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兆鹏

作品数:9 被引量:7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春季海雾
  • 3篇边界层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探空
  • 2篇探空仪
  • 2篇气象
  • 2篇气象台
  • 2篇气象资料
  • 2篇结构特征
  • 2篇空港
  • 2篇海上交通
  • 2篇风雷
  • 2篇稳定度
  • 2篇值模拟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模式
  • 1篇湍流
  • 1篇气温
  • 1篇气温差
  • 1篇夏季

机构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9篇任兆鹏
  • 8篇张苏平
  • 2篇杨育强
  • 2篇刘敬武
  • 2篇刘应辰
  • 2篇王新功
  • 2篇刘诗军

传媒

  • 1篇气象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下垫面热力作用对黄海春季海雾影响的数值研究
本文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和三维中尺度模式WRF,对2008年5月1日黄海发生的一次海雾事件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此次海雾过程的区域位于入海高压的后部,持续的偏南气流为海雾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模式结果很好的反映了此次海雾...
任兆鹏张苏平
关键词:WRF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海雾厚度和低云云底高度的实时获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雾厚度和低云云底高度的实时获取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气象台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和数字式探空仪资料,依次分析了海雾和低云在垂直方向上温度、湿度的分布特征,计算了低层大气有海雾和有低云时的稳定度条件和湍流条件,统...
张苏平刘诗军刘应辰刘敬武任兆鹏杨育强王新功
文献传递
下垫面热力作用对黄海春季海雾的影响——观测与数值试验
本文利用海上浮标站、海岛梯度风观测塔、高分辨率数字式探空仪等多种观测手段和三维中尺度模式WRF,对2008年5月2-3日黄海发生的一次海雾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观测表明,出现海雾时,海气温差(海表面以上2m气温减...
张苏平任兆鹏
关键词:海气温差稳定度
文献传递
海雾厚度和低云云底高度的实时获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雾厚度和低云云底高度的实时获取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气象台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和数字式探空仪资料,依次分析了海雾和低云在垂直方向上温度、湿度的分布特征,计算了低层大气有海雾和有低云时的稳定度条件和湍流条件,统...
张苏平刘诗军刘应辰刘敬武任兆鹏杨育强王新功
文献传递
下垫面热力作用对黄海春季海雾影响的数值研究
本文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和三维中尺度模式WRF,对2008年5月1日黄海发生的一次海雾事件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此次海雾过程的区域位于入海高压的后部,持续的偏南气流为海雾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模式结果很好的反映了此次海雾...
任兆鹏张苏平
关键词:数值模拟中尺度模式湍流
文献传递
黄海春季和夏季海雾过程的观测分析与数值试验
本文对2008年5月1日和2008年7月7日两次黄海海雾个例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及物理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新的观测资料的引入,能够更加清楚的对海雾过程进行分析。通过数值模拟表明,WRF模式对海雾有较好的模拟能力。通过对...
任兆鹏
关键词:春季海表面温度大气边界层
文献传递
黄海夏季海雾的边界层结构特征及其与春季海雾的对比被引量:22
2011年
利用海上浮标站、高分辨率数字式探空仪等多种观测手段和三维中尺度模式,对2008年7月7-11日1次夏季黄海海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特征进行了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并将结果与春季的黄海海雾个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夏季海洋大气边界层(MABI,)中无强逆温层,静力稳定度较春季下降,有利于湍流的发展。加之水汽量较大,容易形成比较厚的雾(500m);春季低空有明显逆温层,水汽供应量较少,但强稳定的层结可以使水汽局限于比较低的空中,形成比较薄的雾层(200m)。(2)在夏季风控制下,青岛近海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中高、低层气块均来自海洋上空,温湿属性差异不大,使得温度垂直差异较小;春季MABL中高、低层气块分别来自陆地和海洋,来自陆地的暖、干气流和海洋的冷却效应导致强逆温层和雾区上方干层的出现。(3)夏季海雾的含水量大,水汽在凝结成雾的过程中放出更多的凝结潜热,雾中的海表面气温(SAT)明显高于海表面水温(SST);春季雾顶强烈的长波辐射冷却和湍流混合使雾中气温明显下降,雾中SAT与SST更加接近,甚至出现SAT小于SST。以上结果有助于对海雾形成机制的认识。
任兆鹏张苏平
关键词:结构特征
下垫面热力作用对黄海春季海雾的影响--观测与数值试验被引量:61
2010年
利用海上浮标站、高分辨率数字式探空仪等多种观测手段和中尺度模式WRF,对2008年5月2—3日黄海发生的一次海雾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观测表明,出现海雾时,气温明显下降,气海温差(海表面以上2 m气温减海表面以下1m水温)减小,不足0.5℃,浓雾时,甚至出现海温(SST)高于气温的现象。较强的湍流活动出现在大气边界层低层150 m以下。反映了低层大气稳定性减弱,可能有利于海雾的维持。海雾消散阶段,海气温差明显加大,湍流强度减弱,湍流发展高度升高。海雾过程中,可能存在动量下传的局地海-气相互作用机制,SST的升高可使雾中能见度好转。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观测基本一致,雾区内的气海温差明显小于雾区外,敏感性试验进一步表明:100 m以下气层稳定性和湍流发展条件对SST的变化敏感。SST的变化对稳定度的影响和对雾区范围的影响与近海面的水汽含量有关:在湿度较小(q<0.5 g/kg)的薄海雾区,SST增加1℃,稳定度明显减弱(θ_v/z≤0.01 K/m),海雾面积缩小;SST下降1℃,稳定度增加(θ_v/z≥0.07 K/m),薄海雾面积增大。在湿度较大(q>0.6 g/kg)的浓海雾区,SST的变化对静力稳定度的影响不大,海雾仍然维持。因此,当海气温差减小,甚至出现SST高于气温时,如果仍然有海雾,则一般是水汽含量比较大的浓海雾。该结果有助于对海雾形成机制的认识。
张苏平任兆鹏
关键词:稳定度
黄海夏季海雾的边界层结构特征及其与春季海雾的对比
利用海上浮标站、高分辨率数字式探空仪等多种观测手段和三维中尺度模式,对2008年7月7~11日1次夏季黄海海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特征进行了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并将结果与春季的黄海海雾个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 夏季海洋...
任兆鹏张苏平
关键词:结构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