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冰
-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肺部术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人治疗肺部术后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盛京医院治疗的肺部术后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2mg)和特布他林(2.5mg)规律雾化吸入作为维持治疗,2-3次/d;若患者急性发作时,雾化吸入增加至4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50μg)加丙酸氟替卡松(250μg)吸入治疗,2次/d,2吸/次。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效果、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经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哮喘症状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18%,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时,PEF和FEV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肺部术后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有效控制中、重度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齐冰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
- 风险管理用于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胸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咳痰(≤1d)、术后下床时间(≤1d)、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5.0%、95.0%、(1.8±0.3)d、(8.1±1.7)d,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0.0%、75.0%、(3.8±1.4)d、(10.2±3.1)d(x2=11.37、4.27,t=3.65、3.87,均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的满意度、护理事故及并发症发生分别为(97.7±5.2)分、100.0%、0、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4.5±4.6)分、83.3%、8.3%、15.0%(t=5.68,x2=4.25、4.54、4.89,均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各种不全性因素,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住院安全。
- 齐冰朱莹
-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风险管理手术治疗常规护理住院时间
- 沐舒坦对胸部创伤所致肺损伤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沐舒坦对胸部创伤所致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胸部创伤所致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沐舒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沐舒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损伤程度进行评价和比较;对两组患者开胸手术的比例及肺不张、肺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的行机械通气治疗比例及两组中未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等血气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肺创伤程度均出现了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肺创伤程度较轻(U=3.926,P〈0.05),其肺不张、肺感染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χ^2=7.484、7.143,P〈0.05);在治疗第5天至第7天,观察组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294、4.891,P〈0.05);在治疗第3天至第7天,未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q=3.024-6.168,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3.755-4.827,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沐舒坦治疗胸部创伤所致肺损伤,可显著缓解患者的肺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机械通气治疗的应用比例,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状态,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 孙蔚齐冰
- 关键词:沐舒坦胸部创伤急性肺损伤疗效观察
- 肺间质纤维化并发肺气肿病人血清TGF-β,VEGF和IGF-I作用、意义及与吸烟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观察和分析肺问质纤维化并发肺气肿(CPFE)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吸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CPFE患者作为A组,选取4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作为B组,选取40例肺气肿作为C组。对三组患者的病程、吸烟情况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气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对三组患者的血清TGF-β1,VEGF和IGF-I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B组患者的病程和吸烟比例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C组患者的吸烟年限、平均每日吸烟量和PaCO2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A组患者的PaO2显著高于B组和C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56-7.638,χ^2=6.084,15.221,P〈0.05);C组患者的血清TGF-β1,VEGF和IGF-I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548-6.392,P〈0.05);A组吸烟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不吸烟患者(t=6.138,P〈0.05),A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与吸烟年限(r=0.615)、平均每日吸烟量(r=0.536)呈负相关关系(P〈0.05),B组患者的血清TGF-N水平与平均每日吸烟量(r=6.375,P〈O.05)呈正相关关系,C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与吸烟年限(r=0.592)、平均每日吸烟量(r=0.556)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CPFE患者的肺间质纤维化病变与血清TGF-β1,VEGF和IGF-I水平的上升有关,而血清VEGF水平的降低则与患者的吸烟年限和吸烟量具有相关性,可能参与了肺气肿的发病过程。
- 齐冰孙蔚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吸烟