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液
- 作品数:5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群组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 15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一对一康复训练模式,观察组采取群组管理模式进行康复训练,时间均为5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总体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7%vs 68.0%,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和SSA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干预后的NHISS评分和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2±2.1)分vs(10.3±2.2)分,(23.1±4.5)分vs(25.1±4.8)分,P均<0.05]。结论与常规的一对一模式相比,群组管理模式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更突出,神经功能和吞咽功能的恢复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何泽液吴小丽陈令军陈文运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
- 基于中文版MDADI的康复治疗对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基于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的康复治疗对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难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行饮食干预,研究组根据MDADI总量表得分进行饮食干预。比较2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水平、吞咽困难分级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2周后,2组吞咽困难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文版MDADI的饮食干预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难的营养状况和神经功能。
- 何泽液陈文远吴小丽
- 关键词:康复治疗帕金森病吞咽困难神经功能康复
- 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5例疗效观察
- 2006年
- 何泽液陈文远
-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微波治疗疗效观察咽鼓管吹张中耳积液穿刺抽液
- 项针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FOIS评分、炎性反应及血清NSE、VEGF、BDNF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探讨项针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价量表(FOIS)评分、炎性反应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3例,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项针治疗,治疗疗效28 d,观察治疗前后者FOIS评分、炎性反应及血清NSE、VEGF、BDNF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FO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FOI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3(IL-13)、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IL-18、IL-13、hs-CRP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NSE、VEGF、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NSE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VEGF、BDNF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45/51),高于对照组67.31%(35/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针治疗能明显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NSE水平,提高VEGF、BDNF水平。
- 赵灿蔡燕何泽液宋曼萍
- 关键词:项针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炎性反应
- 吞咽肌群训练预防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吞咽肌群训练在预防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吞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放射治疗开始后即实施吞咽肌群训练预防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吞咽障碍。对照组患者未采取系统化吞咽功能训练干预,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为6.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肌群训练可有效预防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吞咽障碍的发生,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效果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 何泽液梁娇吴小丽
- 关键词:鼻咽肿瘤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