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彬彬

作品数:22 被引量:5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风洞
  • 12篇颤振
  • 11篇风洞试验
  • 9篇气动
  • 6篇气动弹性
  • 6篇模态
  • 5篇尾翼
  • 5篇T型尾翼
  • 4篇地面振动试验
  • 4篇模态分析
  • 4篇颤振试验
  • 3篇数据处理
  • 3篇跨声速
  • 3篇高速风洞
  • 2篇亚临界
  • 2篇模态参数
  • 2篇飞机
  • 2篇飞行
  • 2篇飞翼
  • 2篇风洞实验

机构

  • 20篇中国空气动力...
  • 3篇中国空气动力...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空气动力...

作者

  • 22篇吕彬彬
  • 14篇余立
  • 13篇郭洪涛
  • 5篇寇西平
  • 5篇闫昱
  • 4篇罗建国
  • 4篇杨兴华
  • 3篇陈德华
  • 3篇路波
  • 3篇王洪彪
  • 2篇刘靖
  • 2篇路波
  • 2篇曾开春
  • 1篇杨党国
  • 1篇王元靖
  • 1篇向光伟
  • 1篇杨贤文
  • 1篇王显圣
  • 1篇杜宁
  • 1篇张征宇

传媒

  • 5篇实验流体力学
  • 4篇航空学报
  • 2篇空气动力学学...
  • 2篇Thirte...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2012年第...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第1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智能材料结构在变形体机翼气动特性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为验证所提出的智能材料结构在柔性变后缘机翼气动特性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在跨声速风洞中运用模型变形视频测量技术测量了机翼后缘的偏转变形量,并记录了偏转变形的动态过程。同时测量了上翼面的压力分布。实验马赫数0.4~0.8,模型迎角0°~6°。分析了来流条件对结构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声速条件下,智能材料结构在气动载荷作用下能够驱动机翼后缘偏转变形。驱动力一定时,变形能力受到马赫数和迎角等因素影响。马赫数增加会减弱智能材料结构的变形能力,导致变形速度减小,后缘偏转角降低。迎角的影响较为复杂,且与马赫数的影响相互耦合,马赫数越高迎角的影响越强。最后,通过对后缘压力分布形态的分析得出,变形后后缘是否发生流动分离是影响智能材料结构变形能力的关键因素。
雷鹏轩王元靖吕彬彬余立杨振华
关键词:高速风洞
T型尾翼颤振模型光学测量实验与弯扭特性解算被引量:8
2012年
在FL-26跨声速风洞半模试验段进行了某高速飞机T型尾翼颤振模型的光学测量实验,并依据测量结果解算了尾翼颤振模型的弯扭特性。颤振模型表面用白色圆点进行标记,用于记录模型表面的位移变化,两台固定在风洞试验段上壁板观察孔旁肋板上的400万像素工业相机用来采集图像,采集到的图像通过自主开发的图像解算软件进行图像的识别与求解,计算出尾翼颤振模型表面标记点的三维坐标。模型表面标记点的三维坐标通过坐标变化转换到风洞气流坐标系中,利用不同时刻模型表面坐标的变化计算模型剖面扭角和弹性轴位移的分布。T型尾翼右平尾图像采集实验与弯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非接触光学测量技术可以用于高速颤振试验的定量分析中。
孙岩张征宇吕彬彬罗川周桂宇
关键词:T型尾翼颤振光学测量风洞实验
面向紊流激励响应的颤振亚临界预测方法
对于风洞颤振试验来说,由于受模型尺寸以及结构的限制,不便于安装主动激励装置,通常采用风洞紊流自然激励的方式,基于模型的输出响应来预测颤振临界.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素流激励响应的颤振亚临界预测方法.首先,通过随...
郭洪涛路波吕彬彬余立
关键词:飞机颤振风洞试验气动弹性模态参数
文献传递
高精度六分量微量滚转力矩气浮天平研制
2023年
小型化再入飞行体表面在再入过程中发生烧蚀,造成外形的小不对称,从而产生一个微量滚转力矩。为了在高超声速风洞中获得小型化再入飞行体烧蚀模型高精度小不对称滚转力矩测量数据,同时获得其他五分量气动力数据,研制了一套六分量装配式微量滚转力矩气浮天平。天平滚转力矩设计载荷为0.02 N·m,轴向力设计载荷为200 N,量级差异悬殊。针对此问题,提出了“4+2”天平总体测力方案,即四分量主天平元件配合二分量滚转力矩–轴向力元件完成极不匹配的六分量气动力测量。静态校准及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天平具有良好的分辨率,抗干扰能力强,受温度影响小,滚转力矩系数测量结果达到了10^(-7)量级。所研制的气浮天平受温度影响小,可重复使用,能够同时测量包括微量滚转力矩在内的6个气动力分量,大幅提升了试验效率,降低了因模型拆装引起的误差。
