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薇薇
- 作品数:29 被引量:94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yclin D1蛋白表达及t(11;14)染色体检测易位在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Cyclin D1蛋白表达及t(11;14)染色体检测易位在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14例结内套细胞淋巴瘤(研究组)和7例B小淋巴细胞性林巴瘤、5例滤泡性淋巴瘤、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5例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对照组)石蜡标本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盐析法提取石蜡组织的DNA;采用半巢式PCR法检测t(11;14)易位;采用PCR法检测-βactin DNA用于DNA质量检测。结果:研究组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2%(9/14);两组患者均检出-βactin阳性条带。研究组t(11;14)染色体易位的阳性率为71.4%(10/14);研究组Cyclin D1阳性和(或)t(11;14)易位阳性患者共12例,占85.7%(12/14)。对照组均阴性。结论:套细胞淋巴瘤中石蜡包埋组织Cyclin D1蛋白表达及t(11;14)染色体易位的检测,联合应用有助于优化、实用、正确地诊断和鉴别诊断套细胞淋巴瘤。
- 熊小亮郑振刘繁荣艾有生朱静俞薇薇温文
-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D1蛋白易位
- CerbB-2、PCNA在子宫颈癌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CerbB-2、PCNA在子宫颈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52例子宫颈癌中CerbB-2、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CerbB-2、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50%,其高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CerbB-2、PCNA的过表达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二者可作为评价预后的参考指标。
- 俞薇薇熊小亮衷晓琴朱静
- 关键词:子宫颈癌CERBB-2PCNA免疫组织化学
- LYVE-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癌组织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关系研究
- 2010年
- 目的:观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及增殖状态,研究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其相应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运用淋巴管特异标记物LYVE-1检测微淋巴管密度(MLD),LYVE-1与Ki-67进行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淋巴管增殖活性。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边缘区淋巴管多呈管样扩张状,而肿瘤其他区域多呈闭索状。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LD较正常宫颈组织显著性增高(P<0.05),MLD在肿瘤边缘区、低分化宫颈鳞状细胞癌组、伴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增高,在临床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颈鳞状细胞癌中淋巴管内皮细胞Ki-67指数较正常宫颈组织增高(P<0.05),肿瘤边缘区Ki-67阳性表达的微淋巴管比肿瘤其他区域、有淋巴结转移组比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淋巴管生成,淋巴管主要分布在肿瘤边缘区且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增高。淋巴管密度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淋巴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检测淋巴管密度和增殖状态对预测淋巴道转移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张一真俞薇薇徐娟衷筱琴鄢敏况晓东
- 关键词:宫颈鳞状细胞癌微淋巴管密度淋巴管生成LYVE-1淋巴道转移
- 宫颈癌淋巴管生成与转移的研究进展
- 2008年
- 徐娟俞薇薇
- 关键词:宫颈肿瘤淋巴管生成淋巴道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 聚合酶链反应、细胞染色体及细胞学联合检测胸水的价值
- 1998年
-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细胞染色体及细胞学三项实验联合检测60例胸水,其中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胸水35例,癌性胸水22例,其他胸水3例(乳麋性、风湿性、化脓性各1例)。检测结果:PCR 诊断结核性胸水9例,其中真阳性7例,假阳性2例,其余51例阴性。细胞染色体诊断癌性胸水20例(占癌性胸水20/22),细胞学诊断癌性胸水14例(占癌性胸水14/22)。结果表明:三项实验联合检测胸水不仅快速、方便,而且同时得出结核性和癌性胸水的鉴别诊断,提高了胸水病因诊断率。结果还表明,PCR 对结核性胸水的诊断率不太理想,且有假阳性出现,通过联合检测可避免误诊。
- 王贤湖俞薇薇庄文华朱静陈美华胡群芳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胸腔积液染色体细胞学
-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一例报告被引量:1
- 2002年
- 俞薇薇叶秋虹郭晨
-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骨髓穿刺病理诊断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 2001年
- 俞薇薇蔡勇王贤湖衷筱琴
- 关键词: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 10例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阐明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与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收集 10例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标记抗体为CD34、CD117、VIM、S10 0、NSE。结果 :间质瘤的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二者混合存在 ,常排成束状、车辐状或栅栏状 ,CD34和CD117的阳性率分别为 80 %和 6 0 %。结论 :肠道间质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 。
- 俞薇薇刘繁荣熊小亮肖雯
-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组织学形态
- 骨巨细胞瘤Ets-1和c-my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Ets-1和c-myc在骨巨细胞瘤(GCT)中的表达及其与GCT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ts-1和c-myc在56例GCT(按Jaffe分级:Ⅰ级15例、Ⅱ级28例、Ⅲ级13例;按Enneking外科分期:Ⅰ期14例、Ⅱ期32例、Ⅲ期10例)中的表达,分析其与GCT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6例Ets-1表达阳性,阳性率28.6%;14例c-myc表达阳性,阳性率25.0%。其阳性表达与Jaffe分级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Enneking外科分期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Ets-1和c-myc在复发和无复发的病例中,阳性率分别为78.6%、7.1%和85.7%、11.9%。两者同时表达的有3例,Ets-1和c-myc同时表达与GCT复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ts-1和c-myc在GCT中的表达与GCT病理分级无关而与临床分期和复发有关。
- 刘繁荣俞薇薇熊小亮李咸旺艾有生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病理学C-MYC蛋白
- EBV、ki67、ERK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10
- 2008年
- 刘刚俞薇薇
- 关键词:EBVKI67MAPKERK1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