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芳

作品数:61 被引量:220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8篇棘球蚴
  • 27篇棘球蚴病
  • 21篇流行病
  • 21篇流行病学
  • 19篇虫病
  • 13篇流行病学调查
  • 10篇包虫
  • 10篇包虫病
  • 7篇源性
  • 7篇土源性
  • 7篇土源性线虫
  • 6篇寄生虫
  • 5篇土源性线虫病
  • 4篇血清
  • 4篇流行病学调查...
  • 4篇寄生虫病
  • 4篇感染率
  • 4篇肠道
  • 3篇喜马拉雅旱獭
  • 3篇蛔虫

机构

  • 59篇青海省地方病...
  • 6篇青海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井冈山大学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西藏自治区疾...
  • 1篇青海省动物疫...
  • 1篇索尔福德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热景生物...

作者

  • 59篇刘玉芳
  • 45篇马霄
  • 44篇张静宵
  • 40篇蔡辉霞
  • 35篇刘培运
  • 34篇马俊英
  • 33篇王虎
  • 26篇王威
  • 23篇王永顺
  • 22篇刘海青
  • 22篇雷雯
  • 19篇赵延梅
  • 19篇刘巴睿
  • 15篇何多龙
  • 15篇吴献洪
  • 15篇刘佳
  • 14篇张雪飞
  • 14篇刘娜
  • 13篇韩秀敏
  • 11篇张雄英

