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鹏
-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可降解镁钙锶合金体外生物学性能的研究
- 背景: 近年来,随着交通行业、运输行业、建筑行业等行业快速发展和我国全民老龄化的到来,骨折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多,因而导致骨折后需要植入钢板等内固定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目前临床常用的钛合金、不锈钢、钴铬合金等永久性骨植入材料...
- 何鹏
- 关键词: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学性能
- 文献传递
- 兔模型钛基纳米棒成骨生物学性能的初步实验研究
- 2014年
- 目的初步分析纳米表面修饰的钛棒与兔模型骨界面的愈合情况,探讨钛基纳米棒的成骨生物学性能。方法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纳米钛棒的表面形态,能量分散谱(EDS)分析样品表面的元素组成。在新西兰大白兔左右侧胫骨近端随机植入钛棒和纳米钛棒2种材料,分别于术后4、12周取材后进行Micro-CT影像学评估和力学测试,对比分析2种材料骨-材料界面结合强度及破坏载荷的差异。结果 FESEM证实纳米棒结构(100nm Ti),EDS分析显示纳米钛棒表面由100%Ti元素组成。材料植入区域未见组织坏死、化脓,植入材料移位、脱落等现象。Micro-CT影像学结果提示,100 nm Ti植入4、12周后骨-材料界面结合强度均较Ti组优异;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材料植入4、12周100nm Ti表面的破坏载荷均明显高于T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 nm Ti可提高兔模型骨-材料界面的结合强度,促进骨愈合率。
- 林曦阮征何鹏姚子龙张余尹庆水
- 关键词:钛骨愈合
- 一种抗菌抗肿瘤骨科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抗肿瘤骨科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植入材料为表面修饰有壳聚糖、甲氨蝶呤、肝素钠、多聚赖氨酸和多巴胺的医用纯钛片。本发明利用多巴胺作为桥梁将多聚赖氨酸和肝素钠颗料结合到金属钛表面,肝素一方面作为良好的抗...
- 李丽华张余李梅何鹏夏虹尹庆水郑冠
- 自组装膜表面不同功能团对骨骼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自组装膜表面不同的功能团对骨骼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方法通过自组装技术在金片表面接枝不同的化学功能团(-CH3、-COOH、-NH2、-OH),测定接触角和原子力显微镜确定其表征,将材料与骨骼肌细胞进行共培养,分别通过SEM、DAPI染色、MTT法、钙黄绿素染色和流式检测法等方法观察不同功能团对骨骼肌细胞的形态、粘附、增殖、活力及凋亡的影响。结果含有-NH2和-COOH基团的材料表面能明显促进骨骼肌的粘附、增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含有-CH3基团的基片明显不利于骨骼肌细胞的粘附、增殖,并对骨骼肌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促进;不同的功能团材料对骨骼肌细胞粘附、增殖率影响的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NH2>-COOH>-OH>-CH3;不同的化学功能团对细胞凋亡率和毒性的顺序-NH2<-COOH<-OH<-CH3。结论不同的功能团对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特性具有不同的影响,含有-NH2基团的基片能明显促进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有利于构建具有促细胞粘附的生物材料界面;而含有-CH3基团的材料不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有利于构建抗粘附的生物材料表面界面。
- 何鹏李丽华何晋李梅蓝国波张涛尹庆水崔福斋张余
- 关键词:自组装膜骨骼肌细胞生物学特性
- 自组装膜技术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 2013年
- 自组装膜是有机分子反应活性头基与固体界面之间自发反应形成的稳定、有序、紧密堆积的超薄膜结构,在材料科学、分子化学、生物医学、工业耐磨防腐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就自组装膜技术在改进生物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设计生物传感器、发挥药物缓释功能和制备抗菌涂层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 何鹏尹庆水张余
- 关键词:自组装膜生物相容性材料药物植入物迟效制剂抗感染药涂层
- miR-645对骨肉瘤U2OS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构建hsa-miR-645 inhibitor真核表达载体,观察miR-645在人骨肉瘤U2OS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侵袭和对靶基因TNFR2表达的影响,并初步分析miR-645影响骨肉瘤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将hsa-miRNA-645 inhibitor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ZX AM02-U6 pur中,构建成pEZX AM02 645 inhibitor重组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瞬时转染骨肉瘤U2OS细胞,RT-PCR法检测miR-645在转录水平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情况,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miR-645的靶基因,并进行基因功能初步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中TNFR2表达的情况。结果真核表达载体pEZX AM02 645 inhibitor成功转染U2OS细胞,并经RT-PCR检测可有效表达,MTT法结果显示hsa-miR-645 inhibitor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Transwell法结果显示hsa-miR-645 inhibitor能降低细胞侵袭能力,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TNFR2为miR-645在U2OS细胞中的作用靶点之一。结论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ZX AM02 645 inhibitor,转染骨肉瘤U2OS细胞后能有效表达,并以TNFR2基因作为作用靶点。
- 李梅李丽华阮征何鹏林曦夏虹张余
- 关键词:细胞侵袭靶基因
- 外侧与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2年随访被引量:11
- 2014年
- 背景: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进行髋关节置换后临床疗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差别较大。目的:观察外侧与后外侧手术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评价随访2年髋关节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阳江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93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依患者手术入路情况分为外侧手术入路组(45例,60髋)及后外侧手术入路组(48例,60髋)。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得到较好的随访,平均随访2年,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置换后中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后外侧入路组在置换过程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置换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均优于外侧入路组(P<0.05),但置换后2年时,2组患者疗效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后外侧入路组和外侧入路组患者置换后感染、脱位、假体松动、骨水泥反应、术中致股骨近端骨折、静脉血栓栓塞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有利于患者置换后早期恢复,但远期效果与外侧入路接近。
- 郑开达何鹏荣锡沧黄文汉姚子龙
- 关键词: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股骨柄假体
- 一种抗菌抗肿瘤骨科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抗肿瘤骨科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植入材料为表面修饰有壳聚糖、甲氨蝶呤、肝素钠、多聚赖氨酸和多巴胺的医用纯钛片。本发明利用多巴胺作为桥梁将多聚赖氨酸和肝素钠颗料结合到金属钛表面,肝素一方面作为良好的抗...
- 李丽华张余李梅何鹏夏虹尹庆水郑冠
- 文献传递
- 微创技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应用现状被引量:5
- 2015年
-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0年全世界有1 000万人被诊断为癌症,到2020年预计达1 500万,癌症发病率提高50%。随着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患者生存率也不断提高。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中约有36%的人发生脊柱转移[1-2],其中70%发生于胸椎,其次是腰椎(20%)和颈椎(10%)[3]。脊柱转移癌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是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4]。
- 何鹏张余尹庆水
-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癌症发病率骨水泥渗漏脊髓减压脊柱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