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长春
- 作品数:61 被引量:31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民族音乐文化身份的塑造——新中国建立17年的音乐民族化思潮被引量:16
- 2016年
- "音乐民族化思潮"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音乐思潮现象。新中国建立17年间,音乐民族化思潮在50年代初期、"大跃进"时期及"三化"大讨论等历史阶段各有不同的反映与表现。理论形态、音乐形态以及社会音乐生活反映出的民族化思想,共同建构了新中国建立17年音乐民族化思潮的发展与嬗变。音乐民族化思潮是塑造国家音乐文化身份的重要手段和新政权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 冯长春
- 关键词:音乐思潮音乐民族化
- 艰难的突围——“重写音乐史”史学思潮的回顾与思考被引量:11
- 2013年
- "重写音乐史"是20—21世纪之交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领域的一股重要的音乐史学思潮。这一思潮的根本出发点是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左"的思想的反思与反拨,同时就音乐史观、音乐史料建设、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对象的拓展等问题作出了广泛的讨论。"重写音乐史"思潮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观念的一次艰难的突围,它有力地推进了这一学科的发展。以20世纪中国音乐文化为主体的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任重而道远,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应在"重写"观念的引领下走向学术自觉。
- 冯长春
- 关键词:重写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 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管窥——从萧友梅有关音乐教育的几项提案谈起被引量:10
- 2007年
- 本文通过对萧友梅在20世纪20、30年代一些全国性音乐教育会议上所提交的议案的介绍与剖析,并对萧友梅相关音乐文献及音乐实践活动加以必要的链接,从而对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作出新的认识与阐发。萧友梅躬于实践的音乐教育思想与精神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值得后人学习与继承发扬。
- 冯长春
- 关键词:萧友梅音乐教育提案
- 香港音乐文化史巡礼——刘靖之著《香港音乐史论》读后
- 2016年
- 刘靖之先生的学术研究涉及中国新音乐史、音乐评论、文学史论、翻译等多个领域,但音乐学界对他的了解大多是其数十年来关于中国新音乐史论的持续研究,特别是他的大部头著作《中国新音乐史论》,从1998年初版到2009年增订版,都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笔者曾于几年前应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之约,为《中国新音乐史论》(增订版)写过书评。大约是在2014年秋季,笔者又获赠香港商务印书馆新出刘靖之先生又一力作《香港音乐史论》(以下简称《史论》),出版社亦约撰写书评一篇。记得当时在与刘靖之先生通电话时,笔者曾惴惴然提出,因不太熟悉香港音乐历史的发展状况,恐难胜任书评写作。刘先生一句“不着急”的话倒是让我释然了:研读《香港音乐史论》一书的过程不就是逐渐深入了解香港音乐文化发展的快捷途径吗?细细读来,《史论》一书值得称道之处颇多,不妨择其要而论之。
- 冯长春
- 关键词:《中国新音乐史论》文化史书评写作《史论》
- 明治时期日本音乐文化变迁对清末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日本明治时期的音乐文化变迁及其经验,对清末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转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至少表现在清末"学校音乐教育"和"乐歌编创与集体唱歌"兴起,以及"对西方音乐倍加推崇"和"音乐学学科萌生"等几个方面。对明治期日本音乐文化变迁经验的学习与借鉴,促进了近代中国音乐的历史转型和"新音乐"文化的滥觞,音乐与音乐教育的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化的重视和有效发挥,同时也彻底改变了自唐以来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格局与角色定位———由长期以来的以中为师转而变为以日为师。
- 冯长春
- 关键词:明治时期清末中国音乐文化
- 近代中国音乐史学认识论的守成与嬗变
- 2022年
- 音乐史学认识论是关于音乐史学的本质认识,是音乐史学原理中的基础理论问题。中国音乐史学从近代的转型与学科草创及至初步发展,均离不开音乐史学认识论的嬗变与发展,其中涉及中国古代音乐史学观念的坚守、对西方音乐史学观念与方法的借鉴以及由此带来的音乐史观、音乐史学观和音乐史学方法的迁变。由音乐史学认识论的守成与嬗变,可以略窥中国音乐史学在近代起步与发展的大致面貌。
- 冯长春
- 音乐教育家张玉珍考略
- 2024年
- 张玉珍是与黄自同一时期留学美国的音乐家,是20世纪30年代具有社会影响的一位音乐教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由于各种原因,张玉珍音乐史迹已鲜为人知。本文在努力发掘的些许史料基础上,试图对张玉珍及其音乐贡献做出初步的梳理与论述。
- 冯长春张翼鹏
- “文革”音乐的“样板”——“革命样板戏”的前因后果及其本质特征
- 2012年
- "革命样板戏"是"文革"时期音乐与戏曲艺术的典型代表,其中的旧戏改革思想可以上溯到延安时期,其历史影响深远而广阔。对无产阶级革命和英雄人物的歌颂"、两结合"的创作方法"、三突出"的创作原则"、贴标签"手法的运用和音乐表现形式的突破,是革命样板戏的几个本质特征。革命样板戏的思想实质是极左政治下的"文化专制主义"。
- 冯春玲冯长春
- 关键词:革命样板戏
- 移植·嬗变·失落——建国十七年苏联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受容被引量:5
- 2012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的十七年(1949-1966)间,受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的绝对影响,以苏联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思想"强势输入中国,中国音乐学界开始以苏联音乐美学思想为参照系,通过系统接纳与学习不断进行着构建自己的音乐美学体系的尝试。其间历经建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目标下的全面移植、话语权转换中的局部嬗变以及前"文革"时期美学意识泯灭导致的整体失落等三个主要阶段。这一过程体现了现代中国音乐美学发展初期的努力与彷徨。建国十七年苏联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传播与受容的历史过程,以及其中的经验得失与历史意义均值得作出深入的梳理与总结。
- 冯长春李明辉
- 关键词:音乐美学受容
- 哲学美学与音乐分析的融会——茅原先生音乐美学研究特色管窥被引量:4
- 2008年
- 茅原先生是为我国音乐美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音乐学家。其音乐美学研究中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美学分析与音乐分析的融会。在他的作品分析研究与音乐名曲鉴赏等著作中也都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特点。这种治学方法对于音乐美学研究具有根本意义。
- 冯长春
-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