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弋蓉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粉料离心混合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粉料离心混合机,包括机架、混料仓、驱动电机、驱动轴、内加料管、导料筒、下离心转盘及上离心转盘,混料仓、导料筒均呈倒圆台形,混料仓底面设有出料管,导料筒固定于混料仓内,驱动电机固定于混料仓下方,驱动轴下...
- 傅弋蓉
- 文献传递
-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外贸实践能力的教学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文章通过分析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中的实践性能力偏弱这一突出问题,结合外向型企业对该类人才的规格要求,提出如何改进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的对策,以提高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外贸实践能力,增强学生从事外贸业务的综合素质。
- 孙跃兰邓莉苹国英傅弋蓉
-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研究教学内容
- WTO框架下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新特点及对策思考被引量:2
- 2008年
- 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成为贸易出口的一大障碍,中国在出口产品遭受大量经济损失的情况下,应认真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新动向,剖析对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影响新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
- 傅弋蓉
- 关键词:WTO框架技术性贸易壁垒
- 提升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思考--以浙江省中小民营外贸企业为例被引量:3
- 2009年
- 随着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和国际贸易条件的改变,众多的民营外贸企业陷入了"贫困性增长"困境,面对由"低端道路"出口模式所衍生的出口值越高,亏损越严重的恶性循环,从战略角度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并加以实施,这不仅是民营企业的目标,也是各级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给予政策扶助的参考。保持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外向型经济繁荣,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力保障。
- 傅弋蓉
- 关键词:提升国际竞争力民营企业
- 集群式民营企业创新网络组织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 2008年
- 现代社会由于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一方面企业分工越来越细,一方面企业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形成了众多的企业集群。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与企业集群有着很大的联系,今天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与开拓,集群式企业创新网络已成为新时代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新模式,通过修改后的麦克洛伊德模型对集群式民营企业的创新网络的组织机制进行有效性分析,从理论上找出影响集群式企业创新网络组织机制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加以分析,以起到帮助和促进集群式企业创新网络工作组织机制的有效运行和合作长期稳定发展的作用,为实际运行的创新网络组织机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 傅弋蓉
- 提升浙江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思考
- 2008年随着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和国际贸易条件的改变,众多的浙江民营外贸企业陷入了“贫困性增长”困境,面对由“低端道路”出口模式所衍生的出口值越高,亏损越严重的恶性循环,浙江民营企业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由于其企业本身发展...
- 傅弋蓉
-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民营企业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职教育营销观念初探被引量:1
- 2008年
- 从市场营销学理论出发,对高职教育的目标市场定位、产品形象、营销规划与营销任务进行探索,分析在目前状况下对高职教育进行市场营销的可行性与框架建设以及开展市场营销的措施,旨在拓宽生源渠道,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高职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 傅弋蓉
-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职教育产品营销
- 基于文科背景高职院校学生机械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1
- 2011年
- 培养多技能,跨专业的高职学生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技能一专多能的需求,而文科类专业学生涉及理工科学科的学习,理工科学生选择文科类学科的学习已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但文科类学生在学习理工科科目时由于先期知识的基础问题常存在学习中理解和掌握的困惑和难点,机械识图学科是典型的理工科类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这一学科在文科学生的教学中的探索,旨在寻找一条能在多学科背景下学习跨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方法和途径。
- 傅弋蓉
- 关键词:跨专业多技能专业技能课程
- 从陈金义现象看民企创新的风险防范
- 2006年
- 事件:前一段时间,曾经沉寂一时的著名浙商陈金义的名字又一次频繁地出现在大众媒体上,而跟前几次不同的是,这位2000年福布斯富豪榜第三十五位的身家8亿的民营企业家这次是欠债人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的。金义集团在这几年为一项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生物乳化燃(柴)油技术”金伦油耗资数千万元,同时叫停了好几个作为食品行业起家的金义集团的盈利产品,如金义奶,金义水等,把全部的资金投入到这个项目中。
- 傅弋蓉
- 关键词:民企福布斯富豪榜自主知识产权大众媒体
- 民营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三年之痒”剖析及对策初探被引量:4
- 2007年
- 人才流失作为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人才流动的"三年之痒"更成为困惑企业经营者的难题。民营中小企业由于其本身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原因受到的冲击更大,造成人才流失的既有公司管理方面存在弊病也有流失人才自身因素。文章旨在对人才流失现象进行原因探索及对策研究,正确认识人才流动"环生效应",构建温情人才管理模式,创造人才"流而不失"的企业文化,健全制度管理,强化合同保障、社会福利的措施,给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些启示。
- 傅弋蓉
- 关键词:三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