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磊
- 作品数:9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上腺髓质素与ST2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与可溶性基质溶素-2(ST2)对心力衰竭(心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6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分为心衰组与心功能代偿组。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ST2,ADM,B型利钠肽(BNP)等指标的差异,筛选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探索对心衰检测存在影响作用的因素;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其对心衰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心衰组与心功能代偿组患者在体质量指数(BMI),ST2,ADM,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DM水平(P=0.046)、ST2水平(P=0.034)和BNP(P=0.007)对心衰诊断存在显著影响,且BNP的影响程度最高(OR=2.361)。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ADM(r=0.442)、ST2(r=0.506)与BNP呈正相关关系,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ST2联合BNP、ST2联合ADM、BNP联合ADM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0.701及0.756,三者相比,ST2联合BNP的AUC最高,敏感度为84.8%,特异性为70%。结论 ST2联合BNP可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出心衰的存在,从而为早期心衰的进一步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 周冰高玉红史磊
- 关键词:肾上腺髓质素白细胞介素类心力衰竭
- 坎地沙坦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坎地沙坦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4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1)用利尿剂和洋地黄治疗,坎地沙坦治疗组(n=24)在前者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酯(8 mg/d)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NYHA分级的变化。结果经8周治疗后,坎地沙坦治疗组NYHA分级明显下降(P<0.01),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可以更好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
- 吕茂家史磊
- 关键词:坎地沙坦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
- 血清松驰素在急性心肌梗死突发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观察血清松驰素在急性心肌梗死突发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不同血清松弛素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血清松弛素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血清松弛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突发诊断中最佳节点,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依据血清松弛素水平,将试验组患者再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比较2组预后相关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的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水平,并对比心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ADR)。结果试验组血清松弛素水平为(29.58±5.12)ng·mL^(-1),远高于对照组的(9.32±2.96)n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松弛素水平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突发中最佳节点为14.25 ng·mL^(-1),其中曲线下面积(AUC比值)为0.834,敏感度为80.65%,特异度为89.00%,准确度为84.97%。高松弛素组的LVEDV为(81.06±7.32)mL,明显低于低松弛素组的(95.38±7.8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松弛素组LVEF为(55.89±6.21)%、E/A为1.19±0.21,明显高于低松弛素组LVEF值的(46.13±5.75)%和E/A值的0.85±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松弛素组的ADR为3.85%,远低于低松弛素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松弛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明显升高,可用于心肌梗死的突发诊断和预后评估。
- 史磊孙玉岩李中山陈会强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左室重构
- 吡格列酮对粥样动脉硬化模型的斑块稳定性及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粥样动脉硬化模型的斑块稳定性及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白兔,按照体重随机分成实验组(20只)和模型组(20只);用高脂饲料喂养6周、普通的饲料喂养6周、高脂饲料再喂养4周的方法来建造动脉粥样的硬化模型;实验组,在高脂饲料开始的第1周,在高脂饲料里加入吡格列酮10 mg·kg^(-1),直到实验结束。在第8周和第18周,抽取血液样本,用生化试剂盒检测2组动物的高敏C反应蛋白(CRP)、血糖及血脂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模型组与实验组巨噬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29.26±3.94)%,(8.78±4.01)%;这2组斑块的面积分别为(19.24±10.57)×10^(-2),(3.25±2.42)×10^(-2)mm^2;这2组新生血管数量分别为(163.03±72.96),(79.86±12.78)个,以上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物18F-FDG摄取:模型组与实验组中期SUVmean比值分别为0.80±0.08,0.64±0.06;这2组晚期SUVmean比值分别为1.02±0.60,0.50±0.12;这2组中期SUVmax比值分别为1.00±0.07,0.84±0.06;这2组晚期SUVmax比值分别为1.28±0.12,0.61±0.08,实验组的这3种SUV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减少斑块内部的炎症程度,加强斑块稳定性,减少新生血管的产生,减少易损斑块破损,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李中山史磊倪梅
- 关键词:吡格列酮斑块稳定性新生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因胸口疼痛或胸闷等症状在东营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94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7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30例、冠心病组93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9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34例、双支病变组30例和三支病变组29例。比较正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冠心病组患者血生化检查指标,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血生化检查指标及Gensini积分,并分析血清LDL-C、non-HDL-C水平及non-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冠心病组受试者血糖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低于正常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LDL-C、non-HDL-C水平及non-HDL-C/HDL-C比值高于正常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血糖及血清TC、LDL-C、BUN、Cr、UA、ALT及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患者血清TG、non-HDL-C水平及non-HDL-C/HDL-C比值高于单支病变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清non-HDL-C水平及non-HDL-C/HDL-C比值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Gensini积分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患者Gensini积分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L-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157,P=0.031),血清non-HDL-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301,P=0.010),non-HDL-C/HDL-C比值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01,P=0.020)。结论血清LDL
- 史磊
- 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研究证实,肾动脉支架置人术(PTRAs)是治疗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改善肾功能的有效措施。有研究报道,2型糖尿病合并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发生率约为17%,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在肾动脉狭窄PTRAS后血压控制和肾功能改善方面疗效差。但PTRAS与单纯药物治疗对糖尿病合并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比较报道较少。我们通过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依据。
- 何兴娜葛保民史磊孔庆瑞卢静海阚宏亮
-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单纯药物治疗支架置入术高血压患者肾动脉支架
- 缬沙坦与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管顺应性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评价缬沙坦与培哚普利的降压疗效和对血管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起始随机应用缬沙坦80-160 mg治疗12周,然后停药2周;第14周改用培哚普利4-8 mg治疗。实验开始及治疗第12、26周测定脉搏波速度及血压。结果缬沙坦及培哚普利治疗均可降低患者血压、颈动脉—股动脉的脉搏波速度,但两种药物作用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缬沙坦可明显降低患者颈动脉—桡动脉的脉搏波速度、股动脉—足背动脉脉搏波速度,与培哚普利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与培哚普利都能够很好地控制血压及改善中央弹力动脉的顺应性,缬沙坦独立于控制血压作用之外对于肌性动脉有额外的改善作用。
- 史磊
- 关键词:培哚普利高血压血管顺应性
-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每次20 mg,qd,口服,治疗1个月;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37例/40例)和82.50%(33例/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1.36±0.85)和(2.54±0.77)μg·L^(-1),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5.28±0.76)和(9.86±1.22)ng·L^(-1),白细胞介素-8分别为(16.38±4.69)和(21.54±5.47)ng·L^(-1),高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3.64±1.08)和(5.74±1.29)mg·L^(-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40.26±5.29)和(45.34±5.20)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为(53.36±5.41)和(60.42±5.3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轻度转氨酶升高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其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史磊孔庆瑞郑红艳陈会强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炎症因子心功能
- 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予以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利尿药及洋地黄等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脑心通1.6 g,ti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7%(38/43例)和72.09%(31/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33.16±6.43)和(27.98±5.62)mm,收缩末期内径分别为(53.23±5.39)和(47.36±1.56)mm,LVEF分别为(47.44±5.73)%和(57.61±5.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有恶心和呕吐,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和腹泻。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8%和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改善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李中山史磊孙玉岩陈会强
- 关键词:脑心通胶囊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室重塑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