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喜繁
- 作品数:39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马克思恩格斯“自由人联合体”理论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代名词。社会所有制是其生产关系的基础,公权失去政治性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但是,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如何解决供需分配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动力问题?如何防止公权滥用?是其留下的制度设计难题。
- 于喜繁
- 关键词:恩格斯自由人联合体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理性比较被引量:1
- 2012年
- 科学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对二者进行客观的理性比较。西方经济学聚焦资源配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聚焦劳动解放;西方经济学以物为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人为本;西方经济学聚焦效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聚焦效率基础上的公平。二者在现代化建设中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于喜繁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以人为本
- 制度失灵的原因与制度建设的对策被引量:1
- 2013年
- 制度建设面临着许多无法克服的技术难题,制度完善必然遭遇到各种成本约束,任何具体的制度都具有利弊共生的悖论性质,制度建设面临着利益分歧与动机对立的主观动机障碍和有限理性的主观认识障碍。因此,必须把克服技术难题作为制度建设的根本性任务,使制度建设投入的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增强制度之间的协调性、匹配性,努力消解制度的负效应。制度设计要合理兼顾精英阶层、中间阶层和弱势阶层三方的利益关切。
- 于喜繁
- 构建食品安全制度的若干思考
- 2014年
- 构建食品安全制度,要增强对食品违法案件查处的时效性,提高查处比率,防范更多违法分子逍遥法外;加大处罚力度,增强对制销劣质食品活动的震慑力;明确监管工作细则,强化对监管者的考核奖惩;认真办理消费者投诉和索赔案件,不断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重奖食品案件举报有功人员,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参与热情。
- 于喜繁
- 关键词:经济人理性食品安全
- 破解食品安全监管难题的制度经济学思考被引量:4
- 2012年
- 食品经营者基于利益驱动而违法牟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观动因;监管部门无法有效地惩处各种违法行为,助长了食品生产违法活动;群众监督热情低,难以对违法经营行为形成监督合力。应完善监管考核问责机制,克服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倾向;实行选择性激励,培育群众的监督参与热情;严惩违法经营活动,震慑制销假冒伪劣食品行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与食品企业规模经营,节省监管成本。
- 于喜繁
- 关键词:食品安全农业产业化
- “诺斯悖论”与马克思的政府二重性理论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诺斯悖论”与马克思的政府二重性理论都聚焦于政府功能的双重性质。但是,二者的涵义、实质与基本结论却迥异。该文对它们的本质差异做了比较分析,并就如何防范政府职能的负面作用进行了探讨。
- 于喜繁
- 从交易成本视角审视公平与效率悖论被引量:1
- 2006年
- 不少论者出于理论和实践的动机,试图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完全统一。他们以“机会公平”为口实,来尝试取消和终结公平与效率悖论,交易成本的存在表明了这一努力的破产。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条件下,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率,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公平,而保证了机会公平的强约束条件,就必然要降低和牺牲经济效率。可见,人们只能尽其可能地努力缓解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张力,无法完全取消和终结公平与效率悖论。
- 于喜繁
- 关键词:交易成本悖论
- 异质性劳动的收入分配难题研究
- 2015年
- 同质性劳动是指从质上来看完全相同的劳动,异质性劳动是指某一种具体劳动成果在质的维度上看差异巨大的劳动。按劳分配制度与同质性劳动的契合凸显了公有制的优越性,但是,异质性劳动的比较和换算困难,使按劳分配制度面临着"失灵"的尴尬。基于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 于喜繁
- 关键词:按劳分配
- 按劳分配原则的技术难题及其制度意义思考
- 2014年
- 马克思所理解的按劳分配标准,主要是指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劳动产品的数量标准三种形式。但是,劳动强度无法直接计量,劳动时间又与劳动量无法吻合,并且,只有同质性劳动才能忽略质的考虑只计量劳动数量。因此,无论是劳动时间、劳动强度还是劳动产品的数量标准,都存有衡量不准的技术难题。
- 于喜繁
- 关键词:按劳分配
- 我国劳资关系的特点与新型劳资关系的构建被引量:3
- 2009年
- 我国的劳资关系在总体上基本和谐的前提下,孕育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表现在,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劳资利益关系和谐,劳动侵权案件频发、劳动者维权成本过高,员工无责任赔偿能力使企业缺乏有效的利益保护手段和追诉机制。因此,必须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构建企业内部劳资关系的自调节机制,健全劳动法律体系依法规范劳资关系,强化政府干预力度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
- 于喜繁
- 关键词:劳资关系合作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