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理
  • 2篇预后
  • 2篇肾穿
  • 2篇肾穿刺
  • 2篇肾穿刺活检
  • 2篇肾功能
  • 2篇肾功能衰竭
  • 2篇肾活检
  • 2篇肿瘤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淋巴
  • 2篇经皮肾穿
  • 2篇经皮肾穿刺
  • 2篇经皮肾穿刺活...
  • 2篇活检
  • 2篇急性肾功能
  • 2篇急性肾功能衰...
  • 2篇功能衰竭
  • 2篇病理分析

机构

  • 9篇广东省梅州市...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刘清华
  • 2篇薛少清
  • 2篇吴秋良
  • 2篇彭身华
  • 1篇郑少秋
  • 1篇林素暇
  • 1篇黄艳芳
  • 1篇杜春荔
  • 1篇李永生
  • 1篇匡亚玲
  • 1篇连永伟
  • 1篇谢寿城
  • 1篇邓晋郁
  • 1篇邱维强
  • 1篇邓伟胜
  • 1篇郑志坚
  • 1篇王鸿章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6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62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特征:62例(100%)vimentin阳性,59例(95.2%)CD117阳性,49例(79.0%)CD34阳性,24例(38.7%)NSE阳性,10例(16.1%)HHF35阳性。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免疫组化在诊断中起重要的作用,其中CD117和CD34阳性标记是确诊GIST最有价值的免疫标记物。良恶性的鉴别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和核分裂的多少而定。手术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刘清华彭身华吴秋良匡亚玲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对比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B组采用尿激酶治疗,A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2h、1d、7d的临床疗效及NIHSS评分进行观察。结果 A组治疗后2h、1d的总有效率为56.00%、64.00%,明显较B组40.00%、52.00%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d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后2h、1d的NIHSS评分较B组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的NIHSS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确切,且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钟伟清邓伟胜刘清华
关键词:尿激酶阿替普酶脑梗死神经功能
经皮肾穿刺活检在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治中的地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病理类型及病因分布,评价肾活检在肾脏病诊治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对30例ARF具有肾穿刺活检适应证的患者,在B超介入定位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并做光镜、免疫病理检查及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0例ARF患者肾穿刺均能成功取得肾小球,标本合格率为97%,病理分析显示:硬化性肾炎2例(6.67%);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7例(56.67%),其中IgA肾病3例,肾小球轻微病变5例,膜性肾病2例,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2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2例,新月体肾炎3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8例(26.62%),其中狼疮性肾炎6例,过敏性紫癜肾炎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2例(6.67%);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3.33%)。并发症主要有肉眼血尿2例,肾周血肿1例,未发生误穿其他脏器、感染及严重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ARF患者行肾活检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及病理类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薛少清刘清华
关键词:肾活检急性肾功能衰竭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PD-L1与TILs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亚群(TILs)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诊治并接受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10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L1、CD4^(+)TILs、CD8^(+)TILs、叉头翼螺旋转录因子3(Foxp3)^(+)TILs表达水平。比较不同PD-L1表达水平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对PD-L1表达水平与TILs密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PD-L1表达水平、TILs密度及密度比值与累计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PD-L1表达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和(或)细胞膜,阳性表达率为34.65%(35/101);CD4^(+)TILs计数为94(45,190);CD8^(+)TILs计数为63(31,117);FoxP3^(+)TILs计数为6.0(2.5,13.5);FoxP3^(+)TILs/CD8^(+)TILs比值为0.109(0.036,0.193)。PD-L1阳性表达组与PD-L1阴性表达组CD4^(+)TILs、CD8^(+)TILs、FoxP3^(+)TILs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表达情况与CD4^(+)TILs、CD8^(+)TILs、FoxP3^(+)TILs密度均呈正相关(r=0.305、0.222、0.222,P=0.002、0.026、0.026)。生存组与死亡组CD4^(+)TILs密度、CD8^(+)TILs密度和PD-L1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年龄<50岁、PD-L1阳性表达、CD4^(+)TILs高密度、CD8^(+)TILs高密度、FoxP3^(+)TILs/CD8^(+)TILs低比值患者累计生存率均高于手术年龄≥50岁、PD-L1阴性表达、CD4^(+)TILs低密度、CD8^(+)TILs低密度、FoxP3^(+)TILs/CD8^(+)TILs高比值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L1阳性表达、CD8^(+)TILs高密度是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PD-L1、CD4^(+)TILs、CD8^(+)TILs、FoxP3^(+)TILs/CD8^(+)TILs比值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均有关,其中PD-L1阳性表达、CD8^(+)TILs高密度是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
刘堃卢善明郑志坚姚运红郑少秋刘清华谢寿城
关键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程序性死亡配体-1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预后
IgA肾病70例病理分型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IgA肾病病理分型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经肾穿刺活检组织检查确诊为IgA肾病的70例患者,系统分析各个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指标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病理学分型中Ⅰ、Ⅱ、Ⅲ、Ⅳ、Ⅴ型各占27.1%、21.4%、17.1%、15.7%、18.6%;病理类型轻者多表现为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疗效较好,而病理类型重者临床表现多为急进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血压,疗效差,预后差。结论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早期及时行肾活检并作病理分型对IgA肾病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刘清华彭身华黄艳芳
关键词:IGA肾病预后
多层螺旋CT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病理对照对十二指肠肿瘤诊断价值。方法对79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肿瘤MSCT资料及发病机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中十二指肠腺癌57例,间质瘤7例,恶性淋巴瘤7例,类癌4例,脂肪瘤2例,腺瘤2例。十二指肠腺癌CT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部软组织肿块影,伴肠腔不规则狭窄;间质瘤CT表现多为较大软组织肿块,有明显强化,肿块多腔外生长;恶性淋巴瘤CT表现肿瘤累及肠管范围较长,肠壁增厚明显,呈轻-中度强化,但肠梗阻症状不明显;类癌CT表现软组织肿块或结节影,强化较明显;脂肪瘤CT表现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影(CT值为负值),强化不明显;腺瘤CT表现等密度的菜花状小肿块影,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边缘有分叶状。结论 MSCT有助于十二指肠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的评估有很大帮助。
连永伟刘清华颜显杰邓晋郁王鸿章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
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2001年
刘清华吴秋良林素暇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乳腺病理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病理类型及病因分布,评价肾活检在肾脏病诊治中的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ARF患者具有肾穿刺活检适应证的病例,在B超介入定位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并作光镜、免疫病理检查及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0例ARF患者肾穿刺均能成功取得肾小球,标本合格率为96.7。病理分析显示:硬化性肾炎2例(6.67);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7例(56.67),其中IgA肾病3例,肾小球轻微病变5例,膜性肾病2例,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2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2例,新月体肾炎3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8例(26.62),其中狼疮性肾炎6例,过敏性紫癜肾炎2例;另外,急性肾小管坏死2例(6.67);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3.33)。并发症主要有肉眼血尿2例,肾周血肿1例,未发生误穿其他脏器、感染及严重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肾活检是可行的,有助于明确病因及病理类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薛少清李永生刘清华邱维强杜春荔
关键词:肾活检急性肾功能衰竭
42例狼疮性肾炎的病理与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与临床特点,了解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LN患者的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结果I、II、Ⅲ、IV、V型各占2.3%、11.9%、28.5%、42.6%、14.3%;结论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一定联系;肾活检对判断疾病活动性,指导治疗与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刘清华
关键词: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