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
- 作品数:657 被引量:1,534H指数:15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 苏木醇提取物对大鼠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实验观察被引量:3
- 2003年
- 奚东珠于波侯静波
- 关键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
- 一种近红外光谱分析和压力测量的导丝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诊断领域的一种近红外光谱分析和压力测量的导丝系统;其中导丝近端的侧壁与导丝接头的外壳相连,侧壁上开有频谱分析光出射孔的传感器套壳安装于导丝的远端外;导丝内设有允许信号传输光纤穿过的传感器通信通道,信号传输...
- 于波贾海波赵晨刘明阳康维徐晨阳
- 文献传递
- 血管内钙化组织清除机构和血管内钙化组织清除导管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血管内钙化组织清除机构和血管内钙化组织清除导管;血管内钙化组织清除导管包括导管和血管内钙化组织清除机构,血管内钙化组织清除机构包括外壳、至少两个牵引件和至少两个抓取组件,至少...
- 于波杨俊杨光胡思宁马丽佳赵晨
- 真性及非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非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植入CRT-P/D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7例。根据术前体表心电图表现分为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t-LBBB,25例),非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nt-LBBB,22例),分析比较各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t-LBBB组左室射血分数较nt-LBBB组增加[△LVEF:t-LBBB对nt-LBBB(17.12±6.80)%对(11.29±9.91)%,P=0.039];t-LBBB组左室舒末内径及左室收缩末容积较nt-LBBB组显著改善[△LVEDD:t-LBBB对nt-LBBB:(-9.88±6.55)mm对(-5.77±6.57)mm,P=0.041;△LVESV:t-LBBB对nt-LBBB:(-54.56±37.14)mL对(-25.59±46.81)mL,P=0.025]。多变量回归分析示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CRT术后有反应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QRS波形符合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标准的患者更能从CRT治疗中获益。
- 李阳张琳李健侯志文于波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进展
- 2008年
- 李天发王蕊王凤梅于波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DCM进行性死亡率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建立急性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冠脉结扎后注射无血清培养液;MSCs组,冠脉结扎后注射MSCs;hIGF-1+MSCs组,冠脉结扎后注射转染hIGF-1的MSCs。细胞移植4周后利用心动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短轴缩短率(FS)及射血分数(EF);利用TUNEL法检测各组的凋亡指数。结果对照组、MSCs组和hIGF-1+MSCs组的FS分别为(0.27±0.03)、(0.36±0.07)和(0.46±0.09),EF分别为(0.47±0.05)、(0.63±0.10)和(0.76±0.13);与对照组相比,MSCs组和hIGF-1+MSCs组的FS和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SCs组相比,hIGF-1+MSCs组的FS和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SCs组和hIGF-1+MS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GF-1联合MSCs移植可以通过抗凋亡明显改善大鼠心功能。
- 王小冬张德全牛鸿爽吕勃于波孔俊英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凋亡指数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二维超声对实验性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灵敏度比较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评价二维超声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早期病变中的检测效果。方法:选择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高脂饮食2周后,进行球囊损伤,术后继续高脂喂养4周。第6周时对兔的右侧颈总动脉进行二维超声检测和OCT检测。检查完成后猝死所有动物,取病理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观察巨噬细胞含量。随后处理各组动物,留取动物的颈总动脉组织,进行免疫组化(CD68)及HE染色。结果:病理证实17只(43%)兔出现Ⅲ型病变:OCT证实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15只;超声检测到有内膜增厚7只,检测的灵敏度(即真阳性的检出率,88%vs.41%,P<0.01)。病理证实8只兔(20%)出现Ⅱ型病变,OCT发现Ⅱ型病变5只;超声未检测到血管壁有异常改变,灵敏度(62%vs.0%,P<0.05)。病理证实13只兔(33%)有Ⅰ型病变:OCT检测发现I型病变5只;超声未检测出管壁有异常改变,灵敏度(38%vs.0%,P<0.05)。结论:OCT诊断实验性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高于二维超声。
- 孙艳丽胡思宁田进伟董娜娜车竞周显礼于波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二维超声动脉粥样硬化
- 磁共振成像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e,MRI)成像在法洛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复杂先心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照,评价MRI与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m,UCG)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总检出率为97.2%。漏检率为2.8%,UCG的漏检率为21.6%。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大动脉转位的检出率为45.5%,右室双出口为62.5%,主动脉骑跨为78.1%,右室肥厚为72.5%,均明显低于磁共振检查组,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对先天性复杂型心脏病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 景慎鸿高璇于波乔红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
- 电化学抛光液、其制备方法及钴铬合金血管支架的抛光方法
-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化学抛光液、其制备方法及钴铬合金血管支架的抛光方法,属于钴铬合金血管支架的抛光技术领域。该电化学抛光液包括以下体积百分比的组分:50%~75%乙二醇、15%~40%的浓硫酸和3~10%的水,以及柠檬酸;其...
- 于波王延安乔建辉李述峰刘慧敏马丽佳赵晨
- 文献传递
-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评价易损斑块阶段性特点
- 目的应用球囊损伤血管内膜,建立兔的颈总动脉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测,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评价易损斑块阶段性特点,获得易损斑块各阶段斑块内成分的信号学特点及易损斑块早期血管影像学信息,从而早期识别...
- 胡思宁房炎于波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