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红鲜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上皮
  • 4篇肿瘤
  • 4篇卵巢
  • 3篇卵巢癌
  • 3篇卵巢肿瘤
  • 3篇宫颈
  • 2篇阳性
  • 2篇预后
  • 2篇上皮内
  • 2篇上皮内瘤
  • 2篇皮内
  • 2篇切缘
  • 2篇切缘阳性
  • 2篇锥切
  • 2篇子宫
  • 2篇子宫颈
  • 2篇细胞
  • 2篇内瘤
  • 2篇宫颈上皮
  • 2篇宫颈上皮内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浙江大学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杭州市第二人...

作者

  • 7篇卢红鲜
  • 5篇陈亚侠
  • 5篇万小云
  • 4篇倪娟
  • 4篇谢幸
  • 2篇吕卫国
  • 2篇程蓓

传媒

  • 2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子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9
2009年
目的分析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2月经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并接受宫颈锥切术的患者1699例,对患者年龄、病变程度、病变范围、手术方式及是否绝经与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率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699例宫颈锥切术患者中,切缘阳性者238例,阳性率为14.01%。切缘阳性者平均年龄(39±9)岁,切缘阴性者平均年龄(39±8)岁,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冷刀锥切术者788例,切缘阳性率8.63%(68/788);行环形电极切除术(LEEP)者911例,切缘阳性率18.66%(170/9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I者90例,CINⅡ者339例,CINⅢ者1113例[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972例,原位癌(CIS)141例],宫颈癌Ia1期87例,Ia2期及以上70例,切缘阳性率分别为1.11%(1/90)、3.83%(13/339)、10.70%(104/972)、26.24%(37/141)、35.63%(31/87)和74.29%(52/70),CINⅠ与CINⅡ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CINⅠ与CINⅡ者合并计算,并与CINⅢ、宫颈癌Ia1期、Ia2期及以上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绝经者1569例,切缘阳性率为13.38%(210/1569);已绝经者130例,切缘阳性率为21.54%(28/1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方式、病变程度、病变范围、宫颈外观、是否绝经是与切缘阳性高度相关的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147、3.048、1.271、1.905和1.860。结论宫颈病变程度严重、病变范围大、LEEP、绝经后是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在制定宫颈锥切手术方式时应予以重视。
卢红鲜陈亚侠倪娟万小云吕卫国谢幸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锥形切除术LOGISTIC模型
CINⅢ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因素及处理
目的分析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CINⅢ)子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原因与结果,并探讨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1日至2008年2月28日收住院接受宫颈锥切术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cervical intrae...
卢红鲜陈亚侠万小云吕卫国谢幸
关键词:切缘阳性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CIN
文献传递
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中Aurora-A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Aurora—A(serine threonine kinase15,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是一种有丝分裂激酶。它的过表达出现在诸多恶性肿瘤中,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其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尚不清楚。本...
卢红鲜
关键词:卵巢肿瘤上皮性卵巢癌AURORA-A预后
文献传递
87例IA1期宫颈癌手术治疗分析
2010年
1994年国际妇产科联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对Ⅰ期宫颈癌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提出镜下早期浸润宫颈癌Ⅰ A1期的诊断标准:显微镜下为浸润癌,间质浸润的深度〈3mm,宽度≤7mm,并提出了治疗原则[1].随着宫颈痛筛查的广泛开展,Ⅰ A1期宫颈癌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常见.日前国内有关Ⅰ A1期宫颈癌的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收集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2月期间收治的Ⅰ A1期宫颈癌患者资料87例,探讨宫颈活检和宫颈锥切在Ⅰ A1期宫颈癌诊断中临床意义及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卢红鲜倪娟陈亚侠万小云
关键词:宫颈癌手术治疗国际妇产科联盟
卵巢上皮癌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p-ERK)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测定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组织和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ERK的含量;收集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对卵巢上皮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p-ERK含量明显高于良性卵巢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P<0.01),Ⅲ~Ⅳ期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ERK含量明显高于I~II期(P<0.01),良性卵巢组织中p-ERK含量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低分化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p-ERK含量高于中、高分化(P<0.01);(3)在不同病理类型卵巢癌中,与浆液性卵巢上皮癌组织相比,未分化腺癌组织中p-ERK含量与其相仿(P>0.05),而黏液性卵巢上皮癌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p-ERK含量较低(P<0.05);(4)p-ERK含量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ERK含量高的卵巢上皮癌患者生存时间短;(5)卵巢上皮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与p-ERK含量、残余灶、肿瘤分期、肿瘤分级以及化疗的疗程有着密切关系(P<0.05),而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p-ERK可能是卵巢上皮癌发病机制一个重要的调节激酶;测定p-ERK水平可能对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
倪娟陈亚侠卢红鲜程蓓万小云谢幸
关键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卵巢肿瘤预后
17例卵巢癌患者初治未控原因分析
2005年
卢红鲜
关键词:卵巢癌患者初治女性生殖系统卵巢肿瘤病情进展妇女健康
复发性卵巢癌8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倪娟陈亚侠卢红鲜程蓓万小云谢幸
关键词:复发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妇科恶性肿瘤联合化疗晚期卵巢癌无瘤生存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