(17.0%),PR 10例(21.3%),血液学改善12例(25.5%),骨髓CR 1例(2.1%),疾病稳定8例(17.0%),疾病进展1例(2.1%)。二代测序基因检测中,33例发现25个基因突变70次。表观遗传学基因突变率(57.6%)高于剪接子复合物(33.5%)、转录因子和激酶系统(54.5%)和TP53组(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7.4%、54.5%、50.0%和85.7%,P=0.977)。治疗有效患者等位基因突变频率(VAF)显著下降(16.67%对10.26%,P=0.014)。结论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方案诱导治疗中高危MDS及CMML的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少。二代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可能与疗效反应有关。
陆星羽吴雪梅吴雪梅吴文忠李炳宗林芸张新龙沈云峰周新朱彦朱彦高华强高华强徐敏谢晓宝何广胜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地西他滨亚砷酸
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6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约2/3的MM患者易并发贫血。MM贫血会随着MM病情的进展而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MM贫血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等)抑制红系造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反复感染及血黏度升高等。目前针对MM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原发病治疗、输血治疗及EPO治疗等。本文简要综述MM贫血的发病机制及目前的治疗方法,旨在为MM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吴文忠周志刚陈亚峰张云平
关键词:贫血
地西他滨联合CAG治疗初治未缓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系集落刺激因子(CAG)方案治疗初治未缓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血液科接受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的11例初治未缓解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2.7%(8/11);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感染发生率为72.7%(8/11),轻度肝功能损伤率9.0%(1/11),无严重出血、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可有效治疗初治未缓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虽然血液学不良反应较重,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但患者基本上可耐受,给予抗炎及支持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
陈亚峰张云平黄文娟周志刚金玲许欢吴文忠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髓系
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率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究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率(sFLCR)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人的血清游离轻链,计算出sFLCR,并将患者分为高比率组和低比率组;分析高比率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FLCR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进而评价sFLCR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作用。结果比较高比率组与低比率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发现两组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和Ig G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高比率组患者的DS分期中Ⅱ和Ⅲ期人数更多,β_2微球蛋白、sFLCR(≥100或≤0. 01)和血肌酐也多于低比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有显著差异的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β_2微球蛋白(P=0. 020)和sFLCR(P=0. 011)差异更明显,为高比率组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的独立相关因素;对高比率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FLCR与β_2微球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FLCR≥100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FLCR与β_2微球蛋白呈明显正相关(r=0. 680),而sFLCR≤0. 0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FLCR与β_2微球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 709)。采用ROC曲线分析比较β_2微球蛋白和sFLCR诊断的准确性,β_2微球蛋白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17,而sFLC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78。结论 sFLCR可定量、准确诊断高比率多发性骨髓瘤,因此可作为临床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苏倩倩周志刚童来根黄文娟陈思思吴文忠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比浊法
江苏省多中心5147例淋巴瘤亚型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淋巴瘤的亚型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以江苏省18家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5147例连续入组的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和分型均参照WHO标准,收集样本发病年龄、性别和疾病亚型等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所有淋巴瘤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9(2-96)岁,男女比例为1.6:1。疾病构成方面,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为241例(5.19%),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为4400例(94.81%),B细胞NHL(B—NHL)患者为3501例,占所有样本的75.44%,T/NK细胞NHL(T/NK.NHL)患者为766例,占所有样本的16.51%。B.NHL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构成比最高(53.50%,3501例中1873例),而在T/NK—NHL中NK/T-NHL构成比最高(31.85%,766例中244例)。结论江苏地区的淋巴瘤流行病学特点不同于欧美和国内其他单位的报道,具有其自身特点,可为公共卫生、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徐卫范磊缪祎徐浩于亮徐昕李晓林吴正东徐敏周民孙雪梅徐燕丽闵凤玲朱彦吴文忠钱军廖辉沈云峰李东师锦宁李建勇
