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炯斌
- 作品数:13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用于分叉病变的双球囊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分叉病变的双球囊,包括球囊以及贯穿该球囊的导管,所述球囊包括用于与主支血管配合的第一囊体和用于与边支血管配合的第二囊体,第一囊体和第二囊体在嵴部合体,形成用于与近端血管配合的第三囊体,所述导管分别...
- 郭素峡姚永钊周国祥黄志超卢炯斌梁广柱吴智豪
- 一种心肌活检钳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肌活检钳,包括活检钳本体和辅助组件,所述活检钳本体包括导管、钳头以及手柄,所述钳头设置于所述导管的第一端,所述手柄设置于所述导管的第二端,所述钳头通过控制线相连;所述辅助组件包括传感器和显示器,所述传感...
- 郭素峡卢炯斌袁锡裕陈丽华简政威
- 一种前端配有微球囊的微导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端配有微球囊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内分别设置有导丝通道和充放气通道,导管本体的近端设有与所述导丝通道相连的外接头,所述外接头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充放气通道的近端相连的充气接头...
- 郭素峡姚永钊梁广柱温柱华卢炯斌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预防慢血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预防慢血流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患者意愿将163例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分为常规冠脉内给药组81例和超选择冠脉内给药组82例,分别给予冠脉内替罗非班+血栓抽吸治疗和超选择冠脉内替罗非班+血栓抽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程度、CKMB峰值、CTn-I峰值以及3个月随访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择冠脉内给药组患者ST段完全回落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冠脉内给药组,CKMB峰值和CTN-I峰值显著低于常规冠脉内给药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常规冠脉内给药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低于常规冠脉内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择冠脉内给药组患者随访3个月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冠脉内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提高靶病变局部血药浓度,改善即刻的血流,降低慢血流或无复流情况,使术后的ST段完全回落得更快,短期随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
- 苏少辉叶健烽何小萍李大强熊斌卢炯斌林爱玲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脉超选择替罗非班慢血流
- 基于Transformer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分割方法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分割方法,包括:获取任意一帧超声心动图;利用基于Transformer的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分割模型对所述任意一帧超声心动图进行处理,得到左心室的语义分割结果...
- 郭素峡卢炯斌黄志超廖敏琪姚永钊梁广柱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心脏电传导通路的潜能
- 2014年
- 背景:自体干细胞移植到心脏是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研究方向,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针对心脏传导系统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评价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具有治疗心脏传导阻滞方面疾病的潜能。方法: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利用5-氮胞苷诱导为心肌样细胞。14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胸手术后,将左心耳左心室前壁进行缝合(实验组8只,对照组6只)。术后1个月将实验组兔经5-氮胞苷诱导4周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DAPI标记后,开胸直视下注射入左心室前壁-左心耳左心室缝合瘢痕区-左心耳;对照组予以培养基替代细胞。细胞移植后1个月再次开胸暴露心脏,在左心耳、左室前壁分别插入电极,进行心脏房室旁道的电生理检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在左心房左心室缝合瘢痕区形成房室旁道。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到兔左心耳左心室缝合区后,实验组有2只兔子在行电生理刺激时心电图提示有房室旁道形成。移植后心脏冰冻切片在荧光显镜下能观察到移植的细胞在左心室和缝合区存活,而对照组则未有上述表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x43并与心肌细胞形成间隙连接的特点结合在细胞移植组中形成房室旁道的心脏电生理检测表现,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备能够用于治疗心脏传导系统阻滞相关疾病的可能。
- 周浩粤卢炯斌邱汉婴
-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心脏电生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房室旁路
- 冠状动脉闭塞段注入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流影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通过在急诊介人治疗时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闭塞段注人替罗非班,观察其对无复流、慢血流现象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收住的12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研究目的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进行随机分组,分为A、B两组。A组59例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口处注射替罗非班;B组64例为血栓抽吸联合血栓抽吸导管直接在冠状动脉闭塞段内注人替罗非班。对比两组冠状动脉注人替罗非班前后无复流发生率及术后半年内心功能的变化,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径、6mm步行试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后3和6个月则差异显著(均为P<0.05)。两组患者TIMI血流n级所占比例最高(83.1%和85.9%),B组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比例低于A组(7.8%比11.9%夕=7.319,P=0.023),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6.3%比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术中在冠状动脉闭塞段直接注人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改善心功能。
- 何小萍苏少辉叶健烽林爱玲李大强卢炯斌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冠状动脉闭塞无复流现象替罗非班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超选择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进行急诊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40例,数字抽签随机分为静脉给药组(静脉组)77例、常规冠状动脉内给药组(常规组)81例和超选择冠状动脉内给药组(超选择组)82例,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的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术后ST段回落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mI)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0.529),超选择组术后ST段完全回落为61例(74.4%),高于静脉组48例(62.3%)、常规组50例(61.7%)(X2=8.24,P〈0.05)。超选择组CKMB、CTn-I峰值低于静脉组和常规组(P〈0.05)。3组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随访,超选择组左心室射血分数(P=0.002)、心绞痛发生率较其他两组改善(P〈0.05)。而在靶病变重建、非致死性心梗、用药后血小板减少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超选择冠状动脉内给药能增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症状。
- 苏少辉叶健烽何小萍李大强熊斌卢炯斌林爱玲
- 关键词:心肌梗死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后在房室传导阻滞模型中的治疗探索
- 2011年
- 目的:观察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在房室传导阻滞(AVB)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兔BMSCs,用5-氮胞苷诱导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在构建AVB模型后第10d实验组于房室结区移植自体心肌样细胞;对照组于房室结区注入培养液。2周后观察实验动物体表心电图,对比移植前后兔AVB的改善情况;冰冻切片观察移植区细胞存活情况。结果:实验组中AVB(-)组的HR、P-P、P-R和R-R间期与AVB(+)组及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AVB(+)比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区细胞能很好存活。结论:兔自体BMSCs经体外扩增诱导为心肌样细胞后对AVB有治疗作用。
- 卢炯斌邱汉婴周浩粤詹俊钦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冠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叶健烽苏少辉何小萍卫展扬何如平莫静兰简政威熊斌李大强林爱玲卢炯斌刘冬生杨燕华陈国栋肖慧梅
- 国内外已发表的临床研究所报道的有关血小板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包括盐酸替罗非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静脉内全身给药或通过指引导管在冠状动脉口处给药,加上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中止,使得罪犯冠状动脉血管难以保证足够的药物...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替罗非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