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平
-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清胱抑素C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胱抑素C(Cys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入选研究组和对照组。测定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血清Cys C及hs-CRP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MI、HbA1c、血脂、血压、Cys C、hs-CRP及IMT明显升高,而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IMT与Cys C、hs-CRP、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P<0.01)。以IMT为应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LDL-c、CysC、hs-CRP进入回归方程(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ys C、hs-CRP的升高可能与颈动脉IMT增厚有关。
- 邱宇珍刘志平周咏明吕静
- 关键词: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2型糖尿病
-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67例T2DM患者和52例非糖尿病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用随机双盲法比较47例T2DM患者用安慰剂和吡格列酮干预治疗8w后的血清脂联素、血糖、胰岛素抵抗(IR)水平。结果T2DM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P<0.05);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糖降低(P<0.05),IR明显改善,而常规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血糖水平及改善胰岛素抵抗。
- 杨杨戚筠谢奎刘志平邢晓磊姚春红陈琼霞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脂联素吡格列酮
- 吡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98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吡格列酮加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加二甲双胍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TG、TC、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TG和LDL-C无明显改变,TC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但是幅度均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提高对初诊T2DM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合用的降血糖效果优于单用二甲双胍。
- 杨杨戚筠谢军叶跃青刘志平邢晓磊姚春红白如君邱宇珍
- 关键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血脂
- 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8-异前列腺素F2a及血清胱抑素C与肾脏损害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特点及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24 h尿微量清蛋白定量将患者分为A组(尿微量清蛋白<30 mg/24 h,60例)和B组(尿微量清蛋白30~299 mg/24 h,60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比较3组受检者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Cys C(Cys C)、24 h尿8-异前列腺素F2a/肌酐(8-iso-PGF2a/Cr)。结果 A组、B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及24 h尿8-iso-PGF2a/Cr均显著高于C组(P<0.01),且B组又显著高于A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尿8-iso-PGF2a/Cr与血清Cys C水平呈正相关(r=0.674,P<0.01)。结论 Cys C、24 h尿8-iso-PGF2a/Cr均在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一致。
- 邱宇珍刘志平杨杨
- 关键词:胱抑素C氧化性应激8-异前列腺素F2A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氧化应激的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长期高血糖可通过激活体内慢性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而导致糖尿病并发症。近来,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越来越被重视,血糖波动可预测糖尿病并发症风险。而目前多数研究是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来评估血糖波动,但CGMS操作复杂,费用昂贵,不便于在临床广泛使用。本文通过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血糖波动情况与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4 h尿8-异前列腺素F2α/肌酐(8-isoPGF2α/Cr)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旨在探讨OGTT在预测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意义。
- 刘志平杨杨周咏明
- 关键词:血糖波动超敏C反应蛋白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