关键词:淋巴瘤WHO分型流行病学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临床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癌肾损害临床特征和有关因素。方法选择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因多发性骨髓瘤就诊的67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首先根据MM诊断标准确定患者的病情,然后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检查方法,如骨髓穿刺、X线和活检检查,明确患者病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并评估患者的肾损害表现及相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67例中,肾损害42例,比例62.69%。甲组42例中,8例B2微球蛋白<5.5 mg/L(19.05%);6例尿酸≤420μmol/L(14.29%);11例血钙≤2.67 mmol/L(26.19%),37例血红蛋白<90 g/L(88.10%),7例轻链蛋白阴性(16.67%)。乙组25例中,12例B2微球蛋白<5.5 mg/L(48%),10例尿酸≤420μmol/L(40%),18例血钙≤2.67 mmol/L(72%),8例血红蛋白<90(32%),17例轻链蛋白阴性(68%),甲组B2微球蛋白、血钙、尿酸和尿轻链蛋白较乙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血红蛋白较乙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需要及时确诊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临床研究显示与B2微球蛋白、血钙、尿酸和尿轻链蛋白等有密切关系,有一定临床特征,需引起重视,确保及时确诊患者病情,并给予对症治疗,将对患者的影响降到最低。
周志刚吴文忠许欢李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
初诊伴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究初诊伴有髓外病变(EMD)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以指导后期初诊伴有EMD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伴EMD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伴EMD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收治的27例无EMD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无EM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骨髓组织中免疫表型结果及生存情况。结果 与无EMD组比,伴EMD组贫血、腰痛、发热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的患者占比更高。骨髓穿刺结果可见,骨髓细胞增生活跃,异常细胞占比>30%,胞体偏大,核圆或类圆,偶见多核,染色质粗颗粒状,可见蓝色核仁,胞浆量丰富,深蓝色,倾向于浆母细胞;EMD部位穿刺结果可见大量浆细胞样细胞,细胞核大小不一,深染,有明显异型性;与无EMD组比,伴EMD组CD20(-)患者占比更高;随访2年期间,伴EMD组患者死亡率为47.37%(9/19),较无EMD组的15.38%(4/26)更高(均P <0.05)。结论 与不伴有EMD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比,伴EMD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腰痛及发热症状更明显,骨髓组织CD20(-)患者占比更高,且预后较差,对于此类病例应及早确诊以尽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童来根章双凤周志刚吴文忠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病理特征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TO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对血清TC、TG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采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维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TC、TG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APL患者[纳入研究前均未经ATO或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治疗],按照信封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均采用ATO联合ATRA诱导治疗,观察组采用ATO维持治疗,对照组采用ATRA维持治疗,2组均维持治疗2个周期(14 d为1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诱导治疗后、维持治疗后1周期和维持治疗后2周期的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诱导治疗后和维持治疗2周期后的白细胞峰值、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维持治疗2个周期结束后随访5年,比较2组患者复发情况和生存率。结果维持治疗2周期后,2组患者血清TC、TG水平均较诱导治疗后和维持治疗1周期时显著升高(均P<0.05),而诱导治疗后、维持治疗1周期和维持治疗2周期后2组患者血清TC、TG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诱导治疗前和诱导治疗后2组患者白细胞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维持治疗2周期后观察组白细胞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1,P<0.05)。随访3年时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5年时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PL患者经ATO联合ATRA治疗完全缓解后采用ATO维持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调节白细胞水平表达,提高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降低近期复发率和提高远期生存率。
周志刚金玲童来根章双凤吴文忠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三酰甘油
多发性骨髓瘤伴弥漫性骨质硬化一例
2016年
患者,男,67岁,因“反复乏力7个月余”于2014年10月30日入院。患者2014年3月因乏力、黑便住人我院消化科,查血常规示HGB77gm、WBC2.4×10^9/L、PLT156×10^9/L,胃镜提示胃多发溃疡,病理提示中度慢性浅表性炎,诊断为“胃多发性溃疡伴出血”,
陈思思吴文忠张云平童来根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硬化消化科血常规
雄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雄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进行治疗并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雄激素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入环孢素A治疗,比较2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雄激素与环孢素A联合用药可有效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情况,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金玲吴文忠
关键词:雄激素环孢素A再生障碍性贫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