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飞
-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腿加压下肢动脉1.5T三维对比增强MRA对比剂剂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采用小腿加压法1.5T MR上行下肢动脉三维对比增强MRA(3D CEMRA)中减少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使用1.5T MR行腹主动脉至下肢动脉3D CE-MRA,A、B、C组使用钆对比剂剂量分别为0.25mmol/kg、0.20mmol/kg和0.15mmol/kg,比较三组患者最大密度投影(MIP)的图像质量,计算并比较原始增强图像腹主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的信号强度(SI)、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三组的MIP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盆腔动脉段图像质量A组和B组优于C组,膝以上动脉段A组和C组优于B组,膝以下动脉段图像质量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腿静脉污染程度C组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间腹主动脉SI、SNR、CNR及股动脉SNR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股动脉SI和腘动脉SI、SNR、CNR均低于B组和A组(P<0.05),B组低于A组(P<0.05);C组和B组股动脉CNR水平低于A组(P<0.05),但C组和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5T MR行下肢动脉3D CE-MRA,使用0.15mmol/kg钆对比剂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并能满足临床的诊断要求。
- 谢玉海范影钱银锋李曼曼赵雷史晓飞曹莉哈传传
- 关键词:磁共振下肢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比剂
- MRI诊断椎管内多发脊膜瘤一例被引量:2
- 2012年
- 患者女,58岁。因"双下肢麻木伴无力渐加重4个月"入院,20年前有过腰背部外伤史。体检:双下肢肌力Ⅳ级,双上肢肌力Ⅴ级;腹软,脐以下平面感觉减退,膝腱反射及腹壁反射少减弱,其余(-)。
- 谢玉海范影赵雷史晓飞曹莉哈传传
- 关键词:脊髓肿瘤磁共振成像
- 磁共振VIBE增强扫描联合冠状位T_2WI诊断肝外远端胆管癌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MR三维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olume interpolated body examination,VIBE)增强联合冠状位T2WI诊断肝外远端胆管癌的价值。方法 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远端胆管癌行MR冠状位T2WI、VIBE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MR表现,测量病灶长度。结果 17例肝外远端胆管癌在冠状位T2WI上表现为肝外远端胆管梗阻,10例于胆管梗阻处见软组织肿块、3例见胆管壁增厚,同周围组织相比呈低信号。VIBE动态增强扫描17例病灶均呈进行性强化,10例肿块者中2例均匀性强化,8例肿块边缘强化更明显;7例胆管壁增厚、强化,在轴位VIBE图像上呈"环"形强化,在冠状位VIBE图像上,5例呈平行的"线条"状强化,2例呈"V"形强化。病灶平均长度为18.7 mm。结论 VIBE增强联合冠状位T2WI能较好地显示肝外远端胆管癌。
- 范影赵雷钱银锋史晓飞谢玉海
- 关键词:胆管癌
- MRI诊断阴道巨大黏液性平滑肌肉瘤一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患者女,15岁。因小便困难伴下腹部胀痛,且逐渐加重,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入院。体检:T:36. 7℃,P:81次/分,R:20次/分,BP:100/60 mmHg。其余(-)。妇科检查:外阴未婚未产式,内诊未做。肛检:后穹窿触及一包块,质硬,位置较低,子宫触及不清,双侧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包块及压痛,宫旁软。入院诊断:盆腔包块性质待定。
- 谢玉海范影曹莉史晓飞刘晓杉
- 关键词:平滑肌肉瘤黏液性不均匀性
- 单倍剂量三维对比增强MR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使用单倍剂量三维对比增强MRA对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11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脑AVM患者,均先行常规MRI检查,接着进行单倍剂量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结果脑AVM SD 3D-CE-MRA表现:有10例患者明确显示异常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其中,单支供血动脉6例,联合供血4例,单支静脉引流7例,多支静脉引流3例。1例3D CE-MRA显示正常。结论联合应用SD 3D CE-MRA和常规MRI检查,对脑AVM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范影谢玉海李曼曼赵雷史晓飞曹莉哈传传王军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颅内动静脉畸形
- 1.5T磁共振联合MRCP技术在胆囊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囊疾病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或者其他临床资料证实共计110例胆囊及周围胆道系统良恶性病变,所有患者皆行1.5T MRI MRCP检查且显示其有胆道梗阻征象,其中良性为76例,包括胆总管结石40例,胆囊炎20例,胆囊结石1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4例;恶性34例,包括胆囊癌侵犯胆总管10例,胰头癌10例,胆管癌9例,壶腹部癌5例。结果MRCP技术能够直观、清晰的显示良恶性胆囊及其周围胆道系统疾病发生的部位、形态、大小;MRCP显示胆道梗阻形态和病灶良恶性密切相关,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3%、79%、98%;扩张形态与病灶良恶性相关,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3%、86%、99%;扩张程度与病灶良恶性相关,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57%、50%、76%。结论MRCP作为一种成熟的无创检查手段,对胆囊及其周围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了精准、可靠的依据。
