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
-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高选择性吸附树脂结构设计及在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大孔吸附树脂因其结构易于调控、吸附选择性高、可再生使用等诸多优点,在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高选择性吸附树脂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基于多重弱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设计树脂骨架结构,针对吸附质分子结构特点,在树脂骨架上引入能发生氢键、静电、偶极作用的特殊功能基团,并有目的地调控树脂的疏水骨架,可用于天然植物中每一类有效成分的高纯度提取,甚至每一类有效成分的单体组分的分离;(2)树脂孔结构的调控,主要集中在改变传统的非良溶剂致孔的方法,利用聚付氏烷基化反应在树脂初始聚苯乙烯结构之间引入亚甲基刚性交联桥,得到孔径均匀的吸附树脂,使得此类树脂兼具了吸附和筛分的双重功能。
- 张丽轩麻宁于丽张蓓施荣富范云鸽王春红
- 关键词:吸附树脂
- 铜(Ⅱ)-4-(喹啉-8′-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或5-取代邻菲罗啉两类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 1996年
- 用 p H法在 (2 5.0± 0 .1 )℃ ,I=0 .1 mol· dm-3 KNO3 条件下 ,测定 Cu( ) - 4 - (喹啉 - 8′-甲基 ) - 1 ,4,7,1 0 -四氮杂环十三烷 - 1 1 ,1 3-二酮 -α-氨基酸或 5-取代邻菲罗啉两类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研究了带甲基喹啉侧基大环多胺配体与 Cu( )离子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 ;发现这两类三元体系配合物有特殊的稳定性 ;而且它们的稳定性与配体α-氨基酸及 5-取代邻菲罗啉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的变化趋势相反 ;探讨了 Cu( )和 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的 d- p反馈π键及其取代基 Hammett诱导效应的关系。
- 于丽卜显和林华宽安道利陈荣悌
- 关键词:Α-氨基酸二氧四胺大环铜配合物
- 医药配位化学选修课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被引量:1
- 2011年
- 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客观需要,在编写中英双语教材的基础上,尝试实施双语教学,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将科学概念和知识,用两种语言表达、阐述。通过对比讲解,着力体现中英两种语言,在描述专业概念和知识上的互补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于丽耿思莹刘照胜王润玲程向晖
- 关键词:双语教学生本教育理念教学模式
- 铁(Ⅱ)-L-苏糖酸的合成及其二元配合物和铁(Ⅱ)-α-氨基酸-L-苏糖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合成了铁(Ⅱ)-L-苏糖酸(2,3,4-三羟基丁酸).用 pH 法在(25.0±0.1)℃,I=0.1 mol/L KNO_3条件下,测定了 Fe(Ⅱ)-L-苏糖酸二元配合物和 Fe(Ⅱ)-α-氨基酸-L-苏糖酸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讨论了 Fe(Ⅱ)-L-苏糖酸二元和铁(Ⅱ)-α-氨基酸-L-苏糖酸三元配合物在溶液中的配位方式及配位能力.
- 于丽林华宽耿思莹赵晶刘照胜朱守荣
- 关键词:Α-氨基酸稳定性
- PBL教学法在药学类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本校药学类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校药学类专业学生,设置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实验教学,通过实验综合考核及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比较。结果:PBL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实验综合考核结果PBL教学组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PBL教学法是一种可用于药学类专业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新颖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法,PBL教学法可提高教学质量,可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 乔鑫谢承志欧阳燕于丽郝兰芳徐靖源
- 关键词:PBL教学法无机化学实验药学类专业
- 4-(喹啉-8'-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的合成及其与Cu(Ⅱ)-bipy形成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本文合成了4-(喹啉8'-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测定了该配体和4-(吡啶-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它们与CU(Ⅱ)形成的二元配合物,与Cu(Ⅱ)-bipy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还合成了4-(喹啉-8'-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M酮配体,测定了该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Cu(Ⅱ)形成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讨论并比较了这类带有功能性侧基的二氧四胺大环新型配体在水溶液中与Cu(Ⅱ)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和相应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 于丽林华宽卜显和耿思莹陈荣悌
- 关键词:甲基喹啉二酮铜配合物
- 两个哒嗪衍生物为配体的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清除自由基活性(英文)被引量:1
- 2008年
- 本文合成了2个新型Cu(Ⅱ)配合物:[Cu_2(L_1)_2Cl_4]L_1(1)和[Cu(L_2)_2(NO_3)_2(H_2O)](2),其中L_1为3,6-二(苯并三唑-1-)哒嗪,L_2为3-(1,2,4-三氮唑-1-)-6-氯哒嗪。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铜离子与3个氯原子和配体的2个氮原子形成五配位的四角锥构型,2个氯原子以μ-2方式桥联2个中心铜原子。在配合物1的晶胞中1个游离配体未参与配位。配合物2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铜原子处于五配位四角锥配位环境中。分子间氢键将2的分子结构延伸为一维链、二维网状结构,并通过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进一步使配合物构型发展成三维拓扑结构。应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本文所涉及的化合物进行了清除自由基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2个配体都具有较好的活性。
- 韩新利李秀荣于丽张智慧姜萍
- 关键词:哒嗪晶体结构氢键
- 铜(Ⅱ)-4-(吡啶-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5-取代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 1996年
- 用pH法在25.0±0.1℃,I=0.1mol·dm-3KNO3条件下,测定铜(Ⅱ)-4-(吡啶-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5-取代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比较了带吡啶甲基二氧四胺大环配体和二氧四胺大环配体与Cu(Ⅱ)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研究了该三元体系配合物稳定性与配体α-氨基酸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探讨了Cu(Ⅱ)和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的d-p反馈π键以及邻菲罗啉取代基Hammett诱导效应与该三元配合物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讨论了4-(吡啶-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和4-(喹啉-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与Cuxphen所形成配合物的不同空间结构及其对配合物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 于丽林华宽卜显和安道利陈荣悌
- 关键词:Α-氨基酸甲基吡啶大环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