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立平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2篇艺术
  • 2篇诗歌
  • 1篇对立
  • 1篇语言
  • 1篇遮蔽
  • 1篇诗歌创作
  • 1篇诗歌艺术
  • 1篇诗集
  • 1篇牛仔
  • 1篇牛仔裤
  • 1篇主题
  • 1篇自我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传统
  • 1篇民主
  • 1篇卡明斯
  • 1篇苦涩
  • 1篇黑人
  • 1篇暴力
  • 1篇本真

机构

  • 5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作者

  • 5篇刘立平
  • 1篇李林
  • 1篇于丽艳

传媒

  • 2篇外国文学
  • 1篇海外英语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变异手段对“对立主题”之转化和超越的助力——e.e.卡明斯诗集《没有感谢》艺术浅论
2014年
变异是是诗歌语言前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统计和分析前景化理论中变异的语言现象和衔接机制,对e.e.卡明斯诗集《没有感谢》中前30首诗歌进行系统地剖析,来探讨变异的手段所要达到的前景化效果,从而深入阐释前景化理论下,诗歌语言变异表达和传递的主题以及美学价值。
李林于丽艳刘立平
陈美玲诗歌创作的三阶段
2019年
从女性主义出发,综合考虑族裔和身份的因素,陈美玲的写作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试图通过“自我遮蔽”融入白人文学的“伟大传统”,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却无法摆脱文化的乡愁;第二阶段开始关注自我身份和自我解放,努力为华裔女性争取权益;第三阶段自由地运用各种文学模式和手段,不局限于一种美学,最终达到各种传统与文化的融合。
刘立平
关键词:文化传统
本真的呈现:詹姆斯·斯凯勒的诗歌艺术被引量:1
2012年
纽约派诗人的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凯勒的诗作将自我的生活融入诗歌,从而让生命本身就成为一种无可替代的艺术。他写诗的目的就是为了呈现事物本真的面貌,让事物按照原来的方式在诗歌中延续自己的生命。他坚持语言和世界的透明关系,通过命名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刘立平
关键词:本真语言
诗八首
2012年
早安 早安,或者说头痛。夜 里下过雨 雾霭沉沉。小径 随之阴暗,草丛也 显得茂密。我顺从地 脱掉短裤, 穿上橡皮裙 或是牛仔裤。苦涩的咖啡。
詹姆斯·斯凯勒刘立平
关键词:牛仔裤苦涩
日常书写中的黑人民主之路——试论格温朵琳·布鲁克斯的创作
2022年
布鲁克斯的《布朗兹维尔的一条街》呈现了黑人群体的日常生活图景和种族生存困境。为了改变黑人艰难的生活处境,获得民主与自由,布鲁克斯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莫德·玛莎》塑造了一位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她热爱阅读,追求精神自由,从未放弃对幸福生活的追寻。在《吃豆子的人》中,作者把眼光转向种族暴力事件,黑人群体诉诸暴力的行为模式体现了黑人对于社会公共权利的诉求,同时也催生了白人内部对于种族歧视的质疑。在《在麦加》中,作者通过帕皮塔之死谴责黑人内部的暴力,在寻找帕皮塔的过程中探索建立“黑人国度”的可能。
刘立平
关键词:黑人暴力民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