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恒

作品数:18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深圳市龙岗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骨折
  • 4篇血管
  • 4篇血管内皮
  • 4篇血管内皮生长...
  • 4篇神经损伤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生长因子
  • 4篇股骨
  • 3篇缺损
  • 3篇坐骨
  • 3篇坐骨神经
  • 3篇坐骨神经损伤
  • 3篇细胞
  • 3篇纤维蛋白凝胶
  • 2篇增殖
  • 2篇治疗股骨颈骨...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皮瓣
  • 2篇周围神经

机构

  • 13篇深圳市龙岗中...
  • 8篇遵义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作者

  • 18篇刘恒
  • 12篇曹瑞治
  • 6篇余英剑
  • 3篇张展奎
  • 3篇李桂涛
  • 2篇陈伟全
  • 2篇曹爱兵
  • 2篇尹晓宁
  • 1篇曾春香
  • 1篇吴应东
  • 1篇张新
  • 1篇刘建国
  • 1篇叶碧武
  • 1篇林绵辉
  • 1篇龚海琴
  • 1篇章光荣
  • 1篇覃晓龙
  • 1篇牛振东
  • 1篇蓝宇萍
  • 1篇蔡威黔

传媒

  • 4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国编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2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组逆行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对比两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设计指背动脉组和指背神经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通过皮瓣成活质量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皮瓣疗效。结果经随访42例皮瓣全部成活,感觉功能评价指背神经逆行岛状皮瓣组较好。结论拇指指背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优于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曹爱兵曹瑞治余英剑刘恒张小良刘峰尹晓宁张坤尧
关键词:岛状皮瓣皮肤缺损拇指皮神经
肱动脉损伤修复的临床研究
2008年
目的分析肱动脉损伤的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院1988年4月至2003年6月收治确诊的肱动脉损伤患者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为开放性损伤,其中锐器伤占58.5%,挫伤占41.5%。所有病例均合并有骨折、神经损伤或软组织的挫伤。有38例损伤的血管行断断吻合,14例行自体静脉移植,2例行截肢术,1例行单纯取栓术。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1-3年,其中1例遗留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经3次松解及功能重建手术,功能好转,3例肘关节活动受限,其余功能良好,所有患者无死亡。结论肱动脉损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损伤,对前臂和手的功能影响较大,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有效保存肢体,进一步减低致残率。
曹瑞治朱永林陈伟全张展奎王晓峰吴应东刘恒
关键词:肱动脉
传播学视域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改革创新范式探究——以游戏化传播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互联网+"新业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浪潮为传播行业与信息产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游戏化成为未来信息传播主流范式,为自媒体时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契机。文章通过传播学、情报学以及高等教育学跨学科研究,重新审视传播学视域下高校游戏化信息素养教育新内涵,以传播学视角构建我国高校游戏化信息素养教育改革路径,融入参与式传播、沉浸式传播、反馈式传播机制,从强化理念认同、平衡主体关系、构建互补模式、开发教育内容等方面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游戏化项目开发与建设,助推新时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创新发展。
沈洋刘建国李春鸣覃晓龙刘恒
关键词:传播学游戏化信息素养教育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由高能量引起的膝关节损伤日益上升。膝关节是人体下肢最重要的承重关节,其生理功能的稳定性依赖于关节内的骨性结构,即胫骨平台。虽然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约占胫骨平台骨折的4.3%左右[1],但由于位置特殊,解剖结构复杂,重要神经血管较多,导致复位固定较困难。
尹晓宁曹瑞治刘恒余英剑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后柱膝关节损伤人体下肢骨性结构
D-二聚体动态变化在老年人髋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6年
深静脉血栓(DVT)好发于围手术期中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发生隐秘,其外在症状、体征因患肢的肿胀疼痛而往往被忽略,但DVT的脱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尽早的诊断并积极干预治疗是我们的目标。如何早期诊断DVT,一般采用D-二聚体进行初步的判断,预测血栓性疾病发生[1]。
刘恒龚海琴曹瑞治余英剑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髋部骨折老年人骨折患者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方式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效果差异,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IFF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MIPPO技术结合LCP方式治疗,对照组采取PFNA治疗。术后两组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随访1年,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4.7±11.4)min、(267.9±79.4)mL、(83.4±7.9)d、(17.5±1.1)周,均优于对照组[(79.4±12.1)min、(336.2±84.5)mL、(103.3±9.5)d、(18.9±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15.9±2.3)d]与对照组[(16.7±2.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2例(73.3%),良5例(16.7%),一般2例(6.7%),差1例(3.3%),对照组分别为16例(53.3%)、5例(16.7%)、5例(16.7%)、4例(13.3%),观察组优良率[90.0%(27/3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与对照组[10.0%(3/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IFF生物力学稳定,有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较佳。
余英剑李桂涛洪翔曹瑞治刘恒陈伟全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纤维蛋白凝胶携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纤维蛋白凝胶携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损伤坐骨神经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为临床药物治疗坐骨神经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参照Allen氏垂直重量打击法,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
刘恒
关键词:坐骨神经损伤纤维蛋白凝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新生
文献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PCC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按治疗方法将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38例,采用PFNA系统固定)和PCCP组(32例,采用PCCP系统固定),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为(82.62±4.76)分,PCCP组为(81.49±4.29)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CP组术中出血量和伤口引流量显著少于PFNA组、PFNA组下地负重时间少于PCCP组(均P<0.05)。结论PCCP和PFNA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材料。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余英剑李桂涛蓝宇萍曹瑞治肖庭辉刘恒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周围神经损伤
2009年
刘恒曹瑞治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周围神经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继发性损伤
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减压术椎管内出血原因分析与处理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减压术术中椎管内出血的原因与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0年3月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减压术椎管内不同情况出血患者36例,采用控制性降压、电凝、压迫、冲洗、止血药等各种相应的方法处理。结果:术中出血量800~1 600mL,平均900mL,其中出血量<1 200mL 14例,1 200~1 500mL 18例,1 600mL 4例。所有患者获平均37.8个月(6~52个月)随访。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除18例完全性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外,余18例均获较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8级。结论:胸腰段骨折后路减压术中,减少腹压、控制性降压、用明胶海绵及小脑棉压迫止血、术前术中分别静推"立止血"等,能较好地处理术中椎管内出血,有效的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张新张展奎刘恒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后路减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