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屹

作品数:62 被引量:195H指数:9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输尿管
  • 13篇尿管
  • 13篇结石
  • 11篇肿瘤
  • 10篇手术
  • 10篇腹腔
  • 9篇腹腔镜
  • 8篇碎石
  • 8篇膀胱
  • 7篇手术治疗
  • 7篇后腹腔
  • 7篇后腹腔镜
  • 6篇乳头
  • 6篇乳头状
  • 6篇输尿管镜
  • 6篇切除
  • 6篇切除术
  • 5篇体外冲击波
  • 5篇腔镜手术
  • 5篇泌尿

机构

  • 38篇嘉兴市第一医...
  • 16篇嘉兴学院
  • 8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蚌埠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市第三人...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60篇何屹
  • 24篇蒋振华
  • 23篇俞增福
  • 20篇杨林斌
  • 16篇王华
  • 16篇侯岩松
  • 14篇顾燕琴
  • 8篇何以权
  • 7篇吴晓鸣
  • 6篇张志根
  • 6篇吴建惠
  • 5篇陈昊
  • 4篇邬凌峰
  • 4篇方丹波
  • 4篇蔡松良
  • 3篇谢立平
  • 3篇汪朔
  • 3篇陆星尘
  • 3篇王逸民
  • 2篇楼国光