- 张汇斌史晓飞蒋哲赵雷王军哈九大孙旭东范影
-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胆囊
- 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3D CE-MRA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使用小剂量对比剂行头颈部动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0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颅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分成A、B两组,使用1.5T磁共振扫描仪行颅颈部动脉3D CE-MRA,A/B组使用剂量分别为0.15mmol/kg和0.30mmol/kg,比较两组患者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质量及原始增强图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信号强度(SI)、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由两位医师在不知临床资料和对比剂用量的情况下共同评价MIP图像质量,发现A、B两组的MIP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静脉污染比B组略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显示分支血管的级数略低于B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颈总动脉的SI、SNR、CNR及颈内动脉的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颈内动脉SNR、CNR及大脑中动脉的SI、SNR、CNR均略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5T磁共振仪行头颈部3D CE-MRA,使用0.15mmol/kg的钆对比剂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并满足临床诊断。
- 范影谢玉海张涤非赵雷史晓飞曹莉哈传传
- 关键词:磁共振对比剂
- T_2~*-GETI3D序列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早期软骨损伤的评价价值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三维多回波合并成像T_2~*WI(以下称T_2~*-GETI3D)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软骨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FA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磁共振T_1WI、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及T_2~*-GETI3D序列进行双髋关节扫描,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以上3种成像序列的图像质量及软骨损伤显示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种序列图像质量总体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重比较显示T_2~*-GETI3D及PDWI序列图像质量评分[(2.26±0.81)分、(2.01±0.77)分]均高于T_1WI序列[(1.46±0.56)分,P<0.001及P=0.001)],其中T_2~*-GETI3D图像质量评分最高;对软骨损伤的结果显示,T_1WI阳性11例(26.19%),阴性31例(73.81%);PDWI阳性24例(57.14%),阴性18例(42.86%);T_2~*-GETI3D阳性27例(64.28%),阴性15例(35.72%)。T_2~*-GETI3D序列对软骨损伤显示的阳性率最高(P<0.01)。结论 3种成像序列中,T_2~*-GETI3D序列图像质量好,对FAI软骨损伤的显示率较高,能为临床术前评估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信息。
- 王军张涤非范影谢玉海赵雷史晓飞
- 关键词:撞击综合征髋关节软骨损伤
- Budd-Chiari综合征肝尾状叶的形态学变化
- 2018年
- 目的利用增强MRI检查观察Budd-Chiari综合征(BCS)患者肝尾状叶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7年4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BCS患者、3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31例肝脏正常者(对照组)的上腹部MRI增强扫描资料,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肝尾状叶横径和尾状叶静脉显示率,比较不同病程、病变类型BCS患者的肝尾状叶静脉管径,绘制肝尾状叶横径诊断BCS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结果 BCS组肝尾状叶横径大于对照组和乙肝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乙肝肝硬化组肝尾状叶横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S组肝尾状叶静脉显示率均高于对照组和乙肝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278、21.070,P<0.01);对照组和乙肝肝硬化组肝尾状叶静脉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4,P>0.05)。BCS组中,33例患者可见肝尾状叶静脉,尾状叶静脉管径1.60~7.90mm,平均(4.40±1.59)mm。慢性BCS患者尾状叶静脉管径大于急性B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1,P<0.05)。下腔静脉型或混合型BCS患者尾状叶静脉管径大于肝静脉型(t=-3.781,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777-0.946)。当尾状叶横径取43.49 mm时,敏感度为76.74%、特异度为90.32%。与超声相比,采用尾状叶横径诊断BCS的特异度较高(χ~2=4.757,P=0.033)。结论肝尾状叶体积增大、尾状叶静脉扩张是BCS患者的特征性改变,具有一定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价值。
- 史晓飞史晓飞范影谢玉海赵雷王军
- 关键词:乙型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