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冬
-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皮抑素和E//V比值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 目的:结合前期有关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探讨大鼠...
- 刘旭冬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内皮抑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文献传递
- IL-17F干预后其受体及调节因子BMP-2和Noggin在大鼠成骨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 背景目前全世界面临着社会老龄化,而骨质疏松症致骨折这一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骨质疏松症是全身性的骨骼疾病,骨强度降低是其特点,这将急剧增加病人骨折的风险性。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只能改善和延缓发展病情,并不能达到...
- 刘旭冬
- 关键词:成骨细胞BMP-2NOGGIN
- 文献传递
- 布托啡诺与吗啡预先鞘内注射对大鼠福尔马林诱导的疼痛行为学及脊髓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 <正>目的:研究布托啡诺与吗啡鞘内注射对大鼠福尔马林诱导的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比较二者的镇痛效果。方法:24只健康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鞘内预先注射生理盐水)、B组吗啡组(鞘内预先注射吗啡10μg)及...
- 刘旭冬
- 文献传递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的变化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S)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70~330g,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8)和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n=40)。讯组采用改良的Zeaknza线栓法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90min时拔出线栓行再灌注。S组只插入线栓,不阻断大脑中动脉。S组于术后1d时、IR组分别于再灌注6h、1、2、4、7d时,取8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然后处死,取脑组织,观察脑梗死情况,采用RT—PCR法测定VEGF mRNA和ES mRNA的表达,计算其比值(ES/VEGF)。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再灌注各时点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升高,脑组织VEGF mRNA表达上调,再灌注1、2、4、7d时脑组织ES mRNA表达上调,再灌注2、4、7d时脑组织ES/VEGF降低(P〈0.01)。再灌注2d时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最高,VEGF mRNA表达及ES/VEGF至谷值,ES mRNA表达至峰值,脑梗死最严重。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VEGF mRNA和ES mRNA表达上调,且脑损伤程度与脑组织ES和VEGF的平衡状态有关。
- 刘旭冬于灵芝韩友群姜丽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内皮抑素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 微血管密度和TGF-β1及其Ⅰ型受体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变化
-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GF-β1及其Ⅰ型受体—ALK1/ALK5的表达和血管密度的变化。方法:5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和模型组(n=48)。模型组根据再灌注的时间分为6小时,1天,2天,3天,4天...
- 姜丽于灵芝刘旭冬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转化生长因子-Β1微血管密度
- 文献传递
- 盐酸羟考酮和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性内脏痛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及硫酸吗啡控释片对癌性内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72例癌性内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OO组应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MO组应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根据NCCN(2008年)原则,应用即释吗啡进行药物剂量滴定,后转换为控释剂。整个过程保持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记录应用控释剂后15d的解救药用量及副作用,分析控释药物的成本—效果比,评价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及硫酸吗啡控释片对癌性内脏痛的治疗效果。结果:解救药用量OO组少于MO组(P<0.05)。OO组便秘、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MO组(P<0.05),疼痛治疗有效率及成本—效果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和硫酸吗啡控释片都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但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在解救药用量及减少胃肠道副作用方面优于硫酸吗啡控释片,可作为癌性内脏痛治疗的优选药物。
- 于慧梁立双王建峰刘旭冬张国转刘恩宇
- 关键词:疼痛消化道肿瘤
-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内皮抑素和VEGF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Naslund腹主动脉阻断方法建立脊髓缺血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分别检测脊髓缺血30min、90min再灌注后6h,2d,7d血清ES和VEGF水平;计算血清ES与VEGF含量的比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脊髓缺血30min再灌注后病理改变较轻,血清中VEGF、ES及e/V值无明显变化;缺血90min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较重,多数呈不可逆性坏死改变,ES[(107.750±9.692)ng·mL-1]及e/V值[(4.963±1.097)×103]均明显升高。结论大鼠脊髓缺血90min导致不可逆的脊髓损伤,血清e/V值的高低可能是影响缺血脊髓损伤程度和愈后的关键因素。
- 刘旭冬于灵芝徐长宪郭兰敏边雯
-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内皮抑素
- PPARα及其下游炎性因子在炎性疼痛大鼠脊髓水平表达的实验研究
- <正>目的:观察角叉菜胶致炎大鼠脊髓水平PPAR及其下游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以探讨脊髓水平PPARα通路对炎性疼痛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2%角叉菜胶诱导急性炎症模型,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4、6、...
- 王建峰梁立双汪蕾刘旭冬刘倩张国转孙颖娇
- 文献传递
- 疼痛:不能一忍了之
- 2012年
- 疼痛是我们经常遇见的问题。尤其是慢性疼痛患者,剧烈疼痛如果得不到缓解,会发展成为顽固性疼痛,甚至会导致患者自杀。所以,如何让患者远离疼痛的折磨,是医学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 刘旭冬
- 关键词:疼痛患者顽固性疼痛剧烈疼痛
- 内皮抑素和e/V比值在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 于灵芝刘旭冬于开玺边雯李云谭海波张娜韩友群张刚石秀芳
- 研究大鼠脑、脊髓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脑组织及血清中与血管生成、神经营养有关的细胞因子(内皮抑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脑、脊髓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规律,探讨内皮抑素和e/V比值在脑、脊髓缺...
- 关键词: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枢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