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丽华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时间点
  • 2篇细胞
  • 2篇螺杆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方法
  • 1篇胃上皮
  • 1篇胃上皮细胞
  • 1篇相互作用
  • 1篇临床分离株
  • 1篇共培养
  • 1篇分离株
  • 1篇分子
  • 1篇分子生物

机构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3篇张建中
  • 3篇何丽华
  • 2篇孟凡亮
  • 2篇宋衍燕
  • 1篇胡源
  • 1篇尤元海
  • 1篇闫笑梅
  • 1篇肖迪
  • 1篇马广源
  • 1篇赵飞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疾病监测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Claudin在幽门螺杆菌和AGS细胞相互作用不同时间点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Claudin家族成员在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和AGS相互作用的不同时间点表达谱变化。方法TRIzol方法提取H.pylori26695攻击AGS细胞0、0.5、2、4、6 h时间点的细胞总RNA样品,对样品mRNA进行线性扩增后,应用IlluminaHuman-6芯片检测基因表达量,以Detection Score≥0.99;|DiffScore|≥13;方差分析(ANOVA)P≤0.05作为筛选差异基因的标准;比较Claudin家族成员的表达量。结果Claudin家族有4个成员存在差异表达,其中在早期Claudin 15下调,4 h后无差异,Claudin 2、23早期上调后于4 h和6 h分别恢复至无差异水平,而Claudin 6在0.5 h后持续上调。结论Claudin蛋白家族2、6、15、23成员参与H.pylori感染过程,并且呈现时序性变化,为H.pylori感染能引发胃癌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宋衍燕尤元海孟凡亮何丽华闫笑梅张建中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AGS细胞表达谱芯片
幽门螺杆菌与胃上皮细胞不同作用时间点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人胃腺癌上皮细胞(humangastric adenocarcinoma epithelial,AGS)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组学差异.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Hpylori26695株与AGS细胞相互作用0.5、2、4h时间点的细胞和黏附菌的全蛋白样品,考马斯亮兰染色,ImageMster2D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蛋白,将差异蛋白点进行胶内酶解,经基质辅助电离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PMF),通过搜寻蛋白质数据库完成对差异蛋白的鉴定.结果:对0.5、2、4h时间点图谱差异蛋白点分析共发现主要差异蛋白点66个,对其中34个(共对应16种蛋白)最终完成准确鉴定,2h后8种蛋白开始上调,其中2种是细胞来源,6种Hpylori来源;4h时4种细胞来源蛋白下调,并有4种新的蛋白开始被观察到.在共感染的早期,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Hpylori的抗氧化酶类、黏附素以及HSP60表达上调.感染晚期主要是细胞来源的亲环素A、新生多肽相关复合物α多肽开始表达,Hpylori来源的尿素酶、非血红素铁蛋白等蛋白明显出现在黏附菌成分中.结论:Hpylori与AGS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细菌和细胞蛋白表达均存在明显时序性变化,早期相互作用则主要表现为以与黏附等有关的蛋白表达变化,后期向有利细菌存活和增殖的方向发展,并呈现出与免疫逃逸和病理损伤相关的变化.
宋衍燕赵飞肖迪马广源孟凡亮何丽华张建中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共培养蛋白质组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目前鲍曼不动杆菌临床鉴定分析的准确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100株临床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鉴定株开展了扩增核糖体DNA限制酶切分析,16S rRNA编码基因及16S^23S rRNA间区测序鉴定分析。结果鉴定出5个不动杆菌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77%),菌种3(9%),菌种10(6%),菌种13TU(3%),琼氏不动杆菌(2%),还有3%为非不动杆菌。结论目前临床实验室对鲍曼不动杆菌的鉴定准确性较低,可能影响对不动杆菌不同种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状况的认知,临床不动杆菌的鉴定能力有待加强。
胡源何丽华张建中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RRNA分子生物学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