传媒

  • 18篇中国寄生虫学...
  • 10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中国地方病学...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热带病与寄生...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省久治县人群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掌握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人群棘球蚴病流行现状,为科学制定青藏高原本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LISA检测及B超探查综合确定人群棘球蚴病的感染与患病情况。结果人群棘球蚴病ELISA检测阳性率为29.26%(287/981)、患病率为8.01%(124/1549)。其中细粒和多房棘球蚴病患病率分别为5.42%(84/1549)和2.52%(39/1549)、两型混合患病1例,多房棘球蚴病所占构成比为31.45%(39/124)。结论进一步证实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为棘球蚴病混合存在流行县,县内棘球蚴病危害极为严重。
吴献洪王虎川中正宪森岛康之马霄刘培运刘玉芳赵延梅刘海青张静宵余森海
关键词:棘球蚴病流行病学
青海省东部地区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流行现状调查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青海省东部地区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流行现状。方法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镜检带绦虫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囊虫病抗体。结果共粪检5943人,查出猪带绦虫感染者5例,感染率为0.08%;血清检测1162人份,囊虫感染者19例,感染率为1.64%。结论青海省东部地区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仍有一定程度的流行,各地仍需高度重视,积极普及健康教育,大力加强该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吴献洪何多龙刘巴睿张静宵刘培运刘海青马霄蔡辉霞赵延梅曾诚刘玉芳胡兰省王虎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
青海省果洛州儿童感染棘球蚴血清学调查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和分析青海省果洛州5个县儿童棘球蚴感染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青海省果洛州玛沁、甘德、达日、班玛、久治5个县37个乡(镇)的43所学校全部6~12岁学生7 445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ELISA检测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结果果洛州儿童抗棘球蚴血清总阳性率为21.24%(1581/7445),其中阳性最高的乡(镇)是玛沁县下大武乡,为45.04%(59/131),最低的是斑玛县江日堂乡,为4.82%(8/166);阳性率最高的县是玛沁县,为24.25%(381/1571),斑玛县最低,为15.13%(149/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163,P<0.01);男生和女生的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95%(779/3719)和21.52%(802/37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2,P=0.542);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91,P=0.046)。人均羊饲养数与儿童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351,P<0.05),户均养犬数与儿童儿童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432,P<0.05)。结论青海省果洛州儿童棘球蚴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并存在地区差异;羊饲养量及养犬数与儿童棘球蚴抗体阳性率相关。
李俊伍卫平王虎韩秀敏马霄蔡辉霞张静宵刘玉芳苏国明赵延梅王永顺刘海青周晓农曹建平
关键词:棘球蚴病儿童血清学调查
2016—2020年青海省监测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了解2016—2020年青海省土源性线虫国家级监测点人群,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6—2020年在全省29个县(市、区)设立国家级监测点,每年固定监测点2个,流动监测点5~6个。各监测点按地理位置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200人为调查对象。采集调查对象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一粪二检)检测土源性线虫虫卵;对3~9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计算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感染度,分析感染人群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地区的分布情况。组间感染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016—2020年共调查37724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0.86%(323/37724)。感染虫种以蛔虫为主,感染率为0.85%(322/37724),占总感染人数的99.69%(322/323),轻度感染占87.89%(283/322),中度感染占12.11%(39/322)。3~9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为0.02%(1/4069)。男、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0.80%(148/18550)、0.91%(175/19174),二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1,P>0.05);3~10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1.42%(90/6351),不同年龄组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16,P<0.01);汉族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1.66%(276/16622),不同民族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302,P<0.01);民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2.82%(5/177),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710,P<0.01)。2016—2020年,固定监测点中,平安区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21%(24/1086)、3.37%(39/1157)、1.70%(17/1000)、1.19%(13/1091)和0.80%(8/1003),不同年度之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39,P<0.01);互助县的感染率分别为1.81%(18/994)、2.47%(24/971)、2.28%(23/1007)、3.01%(30/998)和2.37%(24/1012),不同年度之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32,P>0.05)。20
张静宵史可梅刘玉芳赵存哲詹培珍王威刘佳刘娜雷雯张青张雄英马霄蔡辉霞马俊英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2009年
