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萍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政治法律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主义
  • 6篇中国共产党
  • 6篇马克思主义
  • 6篇共产党
  • 6篇国共
  • 4篇中共
  • 4篇中共早期
  • 4篇马克思主义中...
  • 3篇中国共产党早...
  • 2篇马克思主义大...
  • 2篇毛泽东
  • 2篇建党
  • 1篇大众
  • 1篇大众化
  • 1篇党建
  • 1篇党建思想
  • 1篇邓小平
  • 1篇新工业化
  • 1篇新工业化道路
  • 1篇新民主主义

机构

  • 10篇对外经济贸易...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3篇刘建萍
  • 4篇陈明显

传媒

  • 2篇理论学刊
  • 2篇北京党史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前线
  • 1篇求索
  • 1篇鞍山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黄河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纪念毛泽东同...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话语:特征、影响与启示被引量:5
2015年
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话语在"社会主义"和"世界革命"潮流中兴起,根植于中国革命勃兴的历史背景下。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使之成为"革命"话语中颇具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代表,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形态科学性和思想先进性的标识符号,传递着中国共产党政治正当性和思想引领性的意蕴。中国共产党早期,通过重点批判自由主义思潮和国家主义派"盲目排外"思潮,实现在思想舆论层面的话语引导,有效地发挥了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动员。当然,现实政治复杂性带来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矛盾冲突问题,成为当时无法回避的矛盾焦点,隐含着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话语范式的某种局限性。考察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话语在思想界的建构,对当代具有重要启示。
刘建萍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早期
世纪之交 党建丰碑——面向21世纪的党建思想被引量:1
2001年
世纪之交是特殊而重要的历史时期。世纪之交国际共运处于前所未有的低潮中。江泽民对中国共产党如何立于不败之地作出了凝重思考。坚持三个代表 ,是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治国必先治党 ,治党必从严 ;坚持从严治党 ,才能永保执政地位。
陈明显刘建萍
关键词:治国治党从严
1961年京郊农村社会调查实践的重大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刘建萍
关键词:农村社会调查毛泽东
中共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论述评析--以1921-1927年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中共早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提出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论断。这些论断代表了中共幼年时期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和理论创新意识,为中共未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理论积淀,对今天仍有重要启示。
刘建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发展被引量:1
2006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伟大成果。它的提出与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共和国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它是时代的产物,人民的企盼,中国共产党策略智慧的结晶。
陈明显刘建萍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党理论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及特点
2012年
中国共产党把1921—1927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概括为"通俗化"、"具体化"和"群众化"。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体现为:实施主体的制度性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渗入社会革命舆论的主导话语体系;建立功能互补的多样化传播介质网,对不同对象采取区别教育策略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贵思考。
刘建萍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共产国际“布尔什维克化”思想与大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引量:4
2013年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布尔什维克化"思想在中国的实践经历了一个从正确为主向错误为主转化的过程,反映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双重趋向交织的状况。前期,中共对"布尔什维克化"基本条件和精神实质进行较为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矫正党内错误倾向中发展理论,将实践经验不断上升为理论;发展群众化政党并用正确理论武装群众,体现政治宣传树立群众代言人形象,组织结构符合群众化要求,实际工作坚持深入群众的观点方法。后期,教条化错误逐渐取代正确部分占据主导地位,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发展趋向发生逆转,其表现和原因是多方面的,启示也是深刻的。
刘建萍
关键词:共产国际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邓小平新工业化道路与“三农”问题被引量:1
2004年
刘建萍
关键词:邓小平新工业化道路乡镇企业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三条道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
2001年
中国共产党经过八十年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创业,开辟了三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三条道路的开辟是基于以下四点:(1)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国情,即对中国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的正确判断,是开辟三条道路的前提;(2)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开辟三条道路的基础;(3)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提供的丰富经验,是开辟三条道路的关键;(4)党的正确领导,即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开辟三条道路的根本保证。
陈明显刘建萍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民主主义社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群众化”到“布尔什维克化”——中共早期对建党目标的探索与思考被引量:3
2012年
中共在历史的起点树立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但实施了关门主义的政策;中共"二大"提出建设"无产阶级大群众"政党的任务,这是中共在把列宁建党理论中国化的实践中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中共"三大"对建设无产阶级群众政党目标的自我否定,使党的自身建设在实践中遭遇挫折;1924年5月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和中共"四大"对建设无产阶级群众性政党目标的回归,重新开启了建设群众性政党的探索;1925年10月后从"群众化"到"布尔什维克化"党建目标的树立,达到了这一阶段党建目标的新高度。
刘建萍
关键词:中共早期群众化建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