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悦怡
- 作品数:7 被引量:191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城市热岛效应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周期分析——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14
- 2016年
- 以北京市为例,利用5个气象站点36年(1978—2013年)的气象数据,分析了特大城市热岛效应的年、季、周、时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并借助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其周期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北京城市热岛强度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年增速为0.24℃·(10a)-1.2)研究期内北京市热岛效应存在多尺度的时序变化特征:冬季最强、夏季最弱、夜间最强、白天较弱且存在典型的逆周末效应.3)小波分析表明,北京市热岛强度在年际尺度上存在4个显著变化周期,21a具有全域性,为主周期;在日变化尺度上同样存在4个显著变化周期,其中120d周期震荡最强,为主周期.
- 葛荣凤张力小王京丽田光进冯悦怡
- 关键词:城市化热岛强度多尺度
- 城市节能与碳减排政策情景分析——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29
- 2012年
-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其能源消费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75%,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达到全球排放总量的80%。因此,将城市作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主阵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借助情景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发展路径对城市未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可能影响。通过构建LEAP模型分析基准(BAU)、政策(BP)和低碳(LC)3种不同情景下2007年-2030年北京市能源需求、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低碳情景下北京市能源需求总量预计2030年将达到88.61Mtce(百万吨标准煤),分别比基准情景和政策情景低55.82%和32.72%,碳排放总量分别比基准情景和政策情景低62.22%和40.27%,且在2026年达到拐点,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能源结构优化效果明显,低碳情景下清洁能源所占比重达到57.75%,高于基准情景和政策情景16.93%和11.25%;相比于基准情景,工业部门在政策情景和低碳情景下节能减排贡献率均最高,建筑和交通运输部门将在北京未来低碳道路上发挥出巨大潜力。这些结果将为北京市未来能源发展和建设低碳城市提供重要的定量化依据。
- 冯悦怡张力小
- 关键词:低碳城市节能减排情景分析
- 校园绿地夏季小气候效应分析被引量:25
- 2014年
- 为评估不同绿地类型对校园小气候的改善作用,尤其是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选取北京大学校园内有代表性的4处校园绿地(半天然乔灌草、人工乔灌草、人工乔草、人工草坪),在2012年夏季7—8月对其内部温湿度进行连续32天的24小时同步监测。结果表明:夏季高温季节,各类型校园绿地相对于无绿化地面均表现出显著的降温增湿效应,尤其是北京大学校园内的半天然林发挥着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在约1个月的观测期内,各类绿地对人体舒适性均有一定的改善,改善程度上呈半天然乔灌草>人工乔草>人工乔灌草>人工草坪的趋势,但效果并不如降温增湿效应明显;从一天的不同时段来看,早晚时段人工草坪的舒适度改善作用较为明显,高温时段不显著。总体来讲,北京大学校园内部分绿地夏季对舒适度的改善作用未根据其不同的功能需求得到充分发挥,在未来校园绿地建设中应得到进一步关注。
- 冯悦怡李恩敬张力小
- 关键词:校园绿地温度相对湿度
- 城市能源系统的体现能过程解析——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与末端能源消费计量不同,体现能分析能够系统核算区域经济系统中的直接和间接能耗。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87-2007年城市经济过程中的体现能耗(包括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进行系统核算。结果表明:1987-2007年间,北京市能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直接能耗从2003.13增至5279.81万tce,体现能耗从3885.87增至20620.48万tce,能耗强度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的速度逐渐减缓;北京市能耗体现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直接能耗所占比重越来越小,间接能耗所起作用越来越明显,而且主要的能耗部门逐渐转向具有低直接能耗、高间接能耗特征的产业部门,如建筑业、服务业和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产业部门直接与间接能耗的结构性差异,说明传统的基于末端能源消费的管理策略在城市尺度上可能会失效,需要转变能源管理理念,采用末端技术节能与源头消费控制相结合、多产业部门协同调控是未来城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新思路。
- 张力小冯悦怡胡秋红
- 关键词:节能减排
- 基于ENVI-met的城市街区绿地规划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ENVI‑met的城市街区绿地规划方法及系统,能够合理地对街区进行绿地规划,从而达到街区热岛效应源头减缓的目的。方法包括:S1、在ENVI‑met中构建预设街区的街区规划基准模型,运行所述ENVI‑me...
- 张力小葛荣凤冯悦怡
- 文献传递
-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结构对其热环境效应的影响被引量:86
- 2014年
- 热岛效应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以绿地和水体为主体的城市公园所形成的"城市冷岛"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研究选取北京市城区24个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5 TM遥感影像反演城市地表温度,探讨城市公园内部景观构成、斑块形态和空间布局这3个方面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其内部温度(Ta)、对周边环境降温的影响范围(Lmax)及降温幅度(ΔTmax)的关系。研究表明:从景观构成来看,Ta、Lmax、ΔTmax与水体面积均呈现显著相关性,是影响公园内外热环境的关键因子;Ta及ΔTmax与公园内绿地面积无显著相关性,而主要受三维绿量和硬质地表比例的影响;与此相反,Lmax与绿量相关性并不显著,但与林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综合考虑公园内外整体降温效应,应在保证绿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同时,尽量丰富绿地内部空间结构,增大三维绿量;从斑块形态来看,绿地斑块形状越复杂,公园内部温度越低,影响范围越远,而公园外围边界形状与内部温度呈较显著正相关,但对周边热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从空间布局来看,硬质地表分布与Ta、Lmax、ΔTmax均显著相关,其布局越分散,内部温度越低,对周边的影响范围及降温幅度越大;此外,公园林地布局越分散,内部温度越低,影响范围越大,但对ΔTmax影响不明显。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出发,应将公园景观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 冯悦怡胡潭高张力小
- 关键词:热岛效应城市公园
- 北京市城市化进程中热环境响应被引量:44
- 2016年
- 城市热岛效应是快速城市化过程带来最明显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理清其形成和演变规律对城市规划、人居环境改善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1—2011年间8期夏季(6—8月)Landsat-5 TM遥感影像反演的地表温度空间场作为基础数据,通过定义热岛强度与热岛容量指数,并利用重心模型与Moran's I全局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受城市化影响的典型区域——北京六环区域内热岛效应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年间六环内热岛强度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其平均值在5.73—9.27℃之间,统计意义上,北京市六环内热岛强度的增长速率为1.35℃/10 a;空间格局上,南北维度的变化较东西维度明显,但总体上呈现破碎化态势,全局Moran's I指数从1991年的0.63下降到2011年的0.16;空间重心模型显示研究区内热环境变化的圈层特征明显,受功能疏解等因素的影响,城市中心二环区域的热环境呈现一定程度的好转。
- 葛荣凤王京丽张力小田光进冯悦怡
- 关键词:热岛效应热岛强度城市化空间自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