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琨
- 作品数:101 被引量:72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细胞焦亡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由炎性半胱天冬酶(caspase)引起的炎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主要有经典和非经典两种途径,分别由caspase-1和caspase-4/5/11介导,通过触发gasdermin D(GSDMD),导致细胞膜穿孔,从而释放细胞内容物及相关炎性因子,进而引发细胞焦亡。肾脏相关疾病,例如慢性肾脏病(CKD)、狼疮性肾炎(LN)、糖尿病肾病(DKD)等常常伴有细胞死亡以及急性或慢性的炎症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对细胞焦亡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本文简要阐述了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并对细胞焦亡在多种肾脏相关疾病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杨倩叶琨
- 关键词:CASPASE肾脏疾病
- 低分子肝素和Galectin-3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联合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SD大鼠骨髓MSCs,取第3代,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体外诱导14 d,进行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和电镜鉴定,用4组不同组合的药物进行干预:低分子肝素组:在细胞中加入20 mg/L的低分子肝素;Galectin-3组:在细胞中加入5 mg/L的Galectin-3;联合组:在细胞中加入20 mg/L的低分子肝素和5 mg/L的Galectin-3;对照组:在细胞中加入等量PBS缓冲液。使用Ed U掺入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周期,使用划痕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探究在不同条件下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结果低分子肝素组、Galectin-3组、联合组、对照组的吸光度(OD490)值分别为(0.285±0.018)、(0.297±0.041)、(0.351±0.016)、(0.233±0.005),这表明联合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情况最为显著(P<0.05);培养24 h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率分别为(42.02±7.62)、(45.82±3.96)、(68.53±11.22)、(34.21±3.99),这表明联合组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率最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Galectin-3可以显著提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 丁洋万圣云叶琨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GALECTIN-3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迁移
- 环境危险因素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发病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类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肾脏、肺等多种重要器官受损,其治愈难度大,现有的治疗手段并未能给患者带来长期良好的治疗效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AAV的发病率和流行率呈现上升趋势,如何防治AAV至今仍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AAV的致病因素尚未明确,且影响疾病复发的因素较多。相关证据表明,多基因遗传易感性、表观遗传影响和环境危险因素在AAV的发病中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现有的国外相关研究显示,遗传易感性的患者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更容易发生AAV,且环境因素对AAV的复发存在一定影响,所以环境危险因素对AAV的影响在近些年来也逐渐被重视。我们将对环境相关危险因素对AAV发病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 肖敏敏叶琨
- 关键词:环境因素血管炎
- 加强社区医生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个体化生活指导
- 2009年
- 慢性肾脏病(CKD)的饮食与营养医生首先根据肾功能损害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GFR)程度来评价CKD病人的肾功能水平。通常以血肌酐(Scr)为基础推测GFR的计算方程,作为CKD分期标准:Coekcroft—Gauh方程Ccr(ml/分)=[(140-年龄)×体重×(0.85女性)]/(72×Scr)。GFR≥90ml/分为CKD1期,GFR60~89ml/分为CKD2期,
- 叶琨龚智峰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饮食
- 血管畸形的分类和治疗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血管畸形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的血管病变,人群发病率约为1.5%。其命名和分类曾一度比较混乱,临床表现各异,治疗方法多样,但治疗后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复发率。目前对血管畸形的研究逐步深入,该文将从血管畸形的命名和分类、病理生理学特点及治疗进展对其进行综述。
- 叶琨朱化刚余康敏查斌山
- 关键词:血管畸形
-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通过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临床指标、肾脏病理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究25(OH)D在IMN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名健康人及194例IMN患者,检测其25(OH)D水平、临床指标,并记录IMN患者首次肾穿病理资料,根据25(OH)D水平分为缺乏组和不足组,比较两组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影响25(OH)D的因素。结果IMN组的25(OH)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25(OH)D缺乏组的24h尿蛋白(24hUP)、血肌酐(Cr)、肾小球基底膜(GBM)厚度均高于不足组,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低于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4hUP、GBM厚度是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IMN组的25(OH)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24hUP、GBM厚度可能是影响IMN患者25(OH)D水平的主要因素。
- 叶琨吕霞伍秋霞
-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膜性肾病25-羟基维生素D肾活检肾脏病理
- 基于Yoo分型的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单中心治疗经验
- 2025年
- 回顾性分析近5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连续收治的42例症状性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Yoo分型法对患者的CT血管造影影像进行分型,其中29例(69%)患者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各分型均存在,13例(31%)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后转为手术治疗,以Ⅲs、Ⅳs型为主(10例,77%),手术组夹层累及长度及真腔狭窄率高于保守组,15例(60%)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有血栓形成的患者治疗后出现慢性腹痛或腹痛复发,多于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无血栓形成者。本研究显示应重点关注Ⅲs、Ⅳs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有无血栓形成影响患者预后,仔细阅片并尽早干预可能是有益的。
- 马龙王文斌万圣云魏凯凯韩国富刘清元许博洪磊叶琨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CT血管造影血管外科慢性腹痛症状性
-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局灶节段病变的发生机制及预后分析研究
- 贺红光叶琨韦俏宇黄亿芸熊礼佳刘园园王浩宇何蓓
- 1.课题来源与背景:慢性肾脏病进展所致的ESRD是危害人类健康、消耗大量卫生资源的重大慢性病。中国慢性肾脏病(CKD)标化患病率高达10.8%,一项单中心的研究发现2003-2014年原发性膜性肾病在原发肾小球疾病的比例...
- 关键词:
- 关键词:肾脏病免疫抑制剂
- 一种肿物切除及止血教学模型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肿物切除及止血教学模型,包括底座、正常组织模型部、肿物组织模型部及腔体模型外壳;所述正常组织模型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肿物组织模型部包括肿物组织连接模型及肿物组织模型;所述肿物组织连接模型连接在肿物组织...
- 刘文辉叶琨蔡联英罗海燕王文娟吴妮蔡泽荧林泳秀林子钰黄乾萍梁春华
- 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5例IgA肾病随机分为骨化三醇(VD3)组、厄贝沙坦(ARB)组和联合治疗(ARB+VD3)组,观察8周。检测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血钙。结果:治疗后ARB组尿蛋白较基线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尿蛋白较基线明显下降(P<0.01),较之ARB组及VD3组其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未发生高钙血症。结论: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可以有效降低IgA肾病患者尿蛋白,疗效优于单独用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曾春叶琨龚智峰伍秋霞曾金盛唐盛
- 关键词:骨化三醇1,25-二羟维生素D3厄贝沙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