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秋 作品数:9 被引量:64 H指数:3 供职机构: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政治法律 文学 更多>>
从跨语言学习到跨文化学习——基于行动研究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干预模型 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在中国已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我国外语教学的目标也早就出现在各种教学大纲之中。但如何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及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动态过程,却是我们现有相关研究所缺失的。本研... 付小秋关键词:英语专业 跨文化交际 干预模型 文献传递 从美国黑人妇女的双重身份看反种族主义运动对美国妇女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2009年 美国妇女运动成功地经历了两次大的浪潮。但是,未能成为运动主力的美国黑人妇女却批判女性主义运动的主流是带有种族偏见的"白人和中产阶级"的运动;许多美国妇女研究学者也警告说,为了防止黑人女性被孤立,必须将反种族主义融入女性主义运动中。美国黑人妇女作为"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及她们在两次浪潮中的经历证明了种族主义实际上对美国女性主义运动起了推动而非阻碍的作用。 付小秋关键词:女性主义运动 种族主义 性别主义 Positioning Theory in Paradigms 2015年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ory and paradigm to a researcher. It starts from introducing and analyzing thedefinition of the two terms, by using the theories in the field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examples. To a good researcher, heneeds not only clarifying the paradigm his research is positioned, but also integrating the theories in his paradigm. 付小秋关键词:THEORY PARADIGM RESEARCH 将跨文化培训融入中国英语教学 被引量:1 2011年 在文化教学和跨文化教学日益成为当代中国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际,本文从跨文化培训的特性出发,着眼于培训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互补作用,提出了以实现英语语言能力与跨文化能力在课堂上的双向提高为目标的跨文化培训式英语教学这一全新教学理念。 付小秋 陈明辉关键词:英语教学 教学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口译志愿者跨文化培训的设计 跨文化培训(ICT)具有与其他培训不同的特殊性,通过该培训可以提高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流和工作的效率。跨文化培训在欧美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仅仅在商业培训领域有所发展。作为“地球村”上最大... 付小秋关键词:跨文化交流能力 文献传递 综合英语课程的跨文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54 2017年 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对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介绍了跨文化培训的主要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外语教学。文章以综合英语课程跨文化教学行动研究和一次课堂教学活动为案例,为跨文化教学设计和实施提出了可操作方法和建议。 付小秋 张红玲关键词:综合英语课程 跨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审视斯宾格勒的文化观 2015年 斯宾格勒透过《西方的没落》传达出的文化平行论、文化宿命论和文化相对论是对西方中心论和文化进化论的宣战,但文化人类学者们在他之前就已经提出文化平行论,并对单线进化论进行批判。而与他同时期的博厄斯所开创的"文化相对主义"则比斯宾格勒的文化相对论走的更远。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审视斯宾格勒的文化观,既能发现他的进步性,又能发掘他的局限性。 付小秋关键词:文化 文化进化论 文化相对论 文化相对主义 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型建构二十年 被引量:4 2015年 国内跨文化交际能力建构的研究始于1994年,至今已有20个年头。在此期间,共有20个公开发表的文献建构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笔者对建构这些模型的目的、方法和主要理论来源以及模型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建构具有跨学科性和多样性;第二,现有模型有助于我们多层次地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助于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进行定位;第三,现有模型结构的单一性源于相对狭窄的理论来源和薄弱的实证、实践基础。 付小秋 顾力行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 叛徒还是英雄?——从批评话语分析看《南华早报》与《福克斯新闻网》在“斯诺登泄密事件”上的较量 被引量:5 2014年 批评话语分析(CDA)的目的在于揭示话语与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成为新闻话语分析的常用方法和手段。本文以CDA中对互文现象分析的方法为基础,以意义协调理论的分析工具为补充,将《南华早报》和《福克斯新闻网》对"斯诺登泄密事件"的两篇报道放入一个对话体系,通过对比,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挖掘出二者不同的立场和目的,并还原更真实的新闻事件。 付小秋 沈红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