刘海青何多龙赵延梅刘玉芳
关键词: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棘球蚴病藏族自治气候条件总产量
青海省东部猪带绦/囊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2007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青海省东部人体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①问卷调查居民排节片史、食米猪肉史;②应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镜检人体肠道带绦虫卵;③ELISA法查血清抗体;④CT/MRI检查结果。[结果]粪便检查7714人,查出猪带绦虫感染者11例,感染率为0.14%;检测血清3370人份,囊虫病阳性233例,阳性率为6.91%。[结论]青海省猪带绦/囊虫病的感染以经济欠发达的浅山地区感染较高;儿童和青壮年为高危人群。由于该病危害严重,应积极普及健康教育,大力加强该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张静宵王虎吴献洪何多龙刘培运曾诚刘巴睿马霄刘海青蔡辉霞刘玉芳马俊英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
青海省成人大骨节病患者掌指骨X线征象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青海省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右手掌指骨X线征象,了解成人大骨节病的好发部位。方法按照《大骨节病诊断》(WS/T207-2010)对青海省111例临床诊断为成人大骨节病的患者进行右手掌指骨X线拍片,选择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增粗、关节软骨面下硬化、骨赘、囊样变、毛糙不整和凹陷缺损作为描述性指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查111例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右手掌指骨X线,检出异常103例,异常率为92.79%。Ⅱ~Ⅳ指骨为好发部位,其中Ⅱ指骨近节、中节发生影像学改变95例,占92.23%(95/103);Ⅲ指骨近节、中节发生影像学改变102例,占99.03%(102/103);Ⅳ指骨近节、中节发生影像学改变102例,占99.03%(102/103)。Ⅱ-Ⅳ指骨近节、中节影像学改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Ⅳ近节指骨影像学改变为关节增粗212例、凹陷缺损7例、毛糙不整134例、骨赘47例、囊样变15例、关节间隙狭窄115例:Ⅱ-Ⅳ中节指骨影像学改变为关节增粗77例、凹陷缺损37例、毛糙不整137例、骨赘26例、囊样变19例、关节间隙狭窄126例,χ^2=79.33,P〈0.05)。结论手部Ⅱ-Ⅳ指骨是成人大骨节病患者的好发部位。
赵志军李强刘玉芳李生梅杨佩珍孟献亚徐小青余慧珍孙丽艳朱雷王丽华蒲光兰
关键词:大骨节病掌骨指骨X线
青海省达日县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2
2009年
目的分析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棘球蚴病的流行分布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7年8~9月对达日县6个乡各2~3个自然村的3周岁以上常驻牧民分别用B超、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间接ELISA法(重组AgB和Em18抗原)检查两型棘球蚴病患病和感染情况。并调查当地啮齿类动物、牦牛、绵羊和野犬的感染情况,对采集的棘球绦虫和棘球蚴用PCR-RFLP方法进行虫种鉴定,并确定其基因型。收集牧民的家犬粪便,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粪抗原阳性率。结果共调查牧民1723人,B超查出棘球蚴病患者236例(占13.7%),其中囊型和泡型棘球蚴病患病率分别为5.5%(95/1723)和8.2%(141/1723)。男、女性棘球蚴病患病率分别为11.6%和16.0%(χ2=7.0,P<0.05)。家犬粪抗原阳性率为11.3%(31/275)。剖检9只无主犬,其中5只棘球绦虫感染阳性,对检获的虫体经PCR-RFLP鉴定,1只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为G1,4只犬感染多房棘球绦虫。牦牛、绵羊的细粒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26.4%(14/53)和5/16,对从牦牛、绵羊检获的细粒棘球蚴经PCR-RFLP鉴定,基因型均为G1。捕获高原鼠兔239只,石渠棘球绦虫感染率为11.3%(27/239)。结论达日县存在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的分布,泡型和囊型棘球蚴病在人群中严重流行,犬是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主要传染源。
韩秀敏王虎蔡辉霞马霄刘玉芳韦炳辉Ito ACraig PS
关键词:棘球蚴病流行病学
青海省人体棘球蚴病现状调查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人体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流行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确定调查点。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血清中抗包虫IgG抗体,确定感染率;用B超诊断技术行腹部包虫病筛查。结果共调查6个县10个点5274人,查出包虫病病人95例,检出率为1.80%;检测血清3989人份,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2.01%(198/1649)和16.37%(383/2340),女性高于男性(χ^2=14.78,P〈0.01);包虫病感染率、检出率总体上以藏族[18.54%(446/2405)、2.54%(78/3070)]、牧民[24.97%(239/957)、4.78%(50/1046)]和60~〈70岁年龄组[15.81%(34/215)、6.52%(18/276)]较高,地区分布以共和县[24、44%(240/982)、3.95%(41/1037)]和玉树县[20、59%(161/782)、2.99%(32/1070)]较高。结论青海省包虫病在各调查点均有分布,病情以青南高原和环湖牧区最重。防治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广大牧业区,主要目标人群应针对女性、藏族和牧民。
何多龙吴献洪刘巴睿张静宵马霄刘培运刘海青蔡辉霞赵延梅刘玉芳曾诚王虎
关键词: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研究
2015年青海省人体蛔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7
2017年
为进一步掌握青海省人体蛔虫感染现状,有效防治蛔虫感染。于2015年5-9月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青海省17个县(市)53个调查点采集常住居民(1岁以上)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一粪三检)粪检蛔虫感染情况,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共调查13 660人,蛔虫感染者140例,感染率为1.05%,其中轻度感染133例(占95.00%),中度感染4例(占5.00%),未见重度感染者。人群感染率以平安县(2.49%)和民和县(2.13%)较高,且不同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24,P<0.05);0~10岁组感染率(2.58%)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粪检蛔虫卵阳性者中,汉族感染率(1.95%)高于其他民族(P<0.05);学龄前儿童感染率(2.24%)高于其他职业人群(P<0.05)。未受精蛔虫卵占99.29%(139/140),仅共和县检出1例受精蛔虫卵。提示该省蛔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均较低。
马霄赵存哲张静宵刘玉芳程时磊刘培运张雪飞马俊英王永顺蔡辉霞刘娜雷雯王威刘佳张雄英詹培珍
关键词:蛔虫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