传媒

  • 12篇中国内镜杂志
  • 6篇浙江临床医学
  • 5篇中华泌尿外科...
  • 3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国男科学杂...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全科医学临床...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2006年浙...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右江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1
  • 2篇1997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铥激光与等离子电切在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切除术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膀胱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切除术,对照组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1年内膀胱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切除术手术相对于等离子电切更安全,术后出血更少,值得推广。
吴晓鸣何屹陈昊
关键词:铥激光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CK20、Ki67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探讨20例内翻性乳头状瘤(IP)中细胞角蛋白20(CK20)、核增殖抗原表达基因(Ki67)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 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20例IP、20例低级别膀胱移行细胞癌(LTCC)、20例高级别膀胱移行细胞癌(HTCC)、25例正常膀 胱组织的CK20和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IP中CK20和Ki67的表达均明显低于低、高级别膀胱移行细胞癌,而高于正 常组。结论 IP是有一定增殖活性的良性肿瘤。
何屹张志根丁伟王逸民楼国光
关键词:CK20膀胱移行细胞癌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细胞角蛋白20膀胱组织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微创手术治疗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12月~2006年12月该院45例BPH并膀胱结石患者,分别采用大力碎石钳+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TURP、耻骨上小切口取石+TURP治疗。结果45例均1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80min,无电切综合征和膀胱穿孔,术后留置导尿管5~7d,排尿通畅。随访1~3年,IPSS由术前(26.7±5.6)下降至(6.3±0.5),最大尿流率>15mL/s。结论针对不同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患者,采用合适的微创手术方法,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侯岩松蒋振华俞增福杨林斌何屹王华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膀胱结石手术
肾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与其病理分级的关系
2003年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肾恶性肿瘤病理分级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端粒酶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对32份不同病理分级的肾恶性肿瘤组织、32份肿瘤旁组织和6份正常肾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 结果 32份肾恶性肿瘤组织标本端粒酶表达阳性率 (81.25% )与肿瘤旁组织及正常肾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率 (均阴性 )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均P<0.01) ;除1份为肾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病理学上不分级 ,其余31份肾恶性肿瘤组织标本中 ,病理分级Ⅰ级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58.33% (7/12) ;病理分级Ⅱ级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91.67 % (11/12) ;病理分级Ⅲ~Ⅳ级者端粒酶表达全部阳性 (7/7) ,病理分级Ⅱ~Ⅳ级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高于病理分级Ⅰ级者 (P<0.05)。 结论 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高低与肾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王逸民张志根何屹任国平张微梁毅谢海洋蔡松良
关键词:肾肿瘤端粒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行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比较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比较行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3D腹腔镜手术治疗肾肿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长海医院同一手术组完成的134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组53例,2D腹腔镜组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肾动脉阻断热缺血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前、术后双侧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根治性肾切除手术病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3D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93.40±45.14)vs(217.00±59.19)min,P=0.015]、肾动脉阻断热缺血时间[(23.70±6.96)vs(26.60±8.10)min,P=0.032]及经手术的患侧肾GFR下降值[(12.70±6.49)vs(15.10±6.45)mL·min^(-1)·1.73m^(-2),P=0.036)均优于2D腹腔镜组,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并发症患者予以保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术后随访1~32个月,无患者发生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无患者出现局部肿瘤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结论与传统2D腹腔镜相比,行3D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肾动脉阻断热缺血时间,有助于更好地保留肾功能。
谭海颂汤晓晖吴震杰鲍一时佳子刘冰何屹王林辉
关键词:肾部分切除术肾肿瘤肾功能
自制集尿器在泌尿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4年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是浸润性膀胱肿瘤治疗的金标准[1]。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通过腹壁造口佩戴集尿袋,相对来说是一种较为简单、安全的永久性尿流改道术[2]。而泌尿造口随时分泌尿液,给粘贴造口底盘带来较高难度。减少尿液渗漏、增加造口底盘粘性、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护理的最终目标。2008年1月—2014年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将自制集尿器用于泌尿造口护理,取得了满意成效,现报道如下。
陆星尘邬凌峰何屹刘学英
关键词:泌尿道造口术护理
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中胃肠破裂的诊治
2005年
蒋振华何屹何毓椿
关键词:胃肠道腹部闭合性损伤肠破裂诊治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Ⅰ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受体(IGF-Ⅱ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IGFBP-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PUCB)中术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PUCB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UCB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IGF-Ⅰ、IGF-Ⅱ、IGF-ⅠR、IGF-ⅡR和IGFBP-3、IGFBP-5的水平。结果 IGFs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的阳性染色表现为棕黄色颗粒,其中IGF-ⅠR、IGF-ⅡR、IGFBP-3、IGFBP-5表达于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浆,而IGF-Ⅱ表达于上皮细胞的胞核和胞浆。IGF-Ⅰ在正常膀胱上皮细胞和PUCB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IGF-Ⅱ、IGF-ⅡR和IGFBP-5均为阳性表达,在正常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62.96%、50.00%、73.81%;在低级别尿路上皮癌(LGPUCB)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88%、100%,高级别尿路上皮癌(HGPUCB)的表达率分别为100%、88.24%、100%;各组的正常组织与PUCB组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1.24、31.36、33.05,P均<0.05);IGF-IR和IGFBP-3亦为阳性表达,在正常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21.43%、16.67%,在低级别尿路上皮癌(LGPUCB)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2.00%、36.00%,高级别尿路上皮癌(HGPUCB)的表达率是47.06%、41.18%,但各组的正常组织与PUCB组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7.12、8.83,P均>0.05)。结论 IGF-Ⅱ、IGF-ⅡR和IGFBP-5在PUCB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对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何屹顾燕琴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膀胱尿路上皮癌
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研究
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papilloma,IP)是泌尿道移行上皮肿瘤中的一种少见的、以内翻性生长为特征的良性肿瘤,男性好发,多见于膀胱.自从1963年Potts和Hirst报道了一例膀胱IP,至今国内外文献约有...
何屹
关键词:内翻性乳头状瘤良性肿瘤化学致癌物质
文献传递
肾囊肿性疾病的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肾囊肿性疾病的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该文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性疾病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118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5~120min,平均39min;术中出血25~200mL,平均39mL;9例术后复发,1例超声刀断裂。结论认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治疗肾囊肿性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蒋振华杨林斌俞增福何屹侯岩松王华顾燕琴
关键词:腹膜后腹腔镜囊肿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