张璜炜向光伟吕彬彬汪多炜余立
关键词:高超声速应变天平测力
飞行控制律对体自由度颤振特性影响试验被引量:1
2021年
飞翼飞机易发生刚体短周期模态与机翼低阶弯曲模态耦合所致的体自由度颤振。飞行控制系统对飞机的短周期模态特性影响很大,因此考虑飞行控制系统的闭环体自由度颤振特性值得进一步研究。针对自主设计的颤振模型开发了相应的俯仰姿态保持控制律,综合运用风洞试验和仿真计算开展了相关研究,获得了不同刚体自由边界条件下的开环/闭环体自由度颤振特性,研究了闭环增益对体自由度颤振特性的影响规律,简要分析了影响机理。试验和仿真计算结果共同表明:俯仰姿态保持控制律明显地改变了俯仰模态阻尼的原有走势,闭环后的体自由度颤振特性变化明显。以开环颤振速度为基准,采用较小的比例回路增益KP或较大的微分回路增益KD,飞行控制律能增加飞行器俯仰阻尼,提高体自由度颤振速度,反之飞行控制律将导致颤振速度降低。就本文控制律而言,当KP<0.07或KD>0.2时俯仰姿态保持控制律能起到抑制体自由度颤振的作用。
雷鹏轩余立陈德华吕彬彬
关键词:飞翼飞机风洞试验飞行控制律气动伺服弹性
T型尾翼跨声速复合材料颤振模型设计研究
在飞机研制设计过程中,颤振模型风洞试验是验证颤振理论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合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其试验结果为颤振飞行试验提供重要的风洞试验数据。颤振模型设计需要模拟真实飞机的动力学特性、刚度分布、质量分布与气动外形。模型与真实飞...
吕彬彬
关键词:模态分析地面振动试验
文献传递
超声速颤振风洞试验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颤振试验中,为避免暂冲式超声速风洞起动/关车过程中的冲击载荷损坏复合材料模型,依托FL-23风洞研制了一套超声速颤振投放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超声速流场建立后能够快速将模型投入流场,并在试验完成或模型振动临近发散时将模型收回。试验结果表明,该投放系统能够有效防止风洞起动/关车冲击载荷损坏模型,放宽了对超声速颤振试验模型强度的限制;亚临界预测的颤振临界速压与风洞试验直吹颤振结果一致;初步建立了工程实用的超声速颤振试验平台。
闫昱余立吕彬彬罗建国
关键词:超声速气动弹性颤振风洞试验
弹性空腔流致噪声/结构振动特性试验被引量:6
2017年
高速空腔中经常存在高强度且多频率分量的流致噪声,空腔噪声与结构振动之间耦合效应严重,甚至可能发生结构共振。为此,在0.6m×0.6m高速风洞中,通过调整空腔底板厚度,改变其结构固有频率,模拟空腔流致噪声/振动相互作用。利用脉动压力和振动加速度测试技术,获取亚跨声速条件下,弹性空腔流致噪声特性及其结构振动响应特性。马赫数变化范围为0.6~1.2。结果表明,当振动强度较弱时,结构振动对空腔噪声影响较小,而空腔噪声对结构振动影响较大,在噪声载荷主频位置,振动谱出现峰值并且噪声/振动相关性达到最强;此外,空腔结构振动还与其固有频率特性密切相关,振动主要以低阶模态为主。
王显圣杨党国刘俊施傲周方奇吕彬彬
关键词:气动声学风洞试验
跨声速风洞模型主动减振系统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为解决跨声速风洞测力试验模型的俯仰振动问题,研制了一套主动减振系统。该系统利用了模型/天平/支杆系统的响应特性,采用主动控制方法,以天平信号作为输入,采用速度负反馈,使用安装在支杆后端主动接头内的压电陶瓷作动器来抑制模型振动。地面试验结果表明,主动减振系统使模型/天平/支杆系统的俯仰一、二阶阻尼比分别提高20.8倍和12.8倍。风洞试验结果显示,法向力和俯仰力矩振动幅度分别下降71.0%和57.5%,风洞试验结果还表明主动减振系统对气动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主动减振系统在多个模型的风洞试验中也得到验证,显示出良好的减振性能和模型适应性。
余立杨兴华寇西平曾开春吕彬彬
关键词:风洞阻尼
T型尾翼跨声速颤振模型设计与验证
本文介绍了某运输机T型尾翼跨声速颤振模型的设计情况,包括模型比例尺选取、有限元建模、模态分析和强度校核,并给出了模型的地面振动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模型设计方法合理,制造工艺可行,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吕彬彬郭洪涛王洪彪
关键词:T型尾翼模态分析地面振动试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