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
-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省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翻堆覆盖工艺及季节对槽式堆肥的影响
- 为了解翻堆频率与覆盖工艺对堆肥过程的影响,并找出最佳堆肥工艺条件,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开展了不同翻堆频率和覆盖条件的槽式高温堆肥试验,经过对多个理化指标和腐熟度指标进行测定和方差分析,结论如下:
夏季堆肥结果表明:不同...
- 刘方
- 关键词:理化性质腐熟度
- 土壤类型与不同筋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联性被引量:5
- 2011年
- 为了解不同筋型小麦对土壤类型的适宜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筋型小麦品种在四个不同土壤生态类型(潮土,褐土,砂姜黑土,水稻土)上的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籽粒产量、有效穗数、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在潮土上最高,在水稻土上最低;砂姜黑土上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千粒重均最低;水稻土上强筋和弱筋小麦穗粒数最少,在褐土上最多。潮土、褐土上强筋小麦籽粒蛋白含量、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含量高于弱筋小麦;水稻土、砂姜黑土上弱筋小麦籽粒蛋白含量及其组份含量高于强筋小麦。潮土、褐土上强、中筋小麦出粉率、湿面筋、吸水量高于水稻土、砂姜黑土;而水稻土、砂姜黑土上弱筋小麦出粉率和湿面筋含量高于潮土和褐土。在潮土、褐土上强筋和中筋小麦能取得较好的面团品质,在水稻土、砂姜黑土上弱筋小麦能取得较好的面团品质。因此,郑州地区的潮土三种筋型小麦均适宜种植,与水稻土相比,能够取得较高产量和较好品质。综合来看,潮土和褐土种植强筋小麦比弱筋小麦好;水稻土种植弱筋小麦比强筋小麦好。
- 化党领刘方介晓磊
- 关键词:小麦土壤类型筋力
- 翻堆与覆盖工艺对猪粪秸秆堆肥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2
- 2011年
- 为了解翻堆与覆盖工艺对堆肥过程及堆肥理化性质的影响,开展了70天的猪粪、秸秆冬季室外半敞开式自然通风堆肥试验。试验共设计6个处理,分别为翻堆频率1周1次、2周1次、不翻堆。每个翻堆处理均设覆盖和不覆盖2种方式。经过对多个指标测定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翻堆工艺在加快堆体物料减量化(P=0.0001),加快堆体升温(P=0.0000)和有机质(TOM)降解(P=0.0080)方面影响极显著,并显著提高发芽率(GI)(P=0.0330),但同时导致氨气(NH3)的大量挥发,造成更多氮素(TN)损失(P=0.0190)。不同翻堆频率的处理在物料减量化、pH值、电导率(EC)、有机质降解率和发芽率指数方面差异不显著,而翻堆1周1次极显著缩短高温期(P=0.0000),显著加速氨气排放(P=0.0190)。覆盖可延长高温期(P=0.0001),当翻堆频率为2周1次和不翻堆时覆盖显著减少氨气挥发和氮素损失(P=0.0130),但同时减慢堆肥腐熟进程。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因素后认为:不覆盖,翻堆频率为2周1次的条件下冬季室外自然通风堆肥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中小型企业冬季堆肥化生产提供参考。
- 化党领刘方李国学江滔
- 关键词:秸秆堆肥降解翻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